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8
兩岸關係自2008年後進入新的局面,兩岸經濟步入更緊密發展的階段。今年五月,國務院出台了支援福建加快海西區建設的方案,並派出專門部門和專家起草海西區發展規劃,以列入國家戰略。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也正在協商之中,有望在明年簽署。未來,海西區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以及兩岸三地與東盟的經貿關係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有見於此,民建聯認為,香港在海西區發展中的角色值得關注,並已啟動相關的研究。
民建聯今年八月委託民建聯經濟顧問小組成員、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封小雲,組織專家進行香港參與海西區發展的研究,探討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香港在海西區的發展中可扮演什麼角色。
十一月初,以封小雲教授為主的專家組赴福建海西地區進行實地調研,並與福建台灣研究會(各地市)、福建省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院、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的學者進行了交流,了解海西區的具體戰略與思路。
同時,民建聯也組織訪問團於十一月十二至十四日到福建省考察訪問,實地了解當地的最新情況。訪問期間,拜會了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福州、泉州和廈門三地政府。
總結過去一段時間的考察,民建聯有以下幾點看法:
海西區的經濟升溫,可成為推力香港經濟發展的動力
在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劃中,海西區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略,海西區的建設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國家給予很多的優惠政策,有可能成為其中一個經濟發展的引擎。福建經濟具活力,很大的發展潛力,香港參與其中,將令香港自身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拓展經濟發展的市場和腹地,提升整體競爭力。香港應把握這樣的機遇,積極與福建省協商合作。
在兩岸三地經濟合作中,香港的角色應強化
兩岸去年實現「大三通」後,經貿往來更緊密和更直接是發展的大趨勢。面對這樣的轉變,香港也應積極籌劃,加強香港在兩岸三地經濟貿易關係中的角色和地位。2010年起,中國—東盟自貿區將全面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在內地與台灣,內地與東盟的經貿關係中,香港可以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積極參與海西發展,提升香港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的作用
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已經開展,香港應更積極地參與早期的規劃。海西區的發展,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很可能成為「十二‧五」規劃的重要部分,香港應及早地參與其中,早佔先機,為香港爭取更佳的發展機會。
民建聯的跟進
民建聯將繼續海西區的研究,整理和分析中央和福建省有關建設海西區的政策,以及總結民建聯實地考察福建省的調查研究,並結合兩岸三地專家學者和香港業界的意見,就香港在海西區發展中的角色和對策,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研究報告將於明年中正式對外公布。
新聞查詢: 立法會議員李慧琼 (7770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