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6
立法會最快在今日處理議事規則的修訂,建制派跨黨派團結一致,提出逾20多項修訂。長期以來,非建制派在利用議事規則的漏洞,進行各式各樣的拉布、點算法定人數,阻撓審議工作。近期的拉布手段更加瘋狂,令到立法會無法正常運作,許多有利民生、經濟的法案、撥款及工程受被拖慢、被拖跨。癱瘓立法會的結果,是浪費公帑、浪費議會及香港人的時間,建制派的修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讓議會重回正軌,有效運作,我們期望獲得市民支持。
上一屆立法會非建制派的拉布,以點算法定人數及引發流會,所減少會議時間已逾450小時,浪費公帑達9000多萬元。若以長者生活津貼額每月2565元計算,有關開支已可讓3.5萬名長者額外取「雙糧」。
另外,立法會審議條例草案,往往遇上大量修訂,醫生註冊條例被拖死是最明顯例子。非建制派每年就撥款條例草案,也經常提出修訂,包括無理要求削去消防處購買消防設備開支。單是去年,一位議員也可提出1500項修訂。財委會工務工程等撥款更是「大塞車」,籌備多年的中九龍幹線工程,連接西九龍與東九龍,由油麻地往觀塘只需5分鐘車程,可大大紓緩西九龍塞車壓力。工程受拉布拖累,預計每年工程費增加20億元。最後,在今年10月下旬才獲通過;完工期由2023年修訂至2025年。
我們建制派今次提出修訂議事規則,是合情合理的。主要有三項,其一是賦予立法會主席清晰的權力,非建制派經常點算法定人數引致流會,主席有權擇日重賽,於合理時間內復會,例如翌日,處理會議未完成事項。其二,我們要求降低全體委員會法定人數,由35人降至20人,減少因拉布或不斷點算法定人數引發流會。其三,是提高向大會提交呈請書的門檻,以成立專責委員會,人數由20人增至不少於全體議員過半數。原因是這規定已過時,由1983年至今未改,當時法定人數為20人,但現時議會人數增至70,法定人數是35人。我們的修訂旨在防止拉布及其他濫用規程的行為,也不幻想可輕易杜絕拉布,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希望市民支持,盡最大努力改善議事規則,讓立法會的運作能符合市民的期望。
刊於 文匯報 鄭泳舜 民建聯副秘書長 深水埗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