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7
民建聯早前撰寫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老規劃》建議書,並在5月7日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會面,提交建議書。我方成員包括立法會議員梁志祥及陳恒鑌。
梁志祥認為,做好大灣區跨境安老對香港的長者十分重要,可為他們帶來更多的選擇。政府應重點研究如何將香港優質的安老服務帶到內地,以及透過科技和制度改革便利長者就醫以及和家人保持緊密聯繫。陳恒鑌表示,今次是民建聯第二份大灣區分項建議書,對提升大灣區生活質素十分重要。他建議政府應優化福利可攜性制度,協助處理社福機構在內地的法規問題,以及提升大灣區的醫療服務質素,理順當中的不同環節,讓香港長者可以更安心在大灣區跨境安老。
建議書認為,目前大灣區內的跨境安老存在三大不足﹕
1. 福利難過境
2. 不同區域醫療水平有差異
3. 醫養結合機制未完善
建議書在四大範疇提出共17項建議,包括﹕
優化福利可攜性制度
1.擴大長者醫療券的應用範圍﹕香港應研究將醫療券的應用範圍擴大至住院服務及日間手術程序等,並將適用地點擴展至廣東省及澳門主要醫院及診所。由於應用範圍和地點都擴大了,故政府也應研究相應提高醫療券面額,讓更多長者受惠。
2.擴大長者社區服務券應用地點﹕香港社會福利署於2013年9月推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採用錢跟人走的資助模式,讓合資格長者可因應個人需要,選擇合適的社區照顧服務。政府可研究將計劃擴至大灣區內養老的長者。
3.優化現行跨境福利計劃﹕為了讓長者安心在大灣區跨境安老,政府已允許合資格長者無須定期回港,就可領取綜援以及高齡津貼等福利金。不過,現時綜援受助人入住香港私營安老院時,大項雜費如尿片、奶粉等,都能以實報實銷形式獲取資助。但若入住境外如廣東省的安老院舍,則不能報銷。建議政府研究優化現行跨境福利計劃的所有缺漏,令在大灣區跨境安老的長者可以百分百享受香港的福利計劃。
4.優化傷殘津貼﹕為傷殘津貼推出福利跨境可攜性安排,讓年滿65歲的合資格傷殘長者可更安心地選擇長期到內地定居,而不用擔心回港領取津貼的麻煩。
加強協助安老團體
1.協助社福機構擴建內地安老院舍﹕期望社署放寬為鼓勵社福機構擴建而設的「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畫」,擴至內地項目,以協助社福機構在內地擴建吸引港人入住的安老院舍。
2.協助安老院舍處理法規問題﹕現時本港社福團體在內地面對法律身份問題,它們需按國內民辦福利機構之註冊法規以無限責任公司身份注冊,因為一旦採取有限公司注冊,則難以享受民辦福利機構能獲得之相關稅務優惠。建議特區政府和廣東省加強協商,給予營辦安老服務的團體合適的法律身份,令它們在內地更容易開展服務。
3.扶助私人安老院舍﹕除了非牟利團體,不少私營機構也有意在內地開辦高質素的安老院舍。政府可在行政上及法規上,予以支援,協助有經驗的私營機構發展。亦可研究將部份對本地長者安老的資助,例如社會福利署於2017年推出的「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試驗計劃」,擴濶應用範圍至整個大灣區。
4.興建長者安老小鎮﹕研究鼓勵及協助相關有經驗的機構,在內地大灣區城市興建長者安老小鎮,內里興建低密度的長者公寓,以及適合長者的娛樂生活設施如悠閒公園等。亦應興建港式或世界優質的醫療機構,令香港長者安心居住。若有必要,香港政府應考慮直接參與整個安老小鎮的項目。
加快推動智能安老
香港可在大灣區開辦優質醫院及安老設施,並將最新穎的科技應在用安老服務方面。建議有關部委推出相關的政策,以及推出財政優惠等,以協助及鼓勵港澳團體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智慧安老社區,發展推動跨境養老的智慧安老服務和配套。具體包括鼓勵鋪設家居智能網絡系統、推動遠程醫療保健系統並配合本港推行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以方便長者在社區內獲得由醫護或專業人員提供的定期身體檢查、並發展智能化長者生活戶口以方便長者查詢個人各類生活和醫療等服務的使用情況。
提升醫療及安老服務
1.與優質醫院建立合作伙伴關係﹕香港可以自行制訂嚴格醫療標準,並設立認證制度,與符合標準的內地優質醫院建立合作伙伴關係,讓在當地養老的香港人可以更放心地到這些有香港標準認證的醫院就醫。
2.提供更多安老宿位﹕研究優化現時的「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以提升吸引力,並在廣東省各主要城市內增加更多優質安老宿位和院舍,以及在各主要大灣區城市的優質安老院舍提供政府買位服務,在短時間內增加安老宿位。政府亦應將買位服務考慮擴大至非港資優質安老院舍。
3.跨境救護車服務﹕目前內地救護車不得越過邊界直接到香港,特區政府應與內地商討,設立跨境救護車互通機制,容許兩地救護車可以跨境直接接載長者,無須在邊境口岸接駁。兩地應就交通規例及發牌制度等問題進行磋商,透過非政府機構專門營辦跨境救護車服務,並於特定口岸設立專營救護車通道,使有需要的長者可直接到指定醫院接受緊急醫療服務。
4.建立異地醫療費用報銷機制﹕期望香港政府參考本地公立醫院的人均補貼比例,與灣區內其他城市協調,建立異地醫療費用報銷機制,令長者在香港以外地方就診時,可在指定認證的優質醫院同樣享有本港的醫療福利。
5.加強三地醫療合作﹕建議內地省市參考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模式,讓香港及其他國家地區比較優質的醫院在內地主要城市建設合營醫院,由內地與香港及其他國家地區的醫療專家組成團隊,共同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短期而言,可先在最多香港人聚居的珠三角城市如中山、珠海、廣州等地興建港式醫院。待條件成熟後,再進一步推廣至其他城市。同時,應用同樣模式開設合辦診所,把合辦服務範疇從住院服務擴展至普通門診、專科門診及日間醫療程序服務等(例如即日出院的手術服務),以滿足病人不同的需要。並研究三地及國際優質的醫療機構成立聯合醫學院,以共同培養高水平的醫護人才。
6.推出大灣區醫療保險﹕目前本港並無針對大灣區的醫療保險計劃,有意跨境安老的長者只能購買包含區域較大,但同時費用也較昂貴的保險計劃。政府應協助業界發展相關的保障產品,只涵蓋大灣區內優質的醫療機構,令整個保險計劃可以更低價格,同時更具效益,令長者得以受惠。
7.發展遙距醫療﹕政府應盡快協助發展遙距醫療體系,以安老院舍為試點,逐步擴展至居家安老服務,為在境外居住的香港長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優質醫療服務。
8.協助內地培訓優質護老員﹕香港僱員再培訓局一直有培訓護理員,具有豐富的培訓經驗。可以考慮與內地機構合作,參考香港的經驗,為內地培訓更多優質的長者護理員,並研究讓這些畢業學員須優先為香港長者提供服務。
局長聶德權對以上建議作出了積極回應,並表示會加強研究、跟進及落實。民建聯日後亦會進行更多相關研究,以推動落實大灣區跨境安老。
新聞聯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志祥 (9016 8088)、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 (9274 7035)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