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天橋底宜設社區設施

2013.03.18


近期,有團體建議善用香港的行車天橋底部空地,甚至建屋。筆者認同香港的土地資源是寶貴的,要加以善用。但對於在行車天橋底空地建屋,筆者便不敢苟同。


首先,大部分行車天橋底位處比較遠離市中心,若建屋的話,住戶的對外交通配套、治安、環境衛生等是需要處理的問題。加上,適合建屋的天橋底土地不多,而能興建的樓房單位亦不會太多。若以此來舒緩現時樓房供應量嚴重不足,令樓價過貴的問題,是杯水車薪,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相反,善用天橋底空地,將一些社區的設施從市中心搬至天橋底空地,繼而騰空原社區設施的土地,用以建屋,是更實際、更務實的方法。筆者在此試舉數個例子,如何善用天橋底用地。


第一個例子是荃灣西港鐵站附近,高架行車天橋或空地近月用作停車場。荃灣西港鐵站鄰近荃灣市中心,附近亦有不少大型屋苑、酒店、商場及荃灣海濱長廊,在天橋底增設停車場,以滿足該區一帶的泊車需求。若鄰近的停車場大樓空置率提升的話,政府可考慮更改土地用途,用以發展其他項目,包括住宅及社區配套設施。


第二個例子是觀塘海濱花園。數年前,觀塘海濱長廊第一段,便是利用觀塘繞道的天橋底興建休憩公園,為觀塘區居民及商貿區的上班人士提供一個休息的場地。現時,觀塘海濱花園成為了電視電影的拍攝場地、婚紗照的拍攝熱點。另外,該場地亦嘗試過租借過給大同團體舉辦大型嘉年華活動、擺放藝術品等等,為觀塘區的文化藝術增值。


第三個例子是起動九龍東辦事處。起動九龍東辦事處亦設於觀塘繞道的天橋底。一些比較後勤及與工商界聯繫較多的政府部門,可以嘗試將辦事處設於天橋底。一來天橋底空地普遍接近工商貿區、如觀塘、九龍灣、葵青、荃灣等,此因架空行車天橋的設置多是連接工商貿區的。二來若政府部門能遷至天橋底,原先的政府大樓可以重組,並騰出空地發展其他項目,包括住宅及社區配套設施。


第四個例子是設置社區園圃於天橋底空地。觀塘區近麗晶花園的一段天橋底空地以短期租約形式租予非牟利團體,設置社區園圃。親子活動的重視與工作壓力增加,令香港人越來越多參與社區園圃種植的活動,令現時輪候社區園圃的人龍很長。社區園圃不需要高空發展,天橋底用地是適合讓他們發展的。


簡單而言,政府有責任要善用天橋底土地,天橋底的位置、交通暢達性、面積都會影響如何利用天橋底用地的關鍵因素。筆者建議政府考慮將停車場、社區園圃、文化藝術及康樂休憩用地、某些政府部門搬遷至合適的天橋底,騰出原用地發展其他用途,如建屋、增設圖書館、體育館、交通交匯處等,這些都比前者更需位處市中心的土地。


 

刊於星島日報

顏汶羽 民建聯政策副發言人、觀塘區議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