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1
台灣「九合一」選舉11月29日舉行,台灣的選舉吸引了許多香港的觀選團,儼然成為一個民主的示範 地區,但是台灣的選舉能否為台灣的民眾帶來真正的希望和善政,落實民眾心目中的期望,現在仍然言之尚早,而台灣過度文宣和口號式的民主形式,是否足以成為 其他地區的示範,也值得商榷。
「九合一」選舉是台灣地區性公職人員選舉的簡稱,由台北、新北、台中、台南、桃園、高雄這「六都」的市長及市議會選舉,以致各縣市縣市長和縣市議員,鄉鎮 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和村里長的選舉。這次「九合一」選舉焦點是「六都」市長選舉,選舉的結果,「六都」之中,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桃園市、高雄市五大 都市市長選舉的國民黨籍參選人敗選,只有新北市國民黨籍參選人朱立倫以些微優勢險勝。許多傳媒以「一片飄綠」來形容這次「九合一」選舉的結果。
投票結束後,落敗的兩位國民黨的台北市和台中市參選人都把敗選的原因,歸納為個人的不夠努力。國民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表示,選舉結果沒有達到期望, 是個人責任。連勝文深深一鞠躬,表示沒有達到各位期待,對此感到抱歉。謀求連任的台中市長胡志強宣布敗選,他說,這是他個人的失敗,是他個人不夠努力。
而實際上,許多學者和媒體的分析認為,這次國民黨的選舉失敗,與其說是個別候選人的個人失利,倒不如說是國民黨,或馬英九政府的整體失敗,亦有分析指出,選舉的結果是台灣民眾尚未能接納目前的兩岸關係。
選舉的結果是以民進黨為主的「綠色」陣營在地區政壇中,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許多人相信,這次地方性選舉是下屆中央性選舉的前哨戰,預示了下屆民進黨將取代國民黨主政全台灣。
如果說選舉的結果是對國民黨及馬英九執政的不滿的話,那麼民進黨以及黨主席蔡英文又能給台灣帶來些甚麼希望?如果說選舉的結果是台灣民眾對現在的兩岸關係 的不滿的反映的話,那麼民進黨和蔡英文帶給台灣的兩岸關係又會是新的出路和突破嗎?眾多周知,內地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經濟全球化之下,幾 乎沒有國家和地區可以拒絕與內地發展關係,台灣眼下的困境是未能正確地消化與內地改善關係帶來的經濟和民生紅利,而非要使兩岸關係走回頭路,走到陳水扁主 政時期的亂相。
台灣的領導人以選舉吸引了許多香港的觀選團而自豪,誇口向香港示範台灣式的民主,示範如何處理與內地的關係。然而,台灣的選舉模式是否真的能夠成為示範? 這一點實在值得商榷。過度文宣和廣告化的台式選舉,候選人的成敗,往往取決於選舉文宣和廣告是否成功,候選人的包裝和口號是否能打動選民,而並非候選人本 身的經驗、能力和個人素質。就像是商家在推銷商品,勝出的不是商品本身的質素,而是行銷廣告和外在包裝。難怪有人概嘆,數年前馬英九以俊朗的外表帶領國民 黨贏得選戰,現在,人老色衰,馬英九的外表打動不了人,無怪乎國民黨也要因此而敗落。
選舉的結果是全台一片飄綠,這意味着全台灣的地區政治將出現一次大規模的人員更換,涉及數以萬計的公務人員,這種大規模的人員更換,面臨的將是巨大的變 動,許多有經驗、有能力的公職人員要下台,而由不具執政經驗的人選取代,許多政策可能不能持續,社會面臨一次巨大的損耗。
台灣的民主實際上是移殖了西方式的民主模式,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對這種以投票為特徵的民主模式提出質疑,包括美國和台灣本地的許多學者在內。這類民主 模式存在許多問題,學者尚未找到解決的方案,以台灣民主作為亞洲地區的民主示範,值得商榷,各地仍然需要總結自身社會的發展經驗,依據自己的社會狀況,發 展最適合自己的民主模式。
刊於東方日報 《勇往直前》
陳勇 全國人大代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