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穩定發展 政通人和-民建聯對2005年施政報告的期望摘要

2004.11.12


民建聯認為,在經濟民生上,政府應乘經濟反彈的良好勢頭,適時調整政策,改善營商環境,吸引投資;加強與內地經貿合作,深化擴大CEPA,推動經濟轉型,創造就業。在經濟增長、政府收入回復穩定的情況下,政府在堅持08/09滅赤目標的同時,應認識復甦成果仍未能惠及大多數市民、民困仍然嚴重的現實,增加社會資源的投放力度,照顧弱勢社群的需要,真正為民解困,令香港經濟穩定持續發展,民生得以改善。


在政制發展方面,政府應利用得來不易的和諧穩定局面,繼續推行政制發展諮詢工作,廣聽民意,以便按基本法規定,從香港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地發展政制,爭取早日達至行政長官及全體立法會議員由全面普選產生的目標。


對於2005年施政報告,民建聯向行政長官提出十點施政期望:


一. 政制發展


1. 擴大2007及2008年兩個選舉的代表性:對於2007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應增加第三屆選舉委員會人數,由現時800人增至1600人。對於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應增加功能組別及地區直選議席,各增加5席,合共增至70席;功能組別應增加中醫界及中國企業兩個界別。

2. 為2012年落實雙普選創造條件:政府必須投放更多資源,為2012年落實雙普選創造條件,包括:一,致力促進經濟轉型,市民能夠安居樂業,為政制發展打下充實的經濟基礎;二,培養出足夠的政治人才及參政人才,使均衡參與的原則可以通過普選體現;三,透過加強國民教育,增強港人對「一國」觀念、國家意識、香港法律地位的認知以及對普選意義的認識;及四,通過對基本法的廣泛宣傳、學習,使《基本法》作為香港的憲制性法律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3. 廣泛聽取民意:民建聯建議政府加強了解市民意見的工作,包括:行政長官應定期會晤政黨代表,設立特首熱線,以及定期落區,直接聽取市民意見;盡快檢討及完善溝通網絡,行政長官及問責官員必須做好分工,定期與各界組織會晤,聽取他們的意見等。

4. 培訓政治人才:委任更多中產、專業及政黨人士進入政府的諮詢架構,以更廣泛聽取意見,並透過參與公共政策的討論,培訓更多政治人才。

二. 發展經濟及創造就業


1. 全方位開發港深邊境經濟區:分別把河套、打鼓嶺、沙頭角及西部通道沿海地區,發展成不同類型的經濟區域。

2. 大力推動內地「民企自由行」、繼續深化落實CEPA:政府應與中央政府協商,促使各地方政府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簡化手續,放寬限制;加強宣傳推廣工作;加緊與中央政府研究解決相關外匯進出及國家金融安全的平衡問題。

3. 利用「9+2」商機:建議九省區在香港建立「港商投資九省區辦事處」或投資服務部;特區政府在九省區建立辦事處;提請內地九省區建立一個統一的信訪部門,協助在內地活動的港人解決遇到的困難。

4. 加快落實基建項目:盡快落實各項基礎及社區設施的工程,包括各大型運輸基建工程及前兩個市政局已計劃的百多項工程;考慮將大型工程計劃分拆,令更多中小型企業有能力承接工程。

5. 扶助環保工業,創造綠領職位:設立「環保工業基金」;提供土地及其他各種稅務優惠;積極推動乾濕垃圾分類計劃,並協助各有關的衍生工業的發展。

6. 發展旅遊:政府應大力協助旅遊業發展,包括要發揮香港與內地綜合旅遊資源優勢,聯合向海外促銷;進一步開拓內地旅遊市場;制定一套完整的生態旅遊發展及保育策略,充份利用本港豐富的生態資源,發展生態旅遊等。

三. 人口政策


1. 推行全新家庭教育計劃,透過具誘因的政策,包括將子女的免稅額增加至5萬元,以鼓勵市民生育。

2. 放寬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指定的投資種類,與中央政府商討,容許內地人士可以透過此計劃,申請來港定居。

四. 學制改革


民建聯關注到因學制改革而令學費增加,加重家長負擔,為此,民建聯要求政府作出承諾,保證學生不會因經濟能力問題而不能升學。另外,民建聯建議政府應採用一個公開的評核制度,並增加校本評核的比重,從而為學生在高中的三年內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以及減輕學生考試壓力。


五. 環境保護


1. 改善空氣污染:加強與廣東省政府合作,促使雙方就減少排放訂下的指標能有效落實;加快落實區域性「排放交易」;制訂有效措施,令兩個發電公司採用更多天然氣發電,並要求為燃煤發電機組加裝脫硫設備;制訂更高的使用可再生能源目標,並制訂相關的配套政策。

2. 可持續發展:盡快與社會各階層磋商訂立「地區廿一世紀」議程,並與內地政府討論,推動區域性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為全面在香港推動可持續發展概念,訂立行動綱領。

3. 廢物處理:積極落實以減少及回收為主的廢物管理政策,推動「乾濕廢物分類」等家居廢物回收計劃,協助衍生工業發展;研究推行「生產者責任制」及環保稅,以減少廢物產生;增加回收中轉站及大型廢物回收園的數目;盡快就設立大型廢物處理設施,進行公眾諮詢工作。

4. 完善綠化政策:加強樹木的保護,立法保護古樹名木;規定新發展項目,要有一定比例的綠化面積和植樹數量,令市民可享受更多的綠化空間;鼓勵發展商在興建私人屋苑時,增加綠化面積,例如綠化防火層及樓宇天台。

六. 關懷弱勢社群


成立由司長統領的「跨部門扶貧委員會」,透過政府不同部門及社會各界團體的合作,共同制訂扶貧政策。全面檢討綜援制度,將「長者定居廣東省續領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擴展至其他省份,放寬生果金領取人在一年內不得離港超過一百八十日的限制。. 推行傷殘人士交通半價證計劃。改善社區設施,配合弱勢社群需要,包括要促使房委會加設更多適合長者及傷殘人士使用的設施;在各區增設為少數族裔提供服務的社區中心、在各公共屋村增設衛星頻道節目。


七. 交通


1. 交通費:設法降低市民在交通費上的負擔,包括要恢復學生半價優惠,並促使九鐵為學童及傷殘人士提供票價優惠;鼓勵各交通機構提供更多聯營優惠。在制訂公共交通機構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時,要特別關注目前長途客面對高昂交通費的情況,以紓緩他們的交通費壓力。

2. 交通安全:建議政府重新推行大規模的「道路交通安全運動」;研究修訂法例,強制要求所有公共小型巴士裝置具記錄功能的車速顯示器,以及在車廂外裝置顯示燈,研究提高公共小巴駕駛執照簽發條件,要求申請者持有私家車駕駛執照的年期由三年提高至五年;於存在駕駛陷阱的道路,加設交通標誌或道路標記,警惕駕駛者;在交通繁忙地段增設行人輔助設施,以確保安全;加強向市民宣傳酒後駕駛存在危險性教育,加強檢查懷疑酒後駕駛司機,以杜絕意外發生。

八. 善用土地、改善生活環境


善用具生態價值的土地,盡快制訂自然保育政策,容許保育區發展成優質的旅遊區;改善居住環境:檢討新發展區及重建區的發展規模,考慮降低地積比率,及社區設施的規劃標準,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繼續加強社區的清潔工作,改善市容。


九. 中醫專業發展


研究長遠中醫藥業在香港的發展,並確立專業發展及持續教育的途徑;落實設立其餘15間公營中醫門診所,並研究中醫服務在公營醫療體系內及培訓人才上的角色;掃除中醫專業發展的障礙,如限制中醫使用醫療儀器、遲遲未能落實中醫師簽發病假証明書等。


十. 落實企業社會和環保責任


行政長官應與各大企業負責人溝通,呼籲他們在業務發展、盈利增加的情況下,應該負上社會責任,體諒下屬的困難,盡量避免裁員減薪;推動各企業重視環保工作,將業務發展與環保工作緊密結合;所有上市公司必須定期發表社會及環保責任報告;公營企業要訂立社會和環保責任的目標和公布工作進度。


 

新聞查詢: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 (7770 070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