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向網路欺凌說不

2010.09.18


近來,網絡欺凌 (cyberbullying) 這一社會現象被香港電視、報紙、電台、網絡等媒體廣泛報道,成為熱門議題,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而更有學者認為網絡欺凌的情況越趨嚴重。究竟青少年在互聯網的欺凌情況是怎樣呢? 新一代青少年使用互聯網的態度又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民建聯西九龍青年網就網絡欺凌的議題,以青年人角度作進一步的瞭解和研究,經過我們找出本地及海外學者的研究,定出了「欺凌」包括以下特點:


1.「欺凌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權力不平衡,如:以多欺少、恃強欺弱、受害者沒有反擊的能力


2. 會引起受害者不安,如:令受害者感到被傷害、害怕、緊張、無價值、不被接納等


除此之外,我們亦將「欺凌」歸立為以下模式:「透過肢體暴力」、「言語威嚇」、「誣蔑」、「排斥」、「孤立」及至近期的「玩人文化」「人肉搜尋器」等。(資料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提供)


是次的研究我們分為機構訪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以及個案研究(在眾多網上欺凌事件中抽三個案列作研究分析)兩部份。繼而,民建聯西九龍青年網將推出《網民自律約章》,提倡正確的互聯網使用態度。


第一部份:機構訪談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深水?東青少年綜合服務(深東樂teen會)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督導主任李天倫先生分享了他們去年一份有關青少年數碼網絡欺凌調查的結果。研究報告指出雖然在互聯網上的欺凌,對當事人帶來的影響,人人不盡相同,惟綜合而言,網絡欺凌對當事人在身體及情緒、日常社交、學校及家庭生活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另外,李天倫先生亦先後指出「玩人文化」及「人肉搜尋器」等網絡欺凌模式,例如:「玩得起,先係朋友。」而「人肉搜尋器」則網絡欺凌對當事人所帶來的傷害性有增加的趨勢。故此,雖然李先生表示現實欺凌比網絡欺凌嚴重,因現實欺凌曾令受害人因此了結生命,但除著網絡欺凌模式的增加,亦不排除會有直迫現實欺凌的嚴重性。


根據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的研究,互聯網常見的欺凌行為包括:


1. 不斷向人發出電郵或短訊,表示要傷害對方

2. 不斷把令人感到害怕或威脅的電郵或短訊傳送給別人

3. 不斷發出騷擾電郵

4. 把令人尷尬或無面的照片、短片或聲音放上網供人瀏覽

5. 把別人的是非在網上傳開

6. 於網上附和別人,一起取笑其他人

7. 偽造有關別人的謠言放上網


第二部份:個案研究


為了深入探討網絡欺凌的嚴重性,我們就網上眾多的欺凌個案中找出較為有回響的個案作為研究。為免對受害人造成滋擾,個案中的受害人均為化名。


個案一:受害人推女朋友落樓梯事件


事件經過


這次事件曾經被某報章在2009年11月初以頭版報導,並引起全城熱話。事件是起於2009年11月初在討論區的一篇文章。據發帖子的網友稱,文章是從網絡日誌站點中轉貼來的。


有關網誌的作者是一位17歲在讀中五的少女,她的文章很可能像普通網誌一樣,原本只是為自已留下青春的紀錄。在網誌中,作者回憶了她和身為大學生的前男友受害人「大學生」(化名)相遇、相識、愛上他、和互相分離的經過。而其中最令人震驚的是,「大學生」在得知作者懷孕後,將遠道而來專程找他的作者推下樓梯,使她小產並需要住院。


欺凌模式


「人肉搜尋器」

少女的悲慘和男友的卑劣讓網友產生共鳴,他們激起義憤,大罵「大學生」,網友很快展開了所謂「人肉搜尋」,將很多「大學生」曾經上載到互聯網的資料集中起來,公諸於世。但從種種跡象推測,網友的「人肉搜尋」並不涉及黑客行為,他們只是集中公布「大學生」自己上載的資料。


「言語威嚇」

在群情洶湧之下,也有一些網友作出了一些「言語威嚇」的行為,甚至有少數網民發出包括「買起佢」之類的激烈言論。


當事人反應

面臨鋪天蓋地的指責,「大學生」表示「受到壓力」、「擔心人身安全」等等。而且,他也必須要避重就輕,聲稱沒有發生過「推女朋友落樓梯」,但承認網上所指的「13條過錯」中,有部份是真的。


社會回響及網民反應


「大學生」通過堅決否認有做過「推女朋友落樓梯」,成功挽回了一些信用。而支持他的網民,也大力宣揚「起底」的可怕,「買起佢」的暴力,使得一些人認為這是毫無道理的言語暴力,沒有原因的情緒宣洩,好像「大學生」只是無辜的出氣袋一樣。


事發後三日,「大學生」與電台主持人取得聯絡,獲提供多集的節目時間作出解釋。在節目主持人多番要求社會「不要討論」後,事情亦漸漸淡化。


個案二:受害人被人改花名事件


事件經過


2007年初,個案中的受害人名為阿仁 (化名), 被人不斷重覆叫一個花名,不明所以,於是在網上不斷搜查,終於在一個網上平台中查到被改花名,自己的真實名字及相片均出現在其中,還有網民的留言討論,在網上對受害人作出欺凌。直至現在,阿仁仍活在這次欺凌事件的陰影下。這次事件亦曾在被某電視節目提及。


欺凌模式


在這次個案中,涉及了以下的欺凌類別:


「誣蔑」

在這個個案中,阿仁被人盜用其名字及資料,在網上用了一些粗言穢言,來發表一些誇張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