2014.10.30
佔中「滿月」,惟尚未見到解決問題的曙光。無論社會各界多麼苦口婆心,呼籲堵塞馬路的人士尊重其他市民的權利,盡快「還路於民」,卻繼續有人佔據路面。佔中領導者領導能力欠奉,不進不退,只懂呆在原地。
學生無力收拾殘局
日前佔中三子的戴耀廷和陳健民頗為低調地表示,他們不會繼續留守,開工的開工,教書的繼續教書。其參與角色變為「優閒」性質,下班才過來「佔領」一下,卻辯稱不是退場。請恕筆者無法理解他們的語言邏輯。當初有人說會一直留守至被拘捕,如今說自首要視乎佔中的進度;自首之前他們回復正常生活,但回復正常生活又不等於結束佔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留下佔中「爛攤子」給學生收拾。
不過,學生根本無法收拾殘局。他們提出一些明知政府不可能應承的條件,以致無法達成共識,令整場佔中猶如陷入泥沼之中,寸步難行,卻漸漸下沉;若不盡快抽身,便會泥足深陷,不能自拔。如今最令人擔心的地方,是有不少參與者明知情況危險仍繼續參與,特別是警方已多次呼籲市民不要前往旺角集會區。眼見學聯執意採取「殺雞取卵」的危險策略,佔中三子應該承擔原發起人的責任,帶領所有願意自首的參與者一同自首,盡一切努力為整場「大龍鳳」畫上圓滿的句號。可惜,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們卻選擇了退縮,猶如無事發生一樣,大搖大擺回去大學復教。至此,他們的誠信徹底破產。可見他們於一個月前發動佔中時,根本沒有認真部署如何結束。「去飲」總有散席之時,我卻從未見過有「宴會」要來賓「磨爛蓆」,還要賓客「埋單找數」。
怎樣才是撐香港?
當佔中三子和學聯的分歧浮面之時,社會卻就「還路於民,恢復秩序,維護法治」的訴求凝聚了強大的共識。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所發起的全港簽名,短短數日已收集到接近一百萬個市民的簽名。佔中反而加深了廣大市民認同社會秩序和法治的重要性,體會到只有社會安定才可以經濟繁榮。近年,內地城市迅速崛起,繼上海和北京的本地生產總值已經超越香港後,很快就會看到天津和深圳的本地生產總值迎頭趕上。去年的貨櫃碼頭工潮,幫助了深圳超越香港,成為世界第三大港口。雖然人均生產總值尚且未及香港,不過要趕上香港可謂指日可待。我不知道有多少參與集會的人士知道這個情況;若然知道,就不能不替香港的未來急。我在集會區見到有大量標語都寫有「撐香港」。到底「撐香港」是堵塞馬路,自殘經濟?還是應該發憤圖強,振興經濟,繼續保持香港的優勢呢?
刊於星島日報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