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創科和經貿中心地位」,民建聯對2022年施政報告期望

2022年8月16日


民建聯將於9月份就2022年施政報告期望與特首李家超會面,並呈交相關的詳細建議。我們多位立法會議員陳仲尼、黃俊碩、黃英豪、周浩鼎及葛珮帆今天透過線上記者會,針對如何推動本港未來的經濟發展,率先就「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創科和經貿中心地位」,發布相關建議。


一、 內容摘要


在金融財經方面,民建聯建議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包括加快與前海共同探索將香港有限合夥基金制度(LPF)與內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對接,便利在港註冊的基金可以在內地進行私募基金投資及籌募資金;加強香港全球主要集資中心地位,包括容許未有收入或盈利的公司來港上市的範圍,由生物科技擴大至更多類別的科創公司,並改革GEM以吸引符合ESG準則的不同行業創新企業在GEM上市。在支援會計業發展方面,向國家財政部爭取全面承認香港會計師專業資格,或者為香港專業會計師設立專屬執業試,通過執業試就可以在內地大灣區九個城市執業,於事務所擔任審計業務合夥人。


為積極招商引資及吸引人才方面,當局宜透過批地及財政等政策,引進國際和內地的龍頭企業、創科企業以及創投基金落戶香港;加快香港與其他國家地區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安排,吸引海外投資控股活動轉移到香港;並優化「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透過優惠稅務安排吸引專才來港。同時,研究透過投資進廣署負責為來港落戶的企業提供到港後各類涉及政府部門事務的「一站式」申請與跟進服務。


在提升國際經貿中心地位方面,要求進一步擴大CEPA下享有零關稅的香港原產貨物範疇,包括降低香港製造的比重,及包含香港知識產權或科創投入的貨品;積極加入RCEP和CPTPP,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及、區域貿易與經濟投資中心的地位。同時,香港必須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以及與貿發局等機構合作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


在推動經濟多元化下,當局須加大力度推進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發展,包括盡快把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比率提升至2%;加強結合大數據、地理資訊系統、雲計算、區塊鏈等核心基礎設施,建構物聯網發展,以推動人流、物流、服務流、資金流與數據流,建立大灣區智慧城市群及大數據共享平台,促進區內「五流」互聯互通。同時,積極招攬國際龍頭企業來港,促進特定工業,包括新一代半導體產業、食品科技、健康科技以至綠色科技等高增值製造業,發展至一定群聚效應,形成本港「再工業化」的主要支柱。


二、 詳細內容


(一)重點建議


1. 協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快與前海共同探索將香港有限合夥基金制度(LPF)與內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對接,便利在香港註冊的基金可以在內地進行私募基金投資及籌募資金;盡快落實有關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股票以人民幣計價的措施細節。


2. 加強香港全球主要集資中心地位。容許未有收入或盈利的公司來港上市的範圍,由生物科技擴大至更多類別的科創公司,以進一步提升本港作為創科公司集資上市平台的功能及規模;參考深圳創業板明確支持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的做法,改革GEM以吸引符合「環境、社會與管治」準則的不同行業創新企業在GEM上市。


3. 積極招商引資及吸引人才。透過批地及財政等政策,更積極有為地引進國際和內地的龍頭企業、創科企業以及創投基金落戶香港;加快香港與其他國家地區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安排,吸引海外投資控股活動轉移到香港;並優化「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透過優惠稅率或先徵後退等形式吸引專才來港,扭轉人才流失局面。同時,為更到位的招攬海外企業和資金到港投資,建議研究透過投資進廣署負責為來港落戶的企業,提供到港後各類涉及政府部門事務的「一站式」申請與跟進服務。


4. 提升國際經貿中心地位。進一步擴大CEPA下享有零關稅香港原產貨物範疇,包括降低香港製造的比重、及包含香港知識產權或科創投入的貨品;積極加入RCEP和CPTPP,以發揮香港連接內地與其他經濟體的樞紐作用,鞏固及提升香港作為國際及、區域貿易與經濟投資中心的地位。


5. 集中資源推動創科及「再工業化」發展。盡快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提升至2%;積極招攬國際龍頭企業來港,促進揀選特定工業,包括新一代半導體產業、食品科技、健康科技以至綠色科技等數大項高增值製造業,發展至一定群聚效應,形成本港「再工業化」的主要支柱。


(二)其他相關建議


1. 提升本港金融保安措施

  • 因應複雜國際形勢,密切監察各種地緣政治及經濟金融風險,制定預案,提升金融保安措施,強化香港金融系統應對市場波動,以及優化風險管理措施。

2. 加強香港全球主要集資中心的地位

  • 吸引更多國際及區域性企業,如東盟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的公司來港上市,進一步強化本港集資市場的國際性。

  • 加大力度鼓勵大灣區省市政府及私人企業來港發行綠色債券。制定符合國際綠色債券準則和中國綠色債券準則,提升香港作為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的角色,以及引導國際資本流向內地綠色項目。

3. 加強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協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 除了已開通「ETF通」及啟動兩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互換通)外,當局應將更多在港上市的中概股納入「滬港通」及「深港通」的「南向通」,並應加快推進透過滬深港通管道,允許內地及本港投資購買對方市場首次公開發售(IPO)的「新股通」。

  • 積極向中央爭取以大灣區為試點,將香港「轉數快」與內地的網上實時轉賬支付系統對接,以建立跨境快速支付系統,容許香港居民通過香港的網上或手機銀行,輸入收款方的姓名和手機號碼,即可向內地進行跨境、跨銀行的實時免費轉賬匯款。

  • 擴大香港居民代理見證開立內地個人銀行賬戶試點銀行範圍。現時已有數間銀行推出試點,建議當局擴大至更多銀行及金融機構推出在港辦理開立內地銀行賬戶,方便市民在大灣區內使用跨境金融和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