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8
區選剛完結,街頭巷尾己響起了來年立法會誰將出選之聲音。民主黨執風氣之先,已公佈會派出九隊人參選。
別的界別筆者所知有限,但身在其中搵食的會計界,耳邊已聽到不少人的「賈雨村」言了。
回顧由八八年有功能組別直選起,至今在參選人中,從沒有大行如四大行的派出人選參與。按理這麼重要的民主舉措,且大行都是由洋人主導,有極強投身其中之洋意識的, 不參與其實也應是一種適當參與的表態吧。或者是洋人明知參與無益,反惹干預閒言,不如躲在本地人身後,精人出口更好。
細算起來, 四大行之外的一般稱為「第二精英隊」者也好像不曾大張旗鼓地派出人參與過。記憶所及,由黃匡源、黎葉寶萍、陳普芬、李家祥、周光暉、陳茂波、譚香文、龔耀輝、梁繼昌、林智遠、黃宏泰等。其中表表者,多是代代相傳之執業強人,如黃匡源及李家祥。或是有本事之自主經營者。總之是自己可以為自己話事之人也。
表面看來本界別只是區區一張票,沒什麼可理會之處。但市面上之傳言卻認為此票十分重要。一方面是代表着一群有才識之人的意見,另一方面也是可以發揮關鍵作用的。例如表決平票時,二十比二十,能把會計界之票拉過來,變成二十一比十九,則好看得多了。
現在表面看來似乎風平浪靜,偶然就此話題聊起來,也有暗湧激起。關注此事者有板有眼地數出來男女選手皆備;有執業者也有非執業者;受點名者好像煞有介事躍躍欲試,也好像是屈得就屈。冷眼旁觀也好,熱烈互哄也好,總覺得有些人是快急不及待了。然而說起來,卻又屬妄自猜測者佔大多數。正如辛棄疾所云:「各自無聊各自鳴」也。
根據會計師公會公佈之統計數字,會員中以三十至五十者為大多數。此類人在其人生奮鬥史中,猶是如日方中之齡。搏殺也好,伺機向上爬也好,都是最堪發揮之黃金年代。關心社會、鋤強扶弱也是當然之事。有知識、有能力,機會本錢多,吃虧又何妨。正是千金散盡還復來,多為社會大眾做點事,即使到頭來是白做一場,於事無補,燦爛來燦爛去,將來年紀大時回想起來,也會為當年的曾經「戇居」過而大有回味。
年來行內頗有逢勃之組班意向。有按行業分類的,如IT會計師及稅務師;有按規模分類的,如中小型行;有按性別分類的,如女會計師;也有按染指於某類營生分類的,如商界會計師。也有依據其原來母會之註冊地而成立的香港分會,如「三合一」的加拿大會計師會。
如此組班有好處也有壞處。先說壞處:首先是人手拉鬆,職能重覆。不少人是凡會都入的,反正不用考試,也所費無己。出當其負責人者亦如是。今天派張名片是甲組織,明天又是乙組織。如有利害衝突時,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也會不知如何取捨。例如要舉辦周年大會或籌款會,需銷售席劵和「樁人心口」時,應把關係拉向那一邊?幫那一邊Sell才對?平時的舉辦研討會,邀請講者時也會有諸如此類的「大細超」問題。被邀者亦屬兩難。
好處則很難數得清了,因為其中有些事情是不可用數目字來計量的。例如新會成立,其Office Bearers需有人出任。換言之大有空間容納一批猛人。那些因在原任組織連任多屆,但仍屬行內不可多得之人才者,惟已不能再繼續霸着位置不願離了。離開了原來組織的人,重新組成一個新會,一切又可重頭再計算。更可繼續成為有關協調機關之座上客了。接近明日黃花者又可綻放餘熱,盡顯「有槍便是草頭王」之美態。如是如是,又可看到一批大哥大姐之蹤跡也。
筆者覺得,質諸今日仍可再搞新會者莫如來一個教育界會計師會和金融界會計師會。美帝有一個AAA 即Association of American Accountants。會員都是大學老師,地位尊崇,堪與AICPA媲美。能入金融界搵食之會計師皆是行內精英,光看其會員資格及以「球」計算的報酬已令人恨到流哂口水也。
辛棄疾有云:「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欄柵處」!我們可循此路去訪尋來屆之參選人乎?但是「欄柵處」又即何處?
來屆過去後,不知以後還有沒有功能選舉?若無,又不知那位仁兄仁姐會循地區直選出馬好延續本行的社會服務?但是選中後,他/她會以本行之利益前行還是以地區之利益為第一考慮?
所以,不妨以來屆之選為最末一屆來處之。精英盡出,妙策紛呈,盡力把全港市民之利益列為奮鬥方向,好使各界人士知道一旦沒有我們界內人的參與管治,對社會發展是好是壞。
行內也可來個大討論:把歷屆曾出任者的好壞政策端出來,好的留下來,并要求參選者嘉勉。壞的則要徹底鏟除,莫再重蹈覆轍。
刊於信報
新聞查詢:香港執業會計師 馮培漳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