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0
應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之邀,為此中心主講了一課《企業風險管理與決策和實務》。聽者來自江蘇省。
表面看來,這個範圍并非會計師「可領風騷」﹝competent﹞之所在,但既是擔任着數家上市及非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因而例行地要同時出任風險管理委員會成員,自也不能完全說是「非我之茶」也。
為此,通過瀏覽公司的年報作了一些資料搜集,當中包括中國銀行、Aon保險和旭日企業。
銀行注重的風險種類有:信用、市場、流動性、金融資產及負債的公允值、以及資本管理。
保險公司的種類則多一點,如:信譽受損、經營中斷、第三者責任、分銷供應失效、市場環境、法規有變、僱留人難、市場財務、身體損傷、併購改組和災難復原計劃。
一般的企業就比較簡單,如:利率、外匯、信貸、變現能力、股票價格和資本管理。
任何同行對此都不應感到陌生。因為即使是中小企業,其必須編報的財務報表之中,在後附的「賬項附註」部份,也有規定要把這些風險列出來,讓閱讀者知所趨避。
夠了麼?想起早前內地吉林省某工廠大火,導至二、三百人死傷的慘事,不禁覺得怎麼沒有人提及公司中人生命安全的風險呢?
十多二十年前,深圳便發生過類似慘劇。人命受損之餘,復引起港人對出任內地註冊企業的法人代表時,對此等意外事件該負何責的討論。那次事件的結果惹人深思:該廠法人代表是個香港人,一把年紀了,終亦被判坐牢!
說來也不能說是內地機關對港人老闆有任何不公。因為既然身為老闆,什麼都是他說了算。他對廠內的消防設備如何安置、是否足夠和有效、工人遇事時該如何應付、全廠人有否防意外意識及有沒有做過預防火警的演習等均應負責。
當然,用我們會計佬的說法,就是有沒有適當的內部控制系統,以及這仍在應用中的系統是否持續有效了。否則,數年前是依足規矩地購置了一大堆滅火器,或是已有天花洒水系統,但是近三、五年已漸漸變成闊佬懶理,no news is good news,遇事時難免只是得個樣吧。
想起多年前,曾邀請某在外資大企業任職的好友為事務所同事們主講一課有關品質控制的課題,希望能把製造業中應用的優質生產意識帶到服務業中。他慨而允諾并安排到其豪裝設備的演講廳聽講。當人齊而未開始時,他十分認真地說要先帶我們在其所在樓層走一圈。為什麼?不是為了顯示其豪華和寬敞,而是要讓我們知道最接近的逃生門之座落!他還說這是其跨國機構的內部規矩:必須讓來訪者第一時間知曉。
其實這些意識在我們行業中也應特別注意。我們不是時常要開OT嗎?我們不是時常要做外勤即到客戶之工作場所執行任務嗎?甚至通宵達旦即客戶之員工已收工而我們仍在「不待揚鞭自奮蹄」嗎?有沒有想過如發生意外,是否知道最接近的逃生門在那兒?各人員有沒有在到達客方場所時,第一時間要求客方人員帶着走一次,巡查一下逃命方向是否暢通無阻?看來這應成為我們上門執行任務時,需注意事項清單﹝checklist﹞上一項非「剔」不可的要素。一個case做一次,當不會耗費多少time cost 吧。
近年多次出現員工跳樓事件引出多宗人命的富士康,其2012年度年報中對此隻字未提。年報中對其「風險管理」有如下之描述:「風險管理乃本集團策略管理的核心部份,亦為本集團有步驟地識別及管理本集團達成整體目標主要風險的流程。本集團的風險管理職能透過建立企業風險管理系統積極主動地識別、分析、控制和監察各類與本集團業務和營運相關的風險,從而整理可能對本集團造成有利或不利影響的所有潛在因素。風險評估及報告會定期向高級管理層匯報。高級管理層將審閱風險報告和評估行動計劃是否足夠,並制定監控系統以管理該等風險。企業風險管理系統涵蓋策略規劃、生產技術、預算監控、績效評核、資本支出監控、投資、財務、品質、產品安全和責任、法律、資訊科技和保安、供應鏈管理、自然災害、人力資源管理及工業安全。董事會認為,回顧本年度已落實的內部監控系統屬健全, 且足以保障股東、客戶、債權人及僱員的權益」。
公司設有四個董事委員會,即薪酬委員會、審核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及企業管治委員會。獨欠風險管理委員會。
雖說跳樓與逃生是風馬牛,但既已有這麼廣闊的風險涵蓋範圍,為何不思量也在防止員工跳樓方面費點心思,化負面為正面,總比「私私縮縮」欲語還休為佳也。
刊於信報
香港執業會計師 馮培漳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