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
政府早前公布,去年只有36,953名嬰兒出生,見1991年來新低。整體而言,生育意願往往受不同的宏觀經濟變數、公共政策,以及人口變動所影響,而本地育兒開支高昂亦是影響生育意願的其中一大原因。事實上,地區上有不少聲音,指嬰兒用品價格高企,早前消委會調查亦發現市面上奶粉價格差距非常大,這種價格差異加上市場上的價格訊息不流通,往往容易令市民「買貴咗」。為進一步了解嬰兒用品價格在不同銷售渠道的價格差距,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主席、「超市價格關注組」召集人兼立法會議員顏汶羽的團隊於九月中走訪了全港各區20間藥房,比較多間藥房內九款嬰兒用品價格與兩個網購平台(HKTVmall及士多)、兩間健與美連鎖店(萬寧及屈臣氏)及兩間超市(百佳及惠康)的售價。
調查發現不單止奶粉,尿片及濕紙巾等嬰兒用品在不同銷售渠道的價格差距亦頗大。整體上,藥房的售價較網購平台、健與美連鎖店及超市的價格便宜,同一貨品最大價格差距可達一倍半。在九款嬰兒用品的比較中,超市的定價最高。顏汶羽認為新冠疫情困擾本港超過兩年,嚴重打擊經濟,不少市民的生計亦受到影響。雖然現在疫情有所緩解,不少經濟活動正開始恢復,但不代表商界可以「賺到盡」、「割市民荷包」。為此,政府、消委會及大財團各自必須肩負起財政支援和引入競爭、開放數據及展示企業良心等三方責任。
政府要支援家長及鼓勵生育就必須為家長提供經濟支援;要抗衡大財團「賺到盡」,就需要引入競爭,建議房署在處理相關物業租約時除了考慮「價高者得」的原則外,也要全盤考慮引入競爭,以免令單一超市集團擁有地域性壟斷;消委會則能在平台上提供更多數據,甚至考慮收集並發放藥房及網購平台的價格數據,讓社會各界更了解貨品在不同銷售渠道的價格改變,從而令物價走勢更透明;顏汶羽呼籲大財團在社會復常之路上展示出真正的企業良心,適度地下調嬰兒用品,以至其他民生用品的價錢;最後,加強競委會調查及監察反競爭行為的角色。
(一)調查結果分析
1. 藥房間的售價差距大
團隊於九月中隨機調查了全港一共20間藥房,遍佈港九新界,發現九款嬰兒用品價格於不同藥房的售價差異明顯,錄到最低20%至最高103%的價格差距。事實上,同一貨品在不同地區有價格差異亦不足為奇,然而,團隊發現相關價格即使在同一區內亦有明顯差別,例如貨品四(一款奶粉)在沙田兩間藥房的售價分別為$260及$468(差距達80%);貨品七(一款尿片)在觀塘兩間藥房的售價分別為$128及$175(差距達37%)(見表一)。
2. 藥房售價遠比其他銷售渠道的價格便宜
團隊發現,九款貨品在藥房的平均售價均較網購平台、健與美連鎖店及超市的價格便宜。在九款嬰兒用品的比較中,超市的定價最高。若以藥房平均價格與其他銷售渠道的價格比較,貨品價格有最低近一成至最高超過六成的差距。例如貨品四(一款奶粉)在超級市場、健與美連鎖店的價格較藥房平均價最高可貴六成半;貨品八(一款純水嬰兒濕紙巾)不論在網購平台、健與美連鎖店或超市均較藥房貴五成(見表二)。
3. 同一貨品藥房及超市價格差價可達一倍半
團隊發現,在九款嬰兒用品的比較中,超市的最高價較藥房最低價有最低近兩成至最高一倍半的差距。貨品四(一款奶粉)在超級市場的最高價格較藥房最低價格竟錄得超過150%的價格差距;貨品八(一款純水嬰兒濕紙巾)在超級市場的最高價格較藥房最低價格竟錄得近八成的價格差距。九款貨品中,總共有八款錄得接近或超過五成的價格差距(見表三)。
4. 九款嬰兒用品總售價在藥房及超市價格差價可超過六成
團隊發現,以九款嬰兒用品在不同銷售渠道的總售價比較,貨品價格可以有超過六成的差距。若與藥房最低價格比較,健與美連鎖店及超市的總售價分別貴64%及68%;若與藥房平均價格比較,健與美連鎖店及超市的總售價分別貴33%及36%;即使與藥房最高價格比較,健與美連鎖店及超市的總售價仍分別貴7%及10%。
以市民剛以八達通領取的二千元消費券為例,在超市剛好勉強足夠買齊九款嬰兒用品;在健與美連鎖店購買後只剩五十多元餘額;若市民在充分格價的情況下,在藥房以最低價格買齊九款嬰兒用品後仍有八百元多的餘額,以藥房平均價格買齊亦有五百多元餘額,即使以藥房最高價格買齊後餘額仍有近二百元餘額,遠較在健與美連鎖店及超市購買「划算」(見表四)。
(二)建議
1. 為家長提供經濟支援
為減輕家長的財政負擔,建議新設育兒津貼和新增兒童醫療券,以紓緩育有幼兒家庭的財政壓力。長遠措施方面,建議優化免稅額制度,包括提升子女免稅額、設立子女教育開支扣稅額、聘請外傭開支扣稅等。
2. 消委會提供更多數據助市民了解物價走勢
關注組認為,消委會的「網上價格一覽通」能協助市民追蹤大量貨物在不同超市的價格變動,的而且確有助市民了解價格走勢。調查亦發現在無「格價」的情況下,同一貨品差價可達150%,買齊九款嬰兒用品的差價可超過六成,相當驚人。因此,關注組期望消委會能在平台上提供更多數據,甚至考慮擴大收集並發放藥房及網購平台的價格數據,讓社會各界更了解貨品在不同銷售渠道的價格改變,從而令物價走勢更透明。
3. 房署應引入競爭防超市集團地域性壟斷
調查發現不單止奶粉,尿片及濕紙巾等嬰兒用品在不同銷售渠道的價格差距亦頗大。整體上,藥房的售價較網購平台、健與美連鎖店及超市的價格便宜。鑒於現時部分地域、由房署管轄的屋邨超市商鋪由某超市集團營運,不便市民「貨比三家」。因此建議房署處理相關租約時除了考慮「價高者得」的原則外,也要全盤考慮引入競爭,以免令單一超市集團擁有地域性壟斷。
4. 大財團在社會復常之路上展示出企業良心
新冠疫情困擾本港超過兩年,嚴重打擊經濟,不少市民的生計亦受到影響。雖然現在疫情有所緩解,不少經濟活動正開始恢復,但不代表大財團可以調高日常必需品的價格「賺到盡」、「割市民荷包」。政府派發消費券的政策原意為與市民共渡疫情難關,刺激市道,商界理應展示出真正企業社會責任,積極配合消費券計劃,大財團在社會復常之路上應展示出真正的企業良心,適度地下調嬰兒用品,以至其他民生用品的價錢,令市民受惠,進一步刺激消費。
新聞查詢:
立法會議員 顏汶羽 6600 251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