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泰米爾語」學習公民教育

2007.11.06


有沒有想過學習泰米爾語?泰米爾語有過千年歷史,是南印度的傳統語言。現在,每逢週六,50多位5至10歲、穿著傳統服飾的印度小朋友,在未來一年,都會齊齊上課,以泰米爾語學習公民教育。


“Young Indian Friends Club”於2004年成立了一個泰米爾學習計劃,旨在教育居住香港的印度新一代學習傳統的印度泰米爾語。這個以泰米爾語授課的公民教育課程,於11月3日在天主教新民書院舉行了開學禮。 “Young Indian Friends Club”成員、民建聯領導、50多位印度小朋友、老師和家長們,共同見證了這個重要時刻。


“Young Indian Friends Club”的高級顧問Mr. M Ramanathan在開學禮致辭時說:「雖然泰米爾語是我們的母語,但香港的教育課程中沒有教授泰米爾語,所以香港的印度小朋友沒有機會學到。開辦這個課程,除了可以宣揚及延續印度傳統語言之外,亦教育印度年輕一代要有公民意識,培養他們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市民,令他們更容易融入香港社會。我亦趁這個機會,向民建聯及天主教新民書院表達衷心的謝意,感謝他們的支持和鼓勵,以及借出這間學校的課室讓我們上課,否則,這個課程便辦不成了。」


民建聯少數族裔委員會主席林光宇稱讚課程籌辦順利,並表揚義務導師和義工們的 長期努力,他表示:「語言在文化中佔著很重要的位置。香港這個國際都會是世界通往祖國的窗戶,各位印度小朋友是 香港未來的棟樑。他們 除了通曉自己的母語外,亦需要裝備好中、英文,以便更容易融入 社會,為香港、為 祖國作出貢獻。我代表民建聯及少數族裔委員會,祝賀課程舉辦成功,並祝願“Young Indian Friends Club”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民建聯會務顧問曾鈺成十分讚賞 “Young Indian Friends Club” 開辦課程的熱誠和投入。曾先生表示:「協助少數族裔 融入 主流社會有助推動社會和諧。然而,在這方面,我們尚有很多工夫要做。少數族裔與主流社會的融和能促進香港的和諧穩定,這點是不容置疑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少數族裔的多元化,正是多元化這一特點令香港更有活力,更添姿采。我代表民建聯恭祝課程成功, 並祝願 “Young Indian Friends Club” 繼續為推動種族之間的和諧而努力!」


泰米爾語公民教育班現有50多位學生,課堂以南印度傳統的泰米爾語教授德育和公民常識。該學習計劃由天主教新民書院和民建聯贊助,包括借出三個課室,為期一年,及提供其他教學所需。課程非常嚴謹,除了書本、手冊,並有家課、以及定期考核學生以了 解進度。以現時需求情況,估計將來學生名額可以擴大至80名。


民建聯擁有多年服務少數族裔的經驗,為推動香港的種族和諧不遺餘力。2004及2005年分別成立了少數族裔委員會及少數族裔服務中心;我們更提供全面的諮詢服務,範疇包括:就業、子女升學、房屋、綜援、移民、家庭糾紛、法律糾紛、醫療等問題。民建聯一萬一千多名會員中,有474位來自少數族裔,包括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菲律賓、斯里蘭卡、印尼、泰國、 孟加拉 等 ,是香港擁有最多少數族裔會員的政黨。


 

新聞查詢:民建聯傳訊部主管黎麗文 (9470 9885 / florencelai@dab.org.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