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退休供款 扣稅何時

2017.05.27


近年同齡者聚會,話題總離不開互相詢問退休了沒有?及交換如何投資安渡晚年的情報。督促政府推行退休保障或是購買年金計劃就是討論得最多的題目。


過去多年來,一直引起討論的納稅人「自供退休計劃」仍未得到政府的重視。立法會內就「退保」而起的爭執,互砌以致為了永遠留個指責他人之好話題而故意不作讓步,相信在可見之將來也難有甚麼好成果。


今日庫房水浸,據說2016/17年度盈餘接近1000億元。有關官員紛紛為被嚴厲指責為「守財奴」而大聲呼冤。但在事實面前,縱使百般辯解仍是難除此帽,除非「的起心肝」拿點新主意出來。


筆者多年來提倡的「自供退休儲蓄計劃」(RRSP)可作扣稅用之題目,是應考慮一下才對。


在外國生活過者應對此不會陌生。例如在港人熟悉的加拿大,此計劃全名是Registered Retirement Savings Plan。簡稱RRSP。也有其他內容有小小差異的計劃,如RSP或為子女將來教育儲錢的計劃,但名稱變來變去,其儲蓄本義,以及專門用來作稅務籌謀之特色不會變。


在加拿大,每年在二月底報稅時限前,納稅人需為買多少RRSP儲蓄金而大傷腦筋。各門派的銷售人員大開Seminar力推各項計劃。因為要claim此扣稅,需到售賣此計劃的機構如銀行等,真金白銀地購買若干金額才有得傾。


稅務局會在個人評稅表上告訴納稅人,此年度你可以購買多少儲蓄額,一般是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的若干百分比,上限是18%。納稅人可以全買,也可以不全買,未用之餘額留待下一年才補購亦可。購買後,需把收據附在報稅表內,呈上稅務局作證以利扣除。


外國的納稅人按周或按月取酬及扣稅。每月的Take home pay自然便會「掹掹緊」,難有餘糧。因此,為了省點稅而挪出部份存款作儲蓄以圖減稅,也不是人人可以享受到的「德政」。香港納稅人得天獨厚,不需按月扣稅且一年才納一次稅,有本事者還可持此稅款炒它兩轉,袋袋平安後才交稅也不遲,而且炒股之利潤是不納稅的。外國納稅人睹此,無不流哂口水也。


等到納稅人退休了,需從計劃中取款應用,那時才按提用多少來報稅。其中本金和投資收入都要納稅。所以,納稅人若能有計劃地在收入較少或已無收入之年份才提用,便可以把稅款減至最輕。


由此可見,扣稅也不是必要稅局蝕底,白白把應納之稅額從此扣掉,只是往後延幾年待到納稅人動用款項時才計罷了。所以,扣稅額并非一經扣除,終身可免;而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如把此計劃在香港實施,應獲港人歡迎。按其特點,港人應可以儲到錢來應付到時買儲蓄以作扣稅之用,不會因日常收支「掹掹緊」,難有餘糧而得物無所用也。


聞香港政府將推出「年金」計劃讓香港人作儲蓄,據說是應中產人士之需要而作。在風平浪靜及通漲受控之環境下每年執它幾厘為利息收入,投資者自然也會高興。由此可見,賺點利息慳點稅是人之常情也。


不知何故,香港一般的保險公司甚少有「年金」計劃推出應市。據行內人說,年金計劃是賺錢最少的產品。不但是公司不想做,銷售人員對此產品也洒手擰頭。看來由政府做會較好,起碼信譽良好,而且幫襯者不會遭人白眼也。


在近年利息低水且有保障的情況下,每年有3至4厘回報應是不錯。預計其一百億元限額應不足分配市場之需。

 

刊於 信報 香港執業會計師 馮培漳

Comments


訂閱《建聞》電子版和其他電子資訊

您已成功訂閱

  • Facebook
  • Youtube
WhatsApp Image 2022-07-21 at 10.55_edited.jpg
wechat.jpeg

 3582 1111

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5樓

© 2024 by the DA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