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就業前景(第二次)調查

2020.09.15

(一) 簡介: 香港經濟備受新冠疫情衝擊,不少企業正面對前所未有困境,調查結果發現,受訪失業者預期可於半年內找到工作的信心下跌,打工仔對就業前景並不樂觀。民建聯於今年六月公布就業前景調查後,相隔兩個月再次就相同題目作出調查。結果發現,受訪者曾遭僱主要求放無薪假、停薪留職,以及遭減薪情況有上升趨勢;在經濟持續衰退下,打工仔對未來前景普遍較為悲觀,另外,大部份受訪者都期望政府應設立恒常失業援助制度。 民建聯建議當局須認真檢討現行各項支援失業人士措施,除了新增每月6000至9000元水平的失業援助金外,亦應盡快落實推出第三輪抗疫防疫基金;堵塞現行保就業計劃措施漏洞,嚴懲違規不良僱主;此外,我們認為當局須為未來作出準備,盡快成立專責研究小組,就本港設立恒常失業援助制度作出詳細研究。 (二) 調查方法:

調查對象: 18歲或以上在職市民 抽取調查樣本方式: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號碼 訪問日期:2020年8月7日至8月21日 有效被訪人數: 810人 (按勞動人口加權)

(三) 重點調查結果:

1. 僱員收入持續減少

  • 八月份調查結果發現,受訪者曾遭僱主要求放無薪假、停薪留職,以及遭減薪情況都有上升,其中有最多受訪者被要求放無薪假,由上次調查錄得三成,到八月份錄得近三成八,上升26.4個百分點。(見附件二問題3至6)

  • 至於打工仔減薪情況,最多受訪者減薪不多於兩成,其次為兩成至四成,同時亦有4.5%受訪者每月收入大幅減少六成或以上。(見附件二問題7)

  • 縱使受訪者仍有工作,但大部分都擔心暴亂及疫情持續而導致「工作不保」,其中受訪者尤其擔心疫情持續。 (見附件二問題12至13)

2. 失業率持續處於高水平 就業前景不樂觀

  • 從八月調查可見,處於失業受訪者中,無論失業三個月或一年以上都錄得約兩成半。 (見附件二問題8)

  • 隨著疫情反覆,香港在七月份進入第三波疫情,失業人士對未來就業前景十分之不樂觀,認為可以於半年內找到工作的失業受訪者只得12.5%(1.5%+11.0%),較六月份錄得16.2% (7.2%+9.0%)為低。(見附件二問題9)

  • 政府雖然有提供多項針對失業人士支援措施,但超過一半失業受訪者都沒有打算申請,今次調查發現,表示已經或準備去申請的受訪者更較上次調查為少。(見附件二問題10)

  • 我們再追問相關支援措施成效,那些已去申請的受訪者中,有近五成半表示沒有幫助。(見附件二問題11)

3. 受訪者大多同意應常設失業援助金

大多數受訪者(62.7%)都認同政府應該常設一項失業援助金,短期支援失業人士,持相反或沒有意見的只有16.1%及21.2%,結果與六月份調查大致相同。(見附件二問題14)

4. 對未來收入看法十分悲觀

受訪者認為未來收入增加的只得10.7%,較上次調查的14.4%為低;相反地,認為未來收入減少錄得47.7%,比率不但接近五成,也較上次調查為高。(見附件二問題16)

(四) 分析及建議:

本港經濟持續低迷,政府統計處八月公布,近兩個月以來失業率維持6%水平,5月至7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人數達24萬2500,香港正面對歷年罕見的嚴峻經濟,雖然政府動用超過二千億先後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和其他財政援助措施,可是仍有不少公司已捱不住,各行各業倒閉潮仍然持續,我們認為當局必須加大力度,推行更有效支援措施,包括:

一、 加大支援失業及就業不足人士

(1) 設立「失業援助金」

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政府推出多項支援失業人士措施,惟大部份受訪者都沒有打算申請,就算已提交申請的受訪者,他們當中有近五成半認為沒有幫助;與此同時,結果亦發現,大多數受訪者都期望政府常設失業援助金以支援有需要人士,此結果反映了政府支援措施聚焦於僱主,未有確切針對支援失業人士。事實上,現時政府提供相關措施的就只是將失業綜援資格暫時放寬,申請人必須符合資產及入息資格門檻,據了解,不少失業人士大多因為標籤效應而不願作出申請。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幫助失業人士應付短期經濟壓力,援助金額須於短期內發放。援助期至少三個月,失業人士每月發放不少於6,000元津貼或與保就業計劃津貼額一樣,即9000元水平。假如按最近失業人口24萬2500人計算,三個月有關開支為43.65億至65.48億之間[1],較首輪保就業計劃動用405億少得多

(2) 設立「開工不足援助津貼」

調查發現,不少受訪僱員遭僱主要求放無薪假、減薪,甚至改為自僱人士,此外,有四成受訪者收入減少20%之內,而銳減20%至40%受訪者達18.3%。基層家庭經濟較為「脆弱」,收入稍為減少足已令家庭陷入困境,民建聯認為當局可參考其他國家做法,設立「開工不足援助津貼」[2]。


我們建議的可行做法是優化現行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為這些在職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直接支援,建議內容包括:

  1. 加入開工不足援助津貼,設立「64至144小時總工時」新層級,支援那些有工作但卻收入大為減少的家庭;

  2. 將津貼額增加半倍;

  3. 申領期應由每六個月減至每兩個月並同時簡化申請手續和程序,使低收入家庭可於短期內獲得津貼;及

  4. 豁免計算各項照顧者計劃[3]所領取的津貼。(參考附件一)

(3) 創造更多臨時職位

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雖已預留款項在未來兩年,於公營及私營界別創造約30,000 個有時限的職位,但不少職位現時仍未兌現,而且有關職位並沒有針對性,以解決現時十分緊張的環節,例如潔淨服務和抗疫後勤支援的工作,建議政府針對潔淨服務投入更多資源,聘用更多員工,以協助解決當前面對的問題。

二、 成立「失業援助制度研究小組」跟進

鑒於失業率持續處於高水平,受訪者大多對就業前景不感樂觀,特別是他們十分擔心未來將因為暴亂和疫情再次發生而影響工作;我們認為,當局應檢討現時各項正在推行的失業支援措施和成效,並作出審時度勢,為未來本港可能再次發生逆行經濟或社會事件而作充分準備。為此,我們建議當局可仿效現行成立『「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的經驗,於勞工及福利局下新設「失業援助制度研究小組」,或於立法會復會後成立「失業援助制度小組委員會」,詳細討論香港設立恆常性失業援助制度的可行性,長遠制定適切的失業援助措施。

三、 從速推出第三輪抗疫防疫基金

(1) 擴大支援行業

鑒於首兩輪「防疫抗疫基金」按受影響行業提供資助的安排仍有遺漏,加上「保就業」計劃出現許多不公及漏洞,我們認為,第三輪措施應更全面覆蓋至其他行業,包括:

  1. 補償受出入境檢疫措施及防疫安排影響的行業,即賓館酒店業、陸路跨境客運業、幼兒中心及幼稚園等[4];

  2. 補償那些曾經受法例要求勒令「停業」的十四個行業,即美容業、泳池,健身中心等[5];

  3. 支援會議展覽及相關工程行業,將首輪「防疫抗疫基金」中為會議展覽業撥出10.2億元資助額,以全數或將部份資助額改為派款方式,直接支援會議展覽及相關工程行業的公司。

(2) 設立「拾遺補缺援助計劃」

如有商戶能證明有實質的業務營運,營業額在疫情前後同比下跌若干比例,兼且不是受惠於兩輪「防疫抗疫基金」的行業,例如須面授教學的音樂藝術舞蹈體育興趣班學校、汽車維修零件銷售行業,以及基層演藝人士及台前幕後演藝製作等行業,建議上述從業員可獲得一筆過補助金。

(3) 堵塞「保就業計劃」漏洞

針對有投訴指出,一些曾經參與計劃的不良僱主要求僱員放無薪假,甚至有指沒有將津貼全數交給僱員等等,我們促請當局須加大力度審查懷疑個案並增加有關違規罰則及廣泛宣傳。

(4) 優化自僱人士「保就業」計劃資格

建議將原來規定自僱人士須於3月底或之前開立強積金戶口的期限延後,令4月之後成為自僱人士或其他不符第一輪申請資格的自僱人士,若有需要,也可申領一筆過7,500元資助。

 
 

新聞聯絡:

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主席、立法會議員鄭泳舜 (6373 1979)

民建聯副秘書長、人力事務副發言人顏汶羽 ( 6600 2511)



訂閱《建聞》電子版和其他電子資訊

您已成功訂閱

  • Facebook
  • Youtube
WhatsApp Image 2022-07-21 at 10.55_edited.jpg
wechat.jpeg

 3582 1111

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5樓

© 2024 by the DA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