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7
「佔領運動」已進行了兩個月。有「佔領」人士說,政府完全未有回應運動提出的要求,未有作出任何讓步,因此運動不能結束;有人更說,不但不能結束,而且要 升級。上星期以暴力衝擊立法會的人就聲稱,那是「佔領運動」的升級行動。「佔領」不結束,政府不清場,這個局面將要怎樣發展呢?
「佔領中環」計劃,從最初提出構想到逐步形成具體的行動方案,歷時二十個月。計劃的發起人為「佔中」的執行方式定下了清晰的指引:參加者在指定的 時間到指定的地點靜坐;警察要清場,把他們移走時,不作任何抗拒;參加者要明白「佔中」屬違法行為,要承擔法律後果;組織者被檢控時會認罪,不作抗辯,等 等。至籌備的最後階段,發起人更修正了先前「佔中要癱瘓香港」的說法,強調要通過「個人犧牲」去達到爭取的目標。為了盡量減少對社會運作造成的衝擊,他們 選擇把行動放在假日。他們又承諾,確保示威和平進行,一旦場面失控,將會立即宣布行動結束。
然而眾所周知,事態完全不是按「佔中」發起人的計劃發展。由學生罷課演變而成的大規模「佔領運動」,雖仍十分強調和平、非暴力,但「佔領」人士在 他們佔領的幹道設置大量障礙物,使用的是鐵馬、渠蓋、廢物箱和其他公共物資,不惜對這些公共財產造成破壞。路障堵塞交通,不但對廣大市民造成不便,緊急救 援車輛也受影響,公眾利益肯定受損。每當警方嘗試移除路障,必受「佔領」人士阻撓,多次因而發生衝突。這種種情況,跟「佔中」發起人提倡的和平靜坐、不抗 拒清場、不嚴重妨礙社會運作等等的設想,已是相去十萬八千里了。
衝擊立法會的行動,眾目睽睽,是徹頭徹尾的暴力行徑。行兇者振振有詞地說,政府不聽民意,抗爭行動便要升級。這次衝擊,破壞了大樓的玻璃門和外牆,下次倘再升級,要使用多大的暴力,造成多大的破壞?網上曾經恐嚇要對議員施以暴力,是否會付諸實行?
「政府不聽民意」,所以要公民抗命;再不聽,要長期堵塞馬路;仍不聽,要撞毀立法會大樓的門牆。我視謀猶,伊于胡底?
刊於AM730 《鈺成其事》
立法會主席 曾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