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你要穩中求變 我要變中求穩

2013.06.01


早前出席一個討論本地社會事務的場合,聽到官場中猛人級新貴講述新領導班子倡言的「穩中求變」之大義,頗有心潮逐浪之感。


口中說得出「穩中求變」者,心中自然會有以此為目標,并把它實現出來之計劃。新領導人以「大地在我腳下」於IFC頂樓向下望之態,看見數百萬受控之小民騰騰而動惶惶而謀,對自己是否能速速把大局安定下來不無疑慮。因此,當然希望先求穩定,然後再在其中尋覓可變者、需變者及易變者來下手,以求彰顯其能力,也好實現上場前許下之諾言也。


「穩中求變」也可說是內含不積極因素的說法,誇誇之詞可免了。「穩」字先行,變不了或變得少時也應無可怨。


在我們小民百姓的立場來看,對此的期望卻剛好是倒過來。我們最最希望的是「變中求穩」也。


此話怎解?翻天覆地且跡近你死我活的選舉過去了。新官上場,由頂至下各重要層級都有不同程度的人事變化。即是說變是必然的了。人變了,其管治的方針政策也不會全然不變。到底變出來之局會是啥模樣?會否影響我們的搵食之道?這是我們最關心的。所以有變中求穩之說。穩什麼?當然是穩物價、穩樓價、穩就業、穩經濟!如果新領導者不能在這些方面符合我們之意願,什麼誇誇其談也難以令人甘心情願跟着走。


近年來的物價升幅已由微微至大起。各類食品副食品均大大漲價。即使家不舉炊故從不到市場買菜者也感覺到了,因為快餐店的各類食物的售價也時時「向上流動」。


三年前有友人告知,一位經驗豐富的投資顧問對他說,物價會猛漲且通漲會肆虐,有條件的話應買番多少磚頭,否則很難抗衡。這兩三年來物價和樓價的表現果如其說。此君可能藉此有對沖故可略減損失,但大多數人只能眼光光!


身邊確有不少醒目人在此期間內買了樓。他們投入時的理由多是手持相當數量的現金卻發覺無嘢好買!買香港股票,一時又說盈警;一時又說有假賬;一時又說歐債和美債危機重重,市場動蕩,前景難測。買外幣,息率太低不值賭;存港元,更是雞肋得可以不理。唯一可考慮存一點的就是人民幣,但又不敢存太多,因為匯價已不便宜了。


月前與內地同行說起此事。他說目前最好的投資選擇是銀行的「理財」產品。并出示他的簿仔,顯示有四至五厘的回報率,還說有擔保呢。但不旋踵在報上又看到有關產品與銀行之間關係搞不清的報導。表面觀之,頗像當年「雷曼」產品的模樣,即銀行究竟是在代理產品還是直接銷售也說不清。遇事時是否可向銀行追究責任也不明確。 我等見識過此類「好嘢」的人自然難消疑慮。


直接投資內地股市的機會如何也是言人人殊。今日看好某股說將會B轉H,明日又說H轉A更堪睇好,都說機會很吸引,但各種負面因素又多得數之不盡。在一個假藥假酒假奶粉通街都有的市場環境中,投資其中者需有看得透「假作真時真亦假」的本事才行。既然對分辨賬目真假的能力有限,不如「睇少一瓣」算了吧。


所以萬般皆次選,只有磚頭高。如謂樓房投資者其實是進行「經濟自衛」而已,也不能說此言無理。


政府推出一大堆新措施減低市民的購樓意欲,以期暫時抑制部份需求,同時爭取時間增加生產,但後果卻是影響了有改善居住環境者的需求。用欺負他們銀兩不足和成本即時升高的手段把他們的購房需求幹掉了。但置業難題仍在,受影響者也氣難平。亦有人認為新措施力度有限,建議另加行政手段如「限呎限價」來解決。


有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表示,政府制定政策需考慮社會整體利益,不要不知不覺地走上了計劃經濟之路。以前內地在「短缺經濟」之時,對付商品供應有「統購統銷」的政策,即由政府把商品全部買起,然後按一定的流通渠道和預定價供應給社會。市場價格的動蕩是消除了,但其自由調節的功能也就無從發揮了。如果有一天政府決定通過某法規,成立一個機構,強制性地把發展商建成可賣的樓房全部買起,再按一定的售價,即使蝕本也不計較賣給符合條件的人,這又可以解決問題麼?


面對這些令人眼花瞭亂的變,豈可不求穩?


2013/14年度預算案出台後,各界評論不一。各界事前提出的多項免稅扣減額,盡見提議人的豐富想像力。筆者認為,還有一個未有提及的是:扶養納稅人兄弟姊妹或配偶兄弟姊妹的子女之免稅額。兄弟姊妹因不幸而失去扶養自己子女的能力,需由納稅人或配偶協助。准予扣減,有助扶養者減輕稅務負擔,也表示政府對他們扶助有需要者的鼓勵和認可。


 

刊於信報

香港執業會計師 馮培漳


訂閱《建聞》電子版和其他電子資訊

您已成功訂閱

  • Facebook
  • Youtube
WhatsApp Image 2022-07-21 at 10.55_edited.jpg
wechat.jpeg

 3582 1111

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5樓

© 2024 by the DA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