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06
香港受非典型肺炎肆虐,港人消費意慾嚴重受挫,通縮進一步加劇,令本已疲弱的經濟面臨另一次重大挑戰。戰勝疫症,無疑是本港目前首要任務,但政府亦必須及早訂定策略,以在抗炎成功後,盡快使香港經濟回復生機。
為此,民建聯就下列四個方面,提出多項振興經濟,「化危為機」的建議:
發放正面訊息
自本港爆發非典型肺炎以來,本地以至各地傳媒均作廣泛報導,但不少報導都只突出政府的失誤,此舉不但對本港形象造成重大影響,亦未必能使廣大市民對疫症有更全面的了解。因此,政府必須制訂計劃,一方面加強向市民提供更全面的疫症資訊,另一方面,政府亦要制訂計劃,針對旅客、商界和外地人才的家眷,做好宣傳公關工作,消除他們因今次事件而產生對香港的誤解,讓他們明白香港是一個安全、衛生的地方。就此,民建聯建議:
‧ 聘請公關顧問公司,專責重建香港「健康安全」的國際形象,並向全世界推廣宣傳。有關工作在疫症受到完全控制前,便應開始進行。
‧ 製作更多全面的、正面的有關非典型肺炎的資訊節目,讓醫護人員詳細講述抗炎經過及對疫症的研究結果,使市民對疫症有更充份的了解。政府應與各大電子傳媒商討,爭取在黃金時間內播出。
‧ 加強在內地及海外宣傳,在內地駐粵辦、駐京辦與駐當地貿發局、香港旅遊業議會及內地相關行業合作,在若干重要省市開展香港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在海外,通過政府駐各主要國家辦事處、貿發局及有關行業合作,開展一個綜合性的大型推廣活動,以恢復國際及國內市民對香港的信心。
‧ 與航空公司合作,舉辦向世界各大城市市民提供來回香港機票活動。此舉不但可吸引更多旅客來港,同時亦可籍著他們來港增加對香港的了解後,由他們向當地居民講述親身見聞及感受,民建聯相信,這樣所起的宣傳效果,較由政府自行製作的宣傳品為佳。
‧ 加強宣傳「做足預防 生活如常」訊息,收起叫市民「不出街」的呼籲,改為教大家如何「安全地出街」,使市民走出疫症的陰影,在做足預防工作後,回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協助企業營運
在支援中小企方面,政府早前已將中小企保證貸款加碼及引入應收賬保證貸款,另為四大疫症重災行業設立貸款保證,但要全面協助各行各業恢復元氣,仍需要做更多工作。就此,民建聯建議:
‧ 呼籲及鼓勵銀行積極擴展中小企融資業務,同時針對目前環境,對中小企提供多些優惠,例如道享及廣安銀行,率先為中小企現有貸款客戶提供臨時額外透支額,及延長還款期,讓中小企業作周轉。
‧ 簡化各項營商牌照的審批,加強各部門的協調,將各種不必要的營商障礙清除。
‧ 考慮到本屆廣州春季出口商品交易會受到非典型肺炎影響成效不大,政府可與廣東省政府合作牽頭,在香港舉辦香港與廣東珠江三角洲兩地出口產品聯合展銷會,增加綜合展的吸引力。
‧ 家庭用品展、禮品贈品展、專利授權展,原本分別在四月舉行,但受到疫情影響,有關展覽合併及分階段舉行,其中家品展及禮品贈品展如期在四月合併舉行,另外在七月再舉行三合一的附加展。鑑於四月的二合一展反應未見熱烈,對七月的附加展未敢樂觀,就此,民建聯建議貿發局在今年下半年再籌辦更多大型的綜合展,除上述各項外,亦可舉辦一個大型綜合性國際展覽會,集服裝、鐘錶、首飾及其它香港有良好聲譽的項目於一身。
‧ 積極爭取國際性活動、全球會議及大型運動項目的籌辦權,既可鞏固香港的國際都會地位,亦可令國際企業主腦及商界知名人士來港,親身印證香港已回復正常運作,重建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
‧ 在剌激本地消費方面,政府應大力推動本地遊,包括改善交通等旅遊配套及現有設施、加強推廣本地遊活動、以及開闢更多本地遊路線等。
‧ 當疫症在內地受到控制後,盡快落實放寬廣東省居民個人來港旅遊的安排,並爭取進一步放寬其他省份居民到港旅遊的規限,使本地零售、旅遊、飲食、酒店等多個行業得以盡快復原。
加強港粵合作
在對抗疫症方面,單單做好香港境內的工作是絕對不足的。香港與內地的交往日益頻繁,每日來往兩地的旅客數以十萬計,若果兩地未能同時做好對抗疫症的工作,所有防疫工作只會事倍功半,而且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香港與中國根本是一體,難以區分。因此,除了本港必須做好防疫工作外,加強兩地的合作,共同杜絕病毒的感染,亦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就此,民建聯建議:
‧ 兩地要做到經貿、醫療、治安等多方面融合,建立更緊密的通報機制,加強兩地有效及即時的分析和溝通,除高層合作外,各對口部門亦要建立溝通機制。這樣政府才能對突發事件,作出即時及有效的反應。
‧ 盡快設立達到認可安全水平的「兩地一檢」機制,讓過關人士只需在入境時進行一次體溫測試,此舉既可簡化過關時檢驗的程序及時間,鼓勵兩地人流正常往來,亦可減輕港府人手及資源調配的壓力。
‧ 繼續推進兩地在發展物流、跨境基建等方面的合作,如加快港珠跨海大橋的研究論證,爭取在這些方面盡快有好消息以鼓舞人心。
‧ 及早與廣東省旅遊當局籌劃,在香港及內地成功控制非典型肺炎,並獲得國際衛生組織認可後,即聯合開展香港珠三角跨境遊大型推廣活動,以集兩地之力,改變國內外遊客對香港珠三角的形象,推動兩地旅遊業的合作發展。
提升香港的衛生水平及醫療地位
外商不敢來港參與展覽、以及港人到外地被強迫進行隔離等,均顯示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已受損,若不及早採取補救行動,將成為香港中期及長遠經濟發展的阻礙。要重拾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除了要盡快控制疫情外,另一關鍵是要提升香港的衛生水平及醫療地位。就此,民建聯建議:
‧ 疫症發生後短時間內,本港兩間大學在病毒的研究及治療方法上不斷獲得突破性的進展,充份顯示出本港醫療研究水平先進。馬來西亞貨輪一事,更突顯出本‧港的醫療水平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及具競爭力。因此,政府可藉今次非典型肺炎的機會,提升香港對傳染病的規管及監察能力,成立類似美國疾病及預防控制中心,並集中資源從事研究、監察及預防疾病的工作,令該中心在國際上成為具聲譽的疾病控制中心之一,進一步提升香港在醫學領域上的地位。
‧ 在治療層面,現時醫管局轄下的公營醫院以聯網方式運作。在今次疫症事件中,發現協調及統籌上出現效率不佳的問題。因此,我們建議醫管局必須總結經驗,設立在緊急情況下能即時啟動的中央統籌機制,以便更有效率作人手及資源調配,增加治療工作的效率及減少行政上不協調的情況。
‧ 協助私營醫療機構發展成為亞洲醫療中心,將私家醫療服務發展成為香港的優質產業,吸引各地人士來港求醫。同時,加強對中西醫結合防病治病的研究,推廣中西合璧的醫療服務,並透過科研、先進的檢證技術及推廣,帶動中成藥商品化。
‧ 做好市政衛生工作,將保持家居清潔及環境衛生的概念,由一次性的突發行動,演進成為每個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包括政府方面增撥資源進行環境清潔、正視及認真處理各區的衛生問題,以及每個月定出一日為家居清潔日。
新聞查詢: 民建聯主席曾鈺成 (7770 0161)、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 (7770 0799)、民建聯經濟事務發言人陳鑑林 (7770 0370)、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蔡素玉 (7770 0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