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人言高處多風雨 不勝莫臨最上層

2012.11.24


人謂香港人的中文底子不厚,對唐詩宋詞所識有限。


有一日上班時在升降機內遇一同行,他的單位在高層,遂調侃他是「高高在上」。他說「高處不勝寒噃」!回曰那就「起舞弄清影」吧!最緊要「千里共嬋娟」。這些句子出自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他能對答如流,顯然有料。


據說清末民初袁世凱有意稱帝時,其子袁克文苦勸他不可,并作詩一首相警:

乍著吳棉強自勝,古台荒檻一憑陵。

波飛太液心無住,雲起魔崖夢欲騰。

偶向遠林聞怨笛,獨臨靈室轉明燈。

劇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袁老頭稱帝是愚不可及的,其鬱鬱而死的結局也是咎由自取。因為試想辛亥革命的前前後後,萬千義士拋頭顱洒熱血,皆是為了推翻帝制。孫先生以大局為重願把大總統之位讓給袁。袁一方面奪取了革命成功的果實,一方面卻要回復帝制,豈不是要全國人民辛辛苦苦反了帝制之後又返回「舊時嗰度」?不是辜負了全體義士之拚死奮鬥麼?


回頭看香港自新領導班子上場以來,迭見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有人說是彼得原理﹝Peter’s Principle﹞的自然現象。筆者倒認為不妨從老蘇的「高處不勝寒」和袁少爺的「莫到瓊樓最上層」互參一番也。


袁詩開頭的兩句:「乍着吳棉強自勝,古台荒檻一憑陵」。吳棉,指蘇杭一帶的吳語地區所產絲棉做的衣服。強自勝,是指在秋風中,穿上此絲棉做的外衣,覺得身上的暖和已可「頂得順」,可對付秋風之侵人了!這是譬喻其父依仗革命軍的戰功,頗有自感不凡之況。住進了皇城,益顯其與別不同。可是,這只是強自以為勝而已。任你是如何宏偉燦爛的皇宮,不外是由木石堆砌而成,假以時日再憑欄觀之,恐已成斷壁頹垣矣。


「波飛太液心無住,雲起魔崖夢欲騰」。本來心頭若能守在「都無所住」之境,足可享受神仙般的好日子。可惜一旦動了妄想的癡心,便如置身魔崖雲上,迷夢一個接一個,翻騰起落,再也不能遠離顛倒夢想。甚至心比天高,妄求飛升而登仙了。


「偶向遠林聞怨笛,獨臨靈室轉明燈。」袁老頭一心只想當皇帝,不顧外界的紛紛惡評,眾怨沸騰。其子卻不能對聽得見的民間怨聲不聞不問的。無可奈何,只有走入屬於自己的孤室,轉動明燈,希望為父者終可幡然覺悟。


「劇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此處借用蘇東坡之句:「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勸其父要知其所止,否則上到只餘孤家寡人的最上層,如何對付來自四面八方的風刀雨箭的侵襲?


這都是指人心無厭足之果。如把此情比成香港新官之上場及其so far的表現,不妨從彼得原理強調的competence再作探討。要擺脫其跡近難逃此劫般的詛咒,可由為新官在上任前提供適切的培訓入手。看今日不管什麼事都講培訓,如新出任上市公司董事和觸犯公司法規者都要接受培訓,要新官受受訓也沒有委屈他們。


剛離任的原立法會秘書長吳文華女士,本來就是政府公務員訓練署的Senior Lecturer。她在秘書長任上的工作迭獲好評,除了是她個人對做好工作的堅持外,相信與她的早已具備的良好訓練基礎分不開。


此屆的新官多有非凡的專業背景,在其業內縱橫捭闔傲視同儕,但一旦進入公共服務的領域內便不見得有多少優勢了。專業服務的對象範圍較狹窄,且他們對專業人士會自然有一種敬畏的心理,例如打官司者多會對其律師畢恭畢敬。但由成為公僕始,即使是目不識丁的小民百姓,也可隨時不問情由地「咄」到你一面屁!如新任者不能迅速調整自已,仍持舊調,只會撞大板!


現在人人興說「磨合」,但似乎對其意義理解不多,如網上便有人問這是否指「做愛」?磨,是要人各自把身上可能會與他人起衝突的稜角磨平。合,就是磨過後便可按大家的共同需要尋求合作了。所以,磨的時候是痛苦的,也未必一定磨得成功。期內若互不相讓的話,可能也是得個桔。但是no pain no gain,最終去到合之時,大家「合哂合尺」地齊心奮鬥,便會水到渠成。


看來competence還是重要的。記得宣佈孫德基新職時,各種閒言也不絕於耳。幸好他的專業對位,身手不凡復敢作敢為,不需為五斗米而憂,一手揭破私家醫院的畫皮,當為其「同年」爭回不少面子。若能藉此扭轉公眾的印象,相信各新官也多得佢唔少也!


 

刊於信報

香港執業會計師 馮培漳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