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政府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今日公布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的初步發展建議。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北部都會區發展幅員甚廣,而新界北新市鎮涉及的土地最多,在行動綱領公佈後,首個五年的開局年時公布發展建議,對未來規劃有初步概念是好事,劉國勳議員表示歡迎和支持,惟有關規劃仍屬初步建議,發展時間表及土地用途分配上仍需優化,劉國勳議員提出三大重點,期望政府能全面提速新界北新發展區,避免資源浪費,並吸納更多私人力量參與,北部經濟更快發展。詳情如下︰
1)全面提速 推動口岸經濟新界北新市鎮涵蓋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三個口岸,建議撥出225公頃口岸附近土地推口岸經濟,同時作為「優先發展區」。劉國勳議員一直強調北部都會區發展必須著重職住均衡,亦提倡以口岸經濟帶動新界北發展,並於2021年在立法會提出有關議案並獲通過。劉國勳議員支持政府建議,善用口岸發展,尤其是近年深愛市民歡迎的蓮塘/香園圍口岸,內地已有成熟建設及產業,但香港口岸仍未發展,優先推動口岸經濟,相信可為居民創造就業機會,並列為「優先發展區」預計於2028至2029年展關工程,劉國勳議員認為將令新市鎮在北部都會區發展首個十年有建設雛型,配合將大幅落後於即將逐步入伙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以及2026-27年起陸續推出新創科用地的新田科技城。劉國勳議員認同全面提速,並集中資源優先發展口岸區域,充分利用口岸的經濟潛力帶動經濟。
2)彈性調動產業土地 避免錯配用途概念圖就新市鎮劃出不同新興產業的發展用途,劉國勳議員指出新界北新發展區目前已在運作的企業,若因有關土地改劃為其他用途,而要求有關企業搬遷並重新申請土地或參與投標,將導致資源浪費及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成本。劉國勳議員指出,汲取早前多層式棕地大廈及洪水橋等發展區等經驗,政府規劃可以是有關區域發展的方向,但毋須過於仔細,交由市場發展,會更符合實際情況,建議政府採取更具彈性的規劃方式,例如打通現代物流﹑先進建造業及先進製造業,不只在紙上做規劃,也要按現有產業生態分佈靈活調配,將更符合市場需要。
3)引入私人力量 政策配合市場需求早前有80多間企業簽署意向書,表明願意支持和參與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劉國勳議員認為在目前經濟環境下,政府在推動新界北發展時,應引入更多私人力量參與,而非只單靠政府資源,企業擁有充足的資金及創新能力。政府應建立制度,容許私人企業提出有興趣發展參與,即使土地不屬「優先發展區」,亦可與企業磋商如何發展,透過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土地及產業,並在政策層面作出配合,吸引更多私人資本及企業進駐。
至於馬草壟,位於古洞﹑新田及河套之間,建議發展私人住宅,相信可以吸引附近工作的人才居住,劉國勳議員認同初步發展方向。
另外,政府初步建議包括鐵路等規劃,但未有預計落成時間,期望政府可以有時間表以有整體計劃。
劉國勳議員又建議,「新界北新市鎮」發展區涵蓋地區眾多,建議改名為「打鼓嶺發展區」等,讓普羅大眾能清晰區分有關地點及涉及範圍。
傳媒聯絡 ︰劉國勳 9782740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