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老問題與新答案

2013.05.04


月前,公會新任長官﹝CEO﹞丁偉銓等相約午膳,告知今年是公會的四十周年大慶,并提出了幾個問題商討,包括:「你看此行業還有可為嗎」?和「公會可為會員做些什麼」?


筆者聞言大吃一驚!果然天下無免費之午餐。要享之,就要付出代價,休得白食。


三月初閱《信報》「年青有計」專欄熟練寫手苦瓜哥﹝Bittermelon﹞題為《盛世將盡如何自處》之大文,如讀鄭觀應之《盛世危言》也!公會有幾萬會員,若人人都對前景不看好,豈非「念天地之悠悠」時,自會「獨愴然而淚下」乎!


筆者於一九六九年入會計師樓學師。此前在六十年代中後期,也曾對一般的會計行頭有過想法。那個年代,長輩們總希望小輩能學點技術以利謀生。知其要出道時,無不為之推介各種好路數例如學裁縫、製模、修車甚至廚藝的提議數之不盡。要做會計?看看報紙的招聘廣告,即使有知識有經驗,如不能向聘方提供「舖保」,也只能「係咁先」!


幸好踏入七十年代,形勢為之大變!工商業有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大發展。外資蜂擁而來,本地華資大小孖沙也紛紛湧現。工廠越開越大和多元化,各類企業上市的也越來越多。


期內也有一些新行業和市場的出現,例如地產中介人和保險經紀服務便是。今天執市場牛耳的數家地產中介機構也在此期間內打出其名堂。


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異常殷切,能請到便好彩。若還要問待聘者有否舖保?這一回是倒過來待聘者要聘人者「係咁先」了!


如果苦瓜哥之言變成事實,盛世之後便會出現衰落。


我們也不是未經歷過衰落,回顧起來差不多每一個十年都有。近者自「沙士」事件後也曾出現過。行內凍薪、裁員和迫放無償年假的事應是記憶猶新也。


苦瓜文中提到一些價值稍低的工序會向成本較廉的地區轉移是無可奈何的。我們要爭取和保住的只可能是內含更高價值的部份。這也不需提到時代盛衰的高度來討論,只是簡單的市場自然選擇耳。就如現在若我們家中要做窗簾,有多少人會堅持本土價值,誓不到深圳去做,必要百分之百香港生產呢?


根據過去的經驗,每在市場低潮且搵工難時,不少同行會暫時性地自設事務所維生。一來避免無所事事,二來也想看看天是否真的無絕人之路!但在搵客難和要捱住皮費的情況下,自是苦不堪言了!


公會若是有心和有力協助新一代會計師,使他們有機會通過先捱後嘆,堅定其留在本行的信心,繼而發揚光大的話,可考慮在稍邊僻地區,例如上環「鹹魚欄」附近﹝將有地鐵站﹞或類此的交通便利之區,購入或租入三幾萬呎寫字樓面積,把它設計成中小型單位,以較廉租價租給有意開檔執業的新紥師兄師姐。租金方面縱略含有津貼成份料也不會成為行內外的話柄,因為行內實在有需找新人接班之要求而新人卻多持「啋你都傻」之態也。


若不作此圖,也可設立一個有sustainability之義的借貸基金,以一個適當的金額為他們解決部份流動資金之需。身為行內人,應知本行的難關之一就是資金周轉。我們一般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包括審計和報稅等多是一年一度的,收費多極有限。開單後卻不易指望即時收到錢。客戶拖你三幾個月也是常事。可是薪金和租金等是定時定候要支付的。收支之間的錯配往往會成為事務所能否捱下去的關鍵。如公會能於此關節施以援手,當為無上德政也。


以上兩點,就是筆者希望公會要為會員做的事──如有需要!


至於「本行是否仍有可為」?筆者仍是樂觀的,不管世界已變得如何難撈!


其理與上稱七十年代時會計不愁搵食一樣,因為會計之職是任何公司都要有的。「雲端運作」可能減少了部份就職人數,但電腦系統也是由人操作的嘛,而且靈活理財的工作仍是由人腦來打理才成的。當然,條件會差點,薪酬會低點,只要不像《出埃及記》中的以色列人般只懂稱頌過去而惡怨今日,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的。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公會已成立四十年了,應對各事都能較成熟地處理而不易受惑。但要「知天命」,果真要再待十年乎?人人都說香港的出路在與內地融合,會計專業可以置身事外而另創天地麼?香港何時才能與內地資格互認?「一唱雄雞天下白」應是公會未來十年的努力方向也。近幾年,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地的會計師組織紛紛搞統一。見賢思齊,應無走雞了吧!


又:苦瓜哥日前批逼人食鐘者是「老馮」。誤也!此話原意是:「你估你奉咗聖旨故可為所欲為咩」?可見逼人者是老「奉」,非老「馮」。


 

刊於信報

香港執業會計師 馮培漳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