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
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過去一直關注各種婦女議題,包括婦女健康、性別歧視、偷拍問題、反家暴、就業支援等,希望把婦女的訴求和聲音帶進政府決策之中。

事實上,現時社會對支持婦女的政策和措施並未足夠,我們特此撰寫《民建聯香港婦女政策建議書》,就未來婦女政策發展提出下列多項建議,建議書內亦總結了我們過去的婦女政策倡議,未來並會致力向政府及各界推動我們的建議,為婦女爭取更大的福祉和權益。
(一)紓缓婦女家庭壓力
1. 優化託兒服務政策
改變託兒政策只是「救急措施」的概念,建立更多公營和私營的託兒中心,讓家長可以自行選擇,因爲現時有很多市民認爲即使願意付費,都難以找到合適的託兒中心,所以政府在未來應該要研究在社區中建立不同種類的託兒中心,例如一些提供託兒緊急服務的機構、又如一些提供0-3歲幼兒的託管服務等,以減輕婦女的照顧負擔。
2. 資助僱主提供託兒服務。
鼓勵更多的僱主為女性僱員提供託兒服務,並且提高託兒服務在社會責任評分中的比例,從一些大型企業以及上市公司做起,逐漸推廣。由於香港以中小企為主,單純依靠企業的力量是不足夠的,所以政府必須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援。雖然「家庭友善僱主獎勵計劃」獲得政府的推廣,但因政府並沒有政策優惠,所以僱主的參與力度不大,因此建議政府給予僱主財政資助或減稅等支持,這樣最能紓緩僱主及女性僱員的負擔。
3. 建立多元化社區保姆機制
在託兒中心數量不足的情况下,社區保姆是很多家庭的選擇,因此,政府應該通過政策支持更多的婦女投入社區保姆的行業,比如適當提高社區保姆的時薪,或者提供交通津貼等。同時,可以研究是否可以實行社區保姆註冊制度以及相應的配套措施,使得社區保姆更加專業化的同時,亦不會過分推高價格,從而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4. 給予哺乳婦女彈性工作時間
現時政府已經將產假延長至14周,但是女性生産完後哺乳期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哺乳期婦女可以比其他僱員晚到一小時辦公室又或者提前離開,配合她們哺乳的需要。因此建議政府研究先從公務員帶頭開始,之後循序漸進地向社會推廣。
5. 支援婦女精神健康問題
除了向公立醫院增加資源縮短精神科的輪候時間外,可以增撥資源於全港各區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在社區中給予婦女精神健康的治療及評估,建立社區關懷,減低婦女精神壓力。
(二)優化防止家暴政策
1. 宣傳防止家暴信息
在社區提供更多如何識別家暴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加入防止「暴力循環」的內容,讓市民,特別是女性加強保護自我意識,以免跌入「暴力循環」。
2. 優化「施虐者輔導計劃」
要求增撥資源,加强爲施虐者提供針對性的輔導服務,增加輔導節數,及家庭治療等配套和跟進服務,以改變施虐者的行爲模式,終止家庭暴力循環發生,消除家庭暴力所帶來的禍害。
3. 加强支援危機家庭服務
要求加强支援危機家庭服務,有關部門應評估現時香港家庭暴力的嚴重程度、加强有關的社會福利服務、檢討處理和支援危機家庭的專業服務模式,及跨部門支援服務的相應成效,並加强外展服務,向危機家庭提供高效率、及時和到位的服務。
4. 加強前線警員培訓
提供專業家暴個案處理技巧予前線警務人員,並加强培訓處理家庭危機的技巧,以識別家暴個案的嚴重性。
5. 關注少數族裔家暴問題
由於少數族裔的文化和華人不同,使得她們更難走出求助的第一步。因此,政府在宣傳家暴求助政策的時候,應該關注少數族裔群體,並提供不同語言的服務資訊及詳情,移除言語上的障礙,讓她們獲得適切的服務。
6. 强化社工對家暴的專業培訓
現時前線社工對於處理家暴的方式多以家庭的角度出發,而忽略了受害人本身,所以建議在社工培訓中加入處理家暴的專業課程,而社工介入手法應該以保護受害人爲首要目的,而非單以家庭和諧爲出發點進行協調。
7. 延長庇護中心住宿期限
現時庇護中心最多居住的時間是三個月,這對於遭受嚴重家暴的婦女而言是遠遠不够的,因爲要在三個月內走出身心創傷非常困難,並且對於遭受家暴婦女來說,有一個安身的居所特別重要,很多婦女因爲無法找到安身的居所,而最終無奈地回到施暴者身邊,所以我們希望能延長庇護所的居住時間。同時,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源增加庇護所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