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關注洪水橋配套發展跟進產業發展與交通配套 實現北都發展「職住均衡」
- 民建聯
- 6月2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6月26日
2025年6月26日
政府正積極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為解決本港住屋問題,北都將是未來公營房屋的主要供應來源。房屋委員會早前分別向屯門及元朗區議員遞交討論文件,交代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一帶興建及供應公營房屋的最新進展。計劃將興建36幢公營房屋,合共提供約24,500個單位,可容納63,600人;房委會預計,有關公營房屋單位可望於六年後、即2031/32年度起分批落成。
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新界北)劉國勳對有關公營房屋項目是今屆政府努力兌現興建承諾,相關供應可進一步紓緩現時公屋輪候冊的壓力。同時,劉國勳一直關注北部都會區各片區發展情況,包括毗鄰新田科技城的牛潭尾大學城等,以監督整區情況。
然而,因應是次洪水橋/厦村較大規模的公屋供應量,預料未來為當區新增大量人口。就此,劉國勳提出多方面關注,由於區內職位不足,居民須跨區工作,不單通勤時間長,亦加重了現有重鐵及巴士服務的需求,促請當局解決當區長期面臨的「職住不均」情況;劉認為當局須加快北都產業發展,並向市民提供明確的發展時間表,增加原區就業機會,亦可減輕港鐵的載運壓力,構建市民安居樂業、「職住均衡」的北都。
從「宜居」角度出發,未來洪水橋/厦村將新增大量人口,惟劉國勳關注現時當區的零售及商用設施不足,以及正在興建的港鐵洪水橋站與住區的道路接駁情況等,均需當局及早展開規劃建設,包括儘快落實當區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在產業未成熟及工作崗位未就位時,要提供多啲巴士線,舒緩鐵路壓力;並向居民進一步交代綠色運輸系統的走線規劃、興建時間,以儘早滿足居民的實際出行及消費需要。
傳媒查詢: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 (電話:9782 740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