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民建聯就學習差異幼童與教育局官員會面

2011.09.12


為跟進學習差異幼童的教育事宜,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及教育政策副發言人鄭泳舜,連同香港浸會大學李麗梅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巢立仁博士及香港教育學院冼權鋒博士,今天下午與教育局官員會面,表達對加強照料學習差異幼童的意見。出席會議的教育局官員包括,副局長陳維安、首席助理秘書長鄧發源及總學校發展主任楊馮慧懿。


民建聯一直要求政府加強支援學習差異幼童。事實上,目前家長可透過衛生署的兒童發展監察計劃,了解子女在成長發展有否出現問題,但由於排期做評估至接受跟進治療,過程冗長;幼兒在等候治療和服務時,往往得不到任何的專業指導。鑑於「盡早辨識、盡早介入」是支援學習差異幼童的基本原則,民建聯於會議上,向政府建議落實如下短期和長期措施包括:


短期措施:


1. 設立專業團隊,專業團隊應有語言治療師、幼兒教育專家、教育心理學家等,有關的專業團隊將支援幼稚園老師處理校內的學習差異兒童;

2. 政府投入資源,每校增設一名特殊教育協調員/統籌員(special child worker),除了對懷疑的幼童作初步學習差異評估及作支援之外,也可就日後幼童升讀小學時,加強與小學的溝通,以便對幼童的個案作出銜接跟進的工作;

3. 探究設立機制加強學習差異幼童由幼稚園升上小學時的銜接工作,包括探究如何把學習差異幼童的成長發展的紀錄,帶進小學,以便作出更有效的銜接和跟進;

4. 建議政府撥出資源,加強家長和公眾教育,讓社會人士認識「學習差異」兒童的真正需要,並教導公眾以正面態度來協助這些幼兒。

長期措施:


1. 落實學習差異兒童的教育年限向下延伸至三歲;並有一定法規以保障學習差異幼兒的學習權利。此外,建立簡單有效的評估和辨識機制及施行架構,有系統地支援幼兒;

2. 建議當局直接資助被評為有學習差異幼兒的學前教育機構,指示學校設置全職的專責人員,或通過設立有監管的個別課程,協助學習差異幼兒;

3. 建議加強針對教師的特殊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教師對建立本地化教學策略和評估工具的參與程度。


 

新聞查詢:民建聯教育政策發言人兼立法會議員李慧? (7770 0820)、民建聯教育政策副發言人鄭泳舜 (6373 197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