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民建聯舉辦「繼續前行」圓桌會議 -- 點評施政報告土地房屋政策

2019.10.29


民建聯今日 (29日) 下午舉辦名為「繼續前行: 點評施政報告土地房屋政策」圓桌會議。會議由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擔任主持,並邀請了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副主席、現任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主席黃澤恩博士、立法會議員(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 謝偉銓先生及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先生,點評施政報告的土地房屋政策,並探討和討論當前土地及房屋問題。



黃澤恩博士指出,施政報告土地方面較新及較大的措施是利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三類私人土地,包括新界棕地、市區內已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但未有發展計劃的土地,以及三個市區的寮屋區。不過,他指出徵收這些土地均面對一些問題及阻力,並非想象般輕易。其中棕地發展將以較細規模發展,好處是發展速度上較新市填或新發展區快。不過由於規模細,較難作整體規劃,故日後社區可能缺乏足夠的配套,甚至會與未發展的棕地為鄰。而以公屋為主的發展,亦會令社區變得單一。至於收回市區的私人土地則要面對賠償的爭議,因為現有的賠償機制是以農地為依歸,日後換成了住宅地,將需時重新討論一套賠償準則,而此不但費時,更可能出現訴訟。最後,收回市區三個寮屋區所涉的土地僅為七公頃,規模不大但卻可能面對安置壓力,以及原有和周邊居民的反對。


謝偉銓議員則以「積極求變革、執行恐乏力」來形容施政報告的土地房屋政策。他舉例指出在過渡性房屋方面,增加過渡性房屋是好事,但若依靠社會機構(NGO)去落實,做法並不合適。而收回棕地,若非以一個大區作整體規劃,在改劃個別地區時將面對不少的挑戰。謝議員提出多項建議希望能優化相關政策,包括:積極考慮以地積轉移的方式善用市區未用盡的地積比;研究利用新界鄉村式發展用地提供過渡性房屋的可行性;在市區重建中研究資助或支援業主自行重建,以及在居屋申請方面引入類似公屋的輪候機制等等。


葉文祺先生則指施政報告內的土地房屋政策多為「舊酒新瓶」。而這些政策主要是舊政策重提、舊政策加快落實或規模加碼,再加上少量新措施如三年供應一萬個過渡性房屋,收回三個市區寮屋區等。葉先生認為政府雖然提出措施期望短期內增加土地供應,但面對的挑戰不少,包括冗長的規劃過程及時間、交通基建不配合限制土地發展潛力,以及棕地發展需處理安置經營者的問題。而房屋方面,他強調增加房屋供應重要,但如何善用現有房屋資源同樣重要。而會上,葉先生簡介了團結香港基金倡議的「港人組屋」計劃,並簡述重推「租者置其屋」、鎖定資助房屋補價、擴大資助房屋流轉性等善用現有房屋資源建議的好處。最後他強調好的房屋政策必需建基於清晰的政策目標及完整的政策邏輯,否則可能出現政策間的矛盾。


經過兩小時的豐富討論後,陳克勤議員總結三位講者均認為政府在土地房屋政策上,還未顯示出改革的決心,政策亦需要優化。同時,他亦表示民建聯會整理講者提出的建議,再向政府反映。

 

新聞查詢:立法會議員陳克勤 7770 0829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