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受新冠疫情及經濟活動停頓的影響,本港2020年經濟進一步受到重創,首兩個季度經濟分別錄得負增長9.1%和9%,實質經濟收縮約9%,已創下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半年跌幅。就業市場亦急劇惡化,6至8月的失業率為6.1%,就業不足率則升至3.8%,創2003年沙士的新高。
為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特區政府至今已推出逾3千億元的撐企業、保就業等等紓緩措施,綜合計算應可降低失業率約3.4個百分點。但在這背景下,現時本港實際失業人數亦已較去年底增加一倍至近25萬人,加上過去八個月退出勞動市場的勞動人口,這次疫情已使香港失去了接近20萬個就業職位。以目前疫情發展趨勢看,未來零售、住宿服務業等行業的失業率(現已達雙位數字水平)更將有繼續惡化的可能。而當局已揚言不會有第三期「保就業」計劃,即眾多企業踏入12月及面對年關,隨時出現結業倒閉潮。
鑒於疫情反覆,長假期後感染個案再次增加,並續有來源不明個案。我們促請政府在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中,必須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並加強對基層市民與有需要行業施出援手,推出適切的紓緩措施。建議如下:
1. 加強社區檢測能力,必要時採取強制措施
為避免病毒在社區傳播,要求政府盡快修訂法例,針對出現多宗確診個案的大廈、學校或建築物進行強制病毒檢測,查找隱形患者。此外,政府亦應於出現疫廈的社區,增加自願性檢測服務名額。
2. 將疫苗納入資助計劃
當局應規劃好新冠疫苗注射安排,並將有關疫苗納入恆常的政府疫苗資助計劃。
3. 優化失業綜援計劃
鑒於失業人口高企,「保就業」計劃亦不能幫助失業人士應付短期經濟壓力,建議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以支援失業及開工不足人士,援助期至少三個月,失業人士每月發放金額上限不少於6,000元;同時,優化失業綜援特別計劃,把放寬相關資產限額上限的倍數,由原來增加一倍增至最少兩倍,讓更多失業人士能夠受惠。
4. 設立「開工不足援助津貼」
優化現行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為這些在職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直接支援,加入開工不足援助津貼,設立「64至144小時總工時」新層級,支援那些有工作但卻收入大為減少的家庭,並把津貼額增加半倍等。
5. 優化特別愛增值培訓計劃
要求政府優化特別愛增值培訓計劃,並應擴大名額,令更多人受惠,同時,勞工處亦應為學員提供工作配對服務,協助他們修畢培訓課程後尋找工作。
6. 創造更多臨時職位
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雖已預留款項在未來兩年,於公營及私營界別創造約30,000個有時限的職位,但不少職位現時仍未兌現,而且有關職位並沒有針對性,以解決現時十分緊張的環節,例如潔淨服務和抗疫後勤支援的工作,建議政府針對潔淨服務投入更多資源,聘用更多員工,以協助解決當前面對的問題。
7. 推出港康碼
盡快在疫情受控後推出港康碼,並與內地和澳門合作,方便持港康碼的港人跨境往來。同時,建議政府與澳門及廣東省加強商討,研究如何便利區內的人流通關安排,包括允許符合特定檢疫條件的人士可大幅縮短隔離時間等。另一方面,積極分階段與疫情管控理想的地區或國家,建立「旅遊氣泡」,有序放寬跨境商務和旅遊的限制,並配合海外路演和宣傳活動、促銷計劃,吸引國際旅客重臨到訪。
8. 補償受出入境檢疫措施及防疫安排影響的行業
未來繼續視乎疫情發展需要,向受政府實施的防疫及出入境檢疫措施影響的餐飲業、公眾街市熟食/小食攤檔、旅遊及賓館酒店業、陸路跨境客運業、需面授課程的補習社、幼兒中心及幼稚園等,作出補償。

新聞聯絡:立法會議員鄭泳舜 6373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