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5
儘管政府將房屋列作「重中之重」的政策,而過去4年亦致力開拓土地及增加公私營住宅單位供應,但市民依然面對「上樓難」、「上車難」的困境。高租金、高樓價,不但影響本港的營商環境及競爭力,在住屋開支颷升下,基層及中產家庭的收入更不斷被侵蝕,生活質素每況愈下,社會貧富差距亦愈拉愈闊。此外,近年樓宇老化步伐加快,大廈維修及管理服務需求殷切,卻遇上圍標成風,急需政府積極介入,打擊圍標、協助業主組織維修工作及改善大廈管理。數日後,政府將發表新一份的施政報告,為此我們期望政府積極考慮以下的訴求:
1. 修訂《長遠房屋策略》的供應目標推算方程式,將三年上樓的目標列作需求因素內,以確保《長策》制定的房屋供應目標,能與政府承諾的三年上樓的目標掛鈎;
2. 積極增加短期的公屋供應量,以達至三年上樓目標;
3. 推出租金津貼計劃作為過渡性支援措施,讓輪候公屋超過三年,又正租住私樓者能減輕租金負擔;
4. 設立多方平台,共同商討增加土地供應方法。包括在維港以外填海,發展岩洞及地下空間,開發生態價值較低、沒有植被、荒廢或已平整的「綠化地帶」、「農地」及「棕地」;
5. 優化置業階梯,增建居屋,並重推夾屋和租置計劃,令更多有需要市民受惠;
6. 成立大廈維修管理局,為業主提供工程顧問服務及協助招標,以防範工程被圍標;
7. 推行第三輪「樓宇更新大行動」,以改善樓宇安全和美化市容;
8. 撤銷「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內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令更多長者可以受惠;
9. 優化「折衷式喉轆系統先導計劃」的推行,包括增加計劃名額,及在技術可行下放寛樓宇層數限制至六層,讓更多住戶由街喉直接供水到喉轆系統;以及
10. 邀請市建局推出「消防安全支援計劃」,為住戶提供專業人才及專項基金,在法律諮詢、行政和資金等範疇,協助業主遵守《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

新聞聯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柯創盛 (9546 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