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家庭事務委員會 財政預算案期望暨新春傳媒茶聚

2018.02.26


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下稱「委員會」)趁新春與各位傳媒朋友茶聚,並藉財政預算案公布在即,提出向家庭「派糖」的措施。


過去一年,本港經濟暢旺,保守估計,政府17/18年度的財政盈餘極有可能達到1,500億元。我們認為在庫房「嚴重水浸」的情況下,政府必須善用盈餘,在周三公布的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中,除推出更積極措施,投資未來、發展經濟,以及充分利用盈餘還富於民,改善民生之外,更期望利用盈餘投放資源在家庭事務的項目上(見附頁),以惠及不同家庭的需要。


此外,為宣揚家庭核心價值及關愛家庭的訊息,委員會自2015年出版家庭親子刊物《家+We are Family》至今,新一期(第七期)刊物現已出版,藉是次茶聚向大家介紹。


今期刊物以「減壓扭計釋」的主題作為封面故事,邀請從事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分享減壓之道。「人物專訪」請來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與大家分享如何與壓力相處。同時,由中醫及心理治療專家提供如何舒緩情緒及調整心態的方法。


 

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對財政預算案的期望建議


(一) 加強保護兒童措施

增撥資源,設立新生嬰兒探訪計劃,及早識別和介入高危家庭、「一 校一社工」推展至小學及幼稚園;加強前線社工專業培訓,提高警覺性,以及完善學生輟學通報機制,防止兒童受虐。


(二) 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

要求盡快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職能包括規劃兒童服務的短、中、長期政策;統一和定期收集兒童相關數據,作為政策制定的基礎和理據。同時,建議設立兒童事務專員,以便協助推展事務委員會工作以及執行相關法例。如有需要,專員可針對個別事件成立調查小組,查找相關政策上漏洞並提出建議。


(三) 加強支援受情緒困擾學生

近年學童輕生問題嚴重,政府應增撥資源,增加駐校社工,加強教育心理學家及輔導專業人員到校支援服務,為學生提供即時危機介入和深入輔導服務,並加強教職員識別與支援有自殺危機學生的技巧。同時,加強學生的正向生命教育及抗逆能力,協助學生學懂情緒管理、疏導負面情緒和鞏固自信心。


(四) 加強支援危機家庭

增撥資源,加強提供危機家庭的支援服務,並增加地區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以提高家庭服務的覆蓋面,提供全面和一站式的服務。


(五) 加強幼兒托管服務

為雙職父母提供更多照顧子女的支援服務,包括擴大社區幼兒托管服務中心的名額,特別是0-2歲的托兒服務,並提供彈性托兒時間。另外,為6歲以上學童,建議增加非政府機構營辦的課餘托管中心數目及服務名額,同時支援學校提供更多課後學習及課餘託管計劃,舒緩雙職父母的壓力。


(六) 設兒童醫療券

設立每年2,000元的「兒童醫療券」,加強對兒童的健康保障,並為家庭減輕額外的開支負擔。


(七) 設嬰兒基金

為新生嬰兒設立具持續性及累積性,用於進修、置業及應付危疾用的「嬰兒基金」,及早為香港新一代籌劃將來。


(八) 發放學童書券

為每名小學及中學生提供2,000元書券,以減輕學生家長經濟負擔。


(九) 增加基層兒童膳食及交通津貼

增加綜援家庭的兒童或學生膳食津貼,由目前的每月285元提升至起碼500元水平($25x20天);往返學校的交通費津貼也應包括計算暑假期間及參與課外活動。長遠而言,政府可研究為綜援兒童及學生發出個人八達通,以實報實銷方式直接向他們提供交通費津貼。


(十) 成立家庭社會基金

為確保政府更能有效地統合資源,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更快、更準確的支援,建議政府撥款成立「家庭社會基金」,由家庭議會管理,資助社福機構舉辦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活動。


新聞聯絡: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主席 鍾嘉敏 (5109 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