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歡迎政府公布基層醫療藍圖,梁熙期望政府盡早推行建議

2022年12月19日


政府今日公布基層醫療藍圖,目標將現時本港醫療系統調整至「重預防、輕治療」,包括以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模式為基礎,強化「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做好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管理;政府建議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優化長者醫療券等,希望做到「以社區為本、以家庭為中心」的社區醫療健康系統。民建聯衛生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梁熙對此表示歡迎,期望一系列措施盡早落實,提高市民意識並有條件做到病向淺中醫,盡早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政府建議,進一步發展以地區康健中心服務模式為基礎的地區為本、家庭為中心的社區醫療健康系統,梁熙認為康健中心有助方便市民處理基層醫療問題,然而早前審計報告亦指出,康健中心使用率低、服務量並不達標、人手流失率偏高,政府以地區康健中心為基礎時,應做好推廣及教育工作,全方位增加康健中心的使用率,讓醫療資源真正用得其所。


政府表示將會採取「共同承擔」原則處理基層醫療的資助,包括資助市民及早篩查及跟進高血壓、糖尿病,有需要時可專介至專科,病情穩定則有社區醫生跟進及監察,讓市民無需擔心慢性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市民可從基層醫療名冊選擇家庭醫生跟進。


梁熙表示支持政府做法,政府應加強推廣、吸引更多加家庭醫生加入名冊,讓市民可以有更多選擇;而在收費上,梁熙期望社區篩查的收費可與公營醫療相約,以有更大誘因讓市民提高意識及早作檢查,並做到真正分流。梁熙指出,政府2010年的慢性病共同護理計劃參與率僅得6%,其中一個原因是市民接受資助後仍然承擔不少的相關開支,政府今次推行先導計劃時,應思考如何提高更大誘因,讓較有能力的中年人士,參與政府的計劃。


對於政府將優化醫療券,將目前一半的金額即1000元,會作為特定用途預防疾病或管理健康,包括就慢性病看醫生,使用該1000元後,政府將向戶口自動再加碼500元。梁熙對此表示支持,相信優化可吸引長者使用醫療券做身體檢查等,做到「治未病」,讓長者身體更健康,期望政府可以盡早落實有關建議,讓長者及早受惠。


政府將成立基層醫療署及策略採購統籌署,跟進落實基層醫療藍圖,包括確保醫療服務質素、監察合約表現及提升效率等,梁熙期望兩個部門未來會定期交代基層醫療藍圖的落實進度等執行細節,讓基層醫療落實不斷改進及服務能更到位。


傳媒查詢: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衛生事務發言人梁熙(電話:9665 066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