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4
像往常一樣,開罷了上市公司的周年大會後,便由公司秘書相約,到內地新設立的廠區探訪。這已是第N次了。筆者頗為自己多年的堅持并從不「甩拖」而引以為傲。
筆者以公司獨立非執董和審計委員會主席的身份主持此事。一方面要看看新設立的子公司是否已融合到公司的既有體系之內,也要為操持內部審計的同事們打打氣。主要是問清楚調查發現的問題,以及提出的改善建議是否已得到被調查單位主管的認可和願意按既定計劃改正過來。
陪同去的多是內審部同事和財務總監。從實踐中看到的問題大同小異,銷售部和生產部的同事會與內審部的同事易生矛盾。管理高層對此應有所關注。
這次探訪的廠設於安徽蚌埠,此兩字用普通話唸來像「頒布」。從南京機場去廠約要三小時。此地大概與花鼓出名的鳳陽相隔不遠,因為一路走來,路牌顯示的不是蚌埠就是鳳陽。突然前面路牌出現了「小崗村」。還說它是國家4A級的旅遊勝地。問當地人此處真有洞天耶?大家都笑說形容它是改革開放的神聖樣板倒還容易使人相信。
說起蚌埠,對中國近代史有興趣的人應該不會陌生。前幾年,在香港接待過徐州總會計師協會的代表團,談起徐蚌兩地的威水史,才知此外邊人看來不算是知名大城市的地方,也有其非凡意義。
不久前與幾位生意人聊天,談起送香港的年青人到黃埔軍校學習,讓他們嘗嘗軍旅生涯,聽聽出生入死的故事,可能會喚起他們對國家的感情。但是說到黃埔軍人如何的神乎其技,筆者倒覺得有點不可信。少時喜歡讀《大公報》副刊小說陳少校的國共內戰故事,其中國軍口稱的「徐蚌會戰」與共軍口稱的「淮海戰役」真是殺得天昏地暗!老蔣以全國最精銳的兵力,最先進的美式裝備,師旅級以上的軍人莫不是由黃埔一期到六期的精英,遇小米加步槍的共軍理應不勝無歸才是。可是內戰的結果是老蔣出逃台灣!此戰役極具決定性。
戰役名稱怎樣叫各有所據。兩軍大拚殺,叫出來的口號是「百團大戰」!共軍指揮是劉伯承、陳毅和粟裕等。老蔣的嫡系大軍如黃維兵團、黃百轁兵團,以及最高指揮層如杜聿明等幾乎全軍覆沒!被俘的高級將領數不勝數。可惜時間太少,否則訪訪徐蚌博物館,應有睇頭。
小崗村,其實可說的事更多。
當年英國戴卓爾夫人訪華時,與趙紫陽對話,提到「要吃米,找萬里;要吃糧,找紫陽!」當時萬里任安徽第一書記。要在此經濟相對不發達的省份造出一番事業極不容易。幸好萬里素具改革意識,且亦膽色過人,在左右兩邊人人皆「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或是「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氣氛下,提出「包產到戶」和「包干到戶」,盡一切可能來釋放了農民的生產力。
到七十年代終結前,小崗村有十八位農民,拚着殺頭之險立下生死狀,實行土地承包,以小崗村精神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鳳陽以花鼓聞名。其實鳳陽花鼓是乞討的工具。歷史上,鳳陽人甚至廣大意義的安徽人,都有在經濟不景氣時「逃荒」的習慣。「逃荒」是指整條村的人口集體逃去大城市乞討。民歌有詞曰:「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來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田地,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
小崗村的大包干或聯產承包責任制,對全國的農村改革影響甚大。數有魚米之鄉之譽的敝鄉順德,也有一個類似的講法,可不知是誰學誰的。順德人說:「鴿埋食,忍住力;分開食,出盡力」!意思是說,合在一起齊出力的話,盡不盡力無人知,且個人博哂老命又如何?其他人求求期期,濫竽充數,不如慳D,對付過去就算了。若是分開食,各顧各,勤力者可以取回自已的回報,當然出盡全力大博殺也!
筆者覺得,香港的年青人值得去小崗村參觀學習。不是為了今日的成就而去歌功頌德,而是吸收一下在人生走到前無去路時,如何實施窮則變、變則通之道,從沒有出路中找到出路。
小崗村過去太貧困了,故曾被稱為「三靠村」,即「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換言之即是無自立之能和力也。改革可以改變一切。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刊於 信報 香港執業會計師 馮培漳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