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探索香港科技發展(序篇)

2012.12.06


今天香港的經濟增長是停滯不前,甚且是滯脹橫行、毫無生氣。或許有人認為今天香港的房價長升長有,零售業特別是必需品及奢侈品受自由行或水貨客帶動而空前暢旺,理應香港經濟是欣欣向榮。筆者卻認為這是飲鴆止渴的繁榮假象,是脫離現實的虛擬財富,長此以往必然導致急劇通貨膨脹,極度貧富懸殊,埋下香港深遠而長期的經濟衰退隱憂。筆者向來推崇各類產業的均衡發展以締造可持續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今天觀乎能符合香港制造的第二類工業產業(本地制造) 及第三類高新科技開發產業(支援服務) 皆乏善可陳,甚且可說一片空白。因此,擴展香港的科研領域並活躍科研活動,憑藉科技創新的競爭優勢推動四個支柱產業的發展,為六大優勢產業提供更多商機是至關重要的一項舉措。

科技創新的能力,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長遠經濟實力。香港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知識型經濟體和科研成果商品化中心,政府必須正確有效地制定有關科技創新的戰略目標和長遠計劃,合理進行資源配置,積極並及時提供各種支援性的配套設施。

筆者在美國杜克大學獲授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之後曾在美國藥廠做研究員,回港後任職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科技總監,最後也創立了兩間自己的生物科技公司,十幾年間也累積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商業經驗。面對香港科技發展停滯不前的現狀,筆者憂心的同時也樂於就香港科技行業的發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筆者認為,香港科技發展要轉變,需要政府堅實的政策導向,並需優秀的科技人才來啟動 ------ 特區政府應積極制定科技政策的基調和規模,培養專業知識扎實和經驗豐富的生產人才,制定成熟有效的科技機制,適時適地提供相應後備支援,同時有關部門的政府官員應盡職盡責協助落實政策。有了上述要素,香港這條“穩中求變”的正道才能走得愈加暢通和穩健。

與此同時,成功的科技創新項目必將為香港帶來的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新的香港人文科技的優越感,新的知識型職位的滿足感,使專業人士學有所用,間接舒緩現時知識分子對社會存在的不滿。


為詳細分析香港的科技發展,筆者將分別在科技基建、財政支援、人力資源、跨界合作及推廣策略這五大範疇逐一探討。敬請讀者留意。


 

民建聯中央委員、教育科技及創意產業小組召集人 陳百里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