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3
港股早前頻頻大幅波動,其中主要原因是市場過度炒賣備兌認股證所致。民建聯與香港證券及期貨業職工會 ( 以下簡稱職工會 ) 均十分關注有關問題,雙方共同認為,目前本港的備兌認股證上市條例過於寬鬆,為免本港衍生工具市場出現不健康發展,政府必須適當修緊現有備兌證的相關規定,讓本港金融市場得以繼續平穩發展,盡力避免引發任何系統性風險。
香港的備兌認股證市場在近數年發展極為迅速,現在已是全球認股證成交額最大的市場,遠遠拋離第二名的德國和第三名的意大利。同時,在港股市場總成交中,認股證的比例越來越大,根據港交所數據,去年有關比例平均只佔總成交額 13% ;今年上半年增加至每天平均佔 16% ,而早前更已超逾 20% 。
環顧世界三大金融市場 ------- 紐約、倫敦和東京,市場都遠比香港大,但在備兌認股證的成交量方面,均不能與普通股市場的成交量成正比。我們不細究其原因,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香港的備兌認股證的相關規定自從在 2001 年經修訂後,規管已經變得過於寬鬆,因此,才會令有關市場在近年急速增大,而港股市場便成為一隻「頭大身小」的「怪物」。
我們認為,現時備兌認股證的規定,造成三大「不公」現象 :
一.「不公平」 : 容許認股證莊家制度,並可以無限量增發,可以說是讓發行商直接與投資者「對賭」,「賠錢不賠股」,任意在市場買賣自己發行的認股證,影響市價上落,為市場造成「不公平」。
二. 「不公正」 : 發行商在各大傳媒報章雜誌推銷自己發行的備兌認股證,並禮聘財經界人士不斷推薦,出現嚴重利益衝突。
三. 「不公開」 : 投資者難以清楚亦不容易得到他們所投資的「窩輪」的所有資料,包括發行條款、相關正股持倉資料、整體「窩輪」發行量、市值以及關連公司的影響,投資者只知冰山一角,投資往往基於羊群心理,市場透明度嚴重不足。
同時,由於認股證發行商會透過買賣正股作對沖,意味認股證市場越活躍,大市便會越波動。認股證市場主要以投機為主,並不能為市場發揮集資功能,認股證市場交投持續上升,只會加重整個港股市場的投機成分。對上市公司來說,股價若大幅波動,一旦他們需要以股票作融資,銀行可能會因此收緊借貸條件,直接提高公司的融資成本。若政府持續不加以注視,不僅會輸掉大量散戶的血汗錢,嚴重的更會引發骨牌效應而出現系統性風險。
因此,民建聯與職工會認為,特區政府未有對近年本港備兌認股證以及其他衍生工具的發展趨勢有足夠的關注,對近年備兌認股證在港股市場產生的影響亦沒有足夠的危機意識。我們促請特區政府以及證監會、港交所應盡快收緊備兌認股證的相關規定,以避免認股證發行過濫,導致市場過份炒賣,尤其是要保障廣大散戶投資者的利益。
因此,民建聯認為,特區政府與有關金融監管機構絕不能單單只是加強投資者教育,而應該重新檢討備兌認股證的發行機制及加強對發行商的監管條例。民建聯與職工會建議 :
‧ 規定所有認股證在獲取發行後,必須在未上市前配售已批准的全部或大部分發行數量;
‧ 發行商擔任市場莊家,明顯存在利益衝突,因此,上市後,應有適當機制避免發行商再從事該認股證的買賣,以示公平;
‧ 立例防止發行商透過貨源供應量,影響認股證市價的上落,從中獲利;
‧ 增加透明度,使投資者容易知曉所有資訊,包括發行條款,相關正股持倉資料等,甚至整體認股權發行量等;
‧ 重新考慮規定備兌認股證的發行人必須持有若干比例的相關正股,才可發行備兌認股證;
‧ 加大力度監察及打擊與備兌認股證相關的不規則交易;
‧ 加強投資者對認股證的風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