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
(1) 簡介:
香港勞動市場礙於地緣政治不明朗因素,加上全球經濟仍然較疲弱,本港經濟環境復甦比預期緩慢,因此打工仔對於未來收入上升信心較為疲弱。根據政府統計處四月十八日發表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即二零二四年一月至三月的臨時數字),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二零二三年十二月至二零二四年二月的2.9%上升至二零二四年一月至三月的3.0%。就業不足率亦由二零二三年十二月至二零二四年二月的1.0%上升至二零二四年一月至三月的1.1%。同時,科技興起及消費規模的改變等因素,勞動市場重新「洗牌」,人力資源錯配或技能過時的情況有待改善。
為了解近期市民對就業前景信心的看法,繼去年年中,民建聯展開新一輪電話調查。是次調查發現 1) 受訪者滿意現狀薪酬福利,但對前景無信心; 2) 中長期失業者失業期延長 尋找工作機會信心則增加; 3) 超過八成半退休或家庭主婦受訪者無打算在一年內返回職場 有待加強吸引力; 4) 超過一半受訪者同意將在職家庭津貼申領期縮短; 5) 受訪者皆傾向放寬僱員再培訓局課程的學歷要求。
民建聯認為政府需要關注縮短基層勞工申領在職家庭津貼的時間,以及放寬現行僱員再培訓局課程要求學員學歷必須在副學士或以下的要求,令更多人力資源能夠盡快重投職場,解決人力資源錯配。另外,亦建議政府制訂完善的人力資源推算與規劃; 完善各類培訓課程; 設立「外勞跨境培訓機制」; 建立資訊溝通機制,完善外勞中介監管; 提升勞工處就業平台支援性; 完善公營托兒服務,吸引婦女全職工作。
(2) 調查方法:
調查對象:18歲或以上操廣府話的市民。
訪問日期:2024年4月5日至11日
調查方式:以隨機抽樣方式抽取電話樣本,利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CATI),由真實訪問員進行電話問卷訪問。
有效被訪人數:810人
(3) 主要調查結果
1. 受訪者滿意現狀薪酬福利,但對前景無信心
受訪者對薪酬福利尚算可以,有超過六成受訪者對於個人薪酬福利傾向滿意,分別為滿意 (57.7%) 或非常滿意 (3.7%)。但值得留意的是,依然有三成以上受訪者對於薪酬福利傾向不滿意。
另外,雖然大部份人對於薪酬福利現況傾向滿意,但礙於地緣政治不明朗因素,加上全球經濟仍然較疲弱,本港經濟環境復甦比預期緩慢,因此對前景無信心。超過一半受訪者對於未來一年工資及福利上漲傾向無信心;至於問及未來一年能夠尋找待遇更好工作近六成受訪者傾向無信心。
薪酬福利的滿意度
非常有滿意 | 3.7% |
滿意 | 57.7% |
不滿意 | 28.4% |
非常不滿意 | 5.6% |
未來一年工資及福利上漲的信心程度
非常有信心 | 3.9% |
有信心 | 36.7% |
無信心 | 45.8% |
非常無信心 | 8.9% |
未來一年能夠尋找更好待遇工作信心程度
非常有信心 | 2.5% |
有信心 | 29.8% |
無信心 | 46.7% |
非常無信心 | 13.1% |
2. 中長期失業者失業期延長 尋找工作機會信心則增加
關於失業人士失業持續期,與2023年6至7月進行的調查數據比較,失業「長過」半年的有上升趨勢,但失業三個月至半年則大幅減少超過11%降至4.5%。
問及是否有信心在半年內尋找到工作,相比去年6至7月則較正面,非常有信心由5.5%大幅上升至22.8%;幾有信心由13.8%上升至18.5% ;不太有信心由30.6%微跌至27.7%;完全冇信心由33.4%大幅下跌至7%。
失業人士的失業持續期
| 2023年6至7月 | 2024年4月(最新) |
三個月內 | 17.9% | 19.7% (+1.8%) |
三個月至半年 | 16.3% | 4.5% (-11.8%) |
半年至一年 | 11.6% | 30.9% (+19.3%) |
一年以上 | 54.2% | 44.9% (-9.3%) |
在半年內能夠成功找到工作的信心程度
| 2023年6至7月 | 2024年4月(最新) |
非常有信心 | 5.5% | 22.8% (+17.3%) |
幾有信心 | 13.8% | 18.5% (+4.7%) |
冇乜信心 | 30.6% | 27.7% (-2.9%) |
完全冇信心 | 33.4% | 7% (-26.4%) |
3. 超過八成半退休或家庭主婦受訪者無打算在一年內返回職場 有待加強吸引力
調查問及退休或家庭主婦未來一年返回職場的意欲,有86.4%表示無打算,反映有極大空間釋放婦女勞動力,有需要推行及研究更多在職婦女及家庭支援政策,推動退休及家庭主婦重返職場。
退休或家庭主婦未來一年返回職場的意欲
| 2023年6至7月 | 2024年4月(最新) |
有打算 | 10% | 10.7% |
無打算 | 69.4% | 86.4% |
4. 一半受訪者同意將在職家庭津貼申領期縮短
調查同時問及受訪者同意或不同意將在職家庭津貼申領期從現時6至12個月縮短至最少2個月,容許申領人更早申領津貼。結果顯示一半受訪者傾向同意將在職家庭津貼申領期縮短至最少兩個月。
在職家庭津貼申領期縮短至兩個月
非常同意 | 6.9% |
幾同意 | 43.2% |
不太同意 | 22.5% |
非常不同意 | 1.4% |
5. 受訪者皆傾向放寬僱員再培訓局課程的學歷要求
現時僱員再培訓局課程要求學員學歷必須係副學士或以下,受訪者皆傾向同意放寬學員學歷要求,令具備更高學歷市民能夠申請就讀僱員再培訓局課程,有利較高學歷者盡快重投職業市場或轉行。
放寬僱員再培訓局課程學員學歷要求
非常同意 | 14.8% |
幾同意 | 57.8% |
不太同意 | 14.7% |
非常不同意 | 2.1% |
(四)建議
1. 優化「在職家庭津貼計劃」
建議當局優化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將在職家庭津貼申領期從現時6至12個月縮短至最少2個月,容許申領人更早申領津貼。同時,進一步增設託兒所設施及資源,包括增加託管名額,提供彈性託管時間服務及提高託管人員質素,並提升社區保姆酬勞待遇,由目前每小時25元,增加至起碼最低工資的水平,改善整體託管服務,以鼓勵家庭主婦進入或重投職場。
2. 放寬僱員再培訓局課程學員學歷要求
現時大部分僱員再培訓局課程要求學員學歷必須係副學士或以下,建議政府在勞動市場重新洗牌的情況下,放寬現行僱員再培訓局課程,令具備更高學歷市民能夠申請就讀僱員再培訓局課程,有利較高學歷者盡快重投職業市場或轉行,解決人力資源錯配。
3. 制訂短缺人才清單及薪酬津貼
隨著社會復常,不同行業都面對「人手荒」的問題,當中以餐飲、清潔、建築、運輸等基層行業尤甚,部份行業的前線人員持續不足,僱主甚至需要長期招聘「臨時工」作頂替。但另一方面,仍有相當數量市民失業或未能重回疫情前任職的行業,部份人士更擔心引入外來勞工或海外人才會對本地僱員構成衝擊。政府有責任做好人力資源推算並因應情況作出適當規劃,建議︰
● 制訂「人力供應短缺」清單,規劃那些行業應引入人才,那些應加強本地培訓。作為配合,政府應主動與大學 或高等院校合作,以便各專上院校能在設計課程、制訂大學學額種類及名額時能作更佳的配合,提升年青人的就業能力。
4. 完善各類培訓課程
調查顯示失業人士的「待業」時間有延長趨勢,反映人力資源錯配或技能過時的情況嚴重,而受疫情期間科技的興起與疫後消費規模的改變,勞動市場出現「洗牌」,建議︰
● 優化「先聘請、後培訓」模式,包括吸納不同的年齡層、加快推行在就業津貼引入、「新人入行」與「推薦入行」獎金等,並推出更多短期性的培訓課程,令更多本地失業或待業人士提升技能、投身人手不足的行業。
5. 提升勞工處就業平台支援性
建議政府定期公布成功的就業配對數字,作為關鍵效績指標,貫徹「以結果為目標」的方針地提升就業支援服務。現時,勞工處並未有定期公布所有就業計劃的數據,只是有限度地透過勞工處年報及「資料一線通」網站發放部分就業服務的數據。建議當局定期公開數據,羅列出各項就業支援服務的成功就業個案數字,政府可以讓市民更清楚地了解政府的就業支援服務,並提供資訊以協助市民做出更好的求職決策。
6. 完善公營托兒服務,吸引婦女全職工作
民建聯建議政府提供更完善的公營托兒服務,增加婦女全職工作的吸引力,增加本地勞動力。

新聞查詢:立法會議員顏汶羽 6600 251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