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年民建聯兩會建議和提案

2024年3月1日



民建聯過去有多項建議在中央的支持下,得到落實,其中包括《建議延長回鄉證使用期限》、《關於與取消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健康申明卡的建議》、《推動高鐵公交化的建議》、便利港人匯款買樓的建議、將香港長者醫療券擴大至大灣區更多合資格的醫院以及國家剛剛公佈的增加西安、青島為自由行城市。民建聯感謝國家對香港的大力支持,2024年兩會即將召開,民建聯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將就多項推動兩地合作與國家發展的議題提出建議和提案,詳細如下:

 

一、促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1、推出「新股通」推進股票市場互聯互通

建議在「滬港通」及「深港通」框架內推出「新股通」。參與「新股通」的投資者限制為專業投資者及機構投資者,為進一步提高風險控制,建議為納入「新股通」資格的新股設立市值、盈利、或銷售額等的門檻。在上述投資者保障的前設完成後,首階段先在「深港通」推出「新股通」試點,透過「深港通」作「新股通」試點,允許內地與本港合資格投資者,投資購買對方市場首次公開發售的新股認購。待「深港通」的「新股通」試點運作一段時間且順暢後,再把計劃擴展至「滬港通」。由此,令合資格投資者可涉足到兩地上市新股的投資市場,為市股市場增添交投量。

 

2、推動香港、上海和深圳金融市場發展,建立更具規模的金融中心配合國家長遠發展

建議整合香港、上海和深圳,三大金融中心的資源,挑選100至200家現時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優質公司到香港發行H股,讓海外資金可以直接投資,增強股份的流通性。與此同時,亦挑選50至100家現時只在香港上市的優質公司到上海或深圳發行新股,讓内地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這些公司,活躍投資市場。在這個機制建立後,亦有助香港吸引一帶一路和其他海外國家的優質公司到香港上市,繼續進入內地資本市場,促進香港成爲國際優質公司的集中地。

 

3、優化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及納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互聯互通安排

ETF 互聯互通自 2022 年 7 月啟動以來一直運作暢順。目前僅有 8 隻香港合資格 ETF 產品獲納入,與合資格內地 ETF 數目相差頗大。香港業界都殷切期待 ETF 通能放寬現有資格要求(如降低香港合資格 ETF 的平均資産管理規模要求及其跟蹤標的指數的合資格的港股權重要求),並且擴大産品範圍(如納入債券 ETF 和海外市場股票 ETF),使更多香港 ETF 可以參與 ETF互聯互通,支持 ETF 市場的發展及鼓勵新產品的開發。此外,亦建議把REITs納入互聯互通機制,增加香港 REITs市場的深度和廣度,讓兩地公募 REITs 產品成為更多樣化的融資工具。

 

4、關於明確香港作為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第一選擇地的建議

建議有關部門在審批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時,強調香港是第一選擇,特別是鼓勵更多的優質國企,以H股的方式到香港上市。進一步加快審批的進度,爭取更多的企業能夠如期來港上市。研究內地A股優質公司直接來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可能性

 

5、大灣區跨境企業徵信互通

金管局正在與人民銀行建立溝通機制,推展大灣區企業徵信互通(溝通機制的討論內容包括資訊主體覆蓋範圍、雙向跨境資訊互聯互通的模式、參與跨境徵信合作的徵信機構、資訊交換內容,以及監管合作等)。金管局亦已就企業徵信互通試點與銀行和徵信機構開展討論,以物色試點測試案例。建議加快跨境企業徵信互通試點測試進度,盡快實現大灣區跨境企業徵信互通,讓香港銀行能獲取客戶在內地銀行的徵信資訊,同時,灣區內地城市的銀行亦能獲取香港客戶在香港銀行的徵信資訊,協助中小企業取得融資,有利業務拓展,同時提高銀行服務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二、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

 

6、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開展港澳非處方藥品跨境電商進口試點

2021年5月8日,河南省取得《國務院關於同意在河南省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藥品試點的批復》(國函〔2021〕51號),同意以已取得我國境內上市許可的13 個非處方藥進行為期3 年的試點期,我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將河南的方案擴展到粵港澳大灣區進行試點。我們又建議可以首先梳理出國內需求較大的港澳OTC藥品,從中篩選出已在港澳註冊超5年、未發生過醫療事故的OTC藥品詳細資訊,作為申請試點的藥品清單。

 

7、推動大灣區共同打擊非法入境

中國一直與國際社會合作打擊跨境有組織犯罪,建議外交部可指導特區政府更多地約見駐香港的外國領事,共同商討如何防止濫用免簽證政策,以及委託領事代向其國民澄清一些犯罪集團的虛假訊息,包括非法進入香港是違法行為,以及絕對不會獲准工作取酬。同時,加強大灣區執法部門的各項合作,包括加強情報交流,做好源頭堵截工作,以及組織更多聯合練習及執法行動,在海陸空方面織出嚴密的打擊網,以便更有效地堵截非法入境人士,以及打擊這些在背後組織非法入境活動的犯罪組織。

 

8、建設大灣區綠色環保、循環再造生態圈

短期內,建議將取消打鼓嶺垃圾堆填區二期擴建工程為主要目的,並設定垃圾填埋區一期的關停時間表和路線圖。為儘快開展“無廢”灣區建設,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可共同探討合理利用大灣區的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加快處理現時的城市固體廢物問題。長遠而言,我們希望能利用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共同構建的綠色環保、迴圈再造生態圈,最後,我們希望和內地相關部門一起建立相關專班做議題研究。

 

9、加強兩地合作培訓技術人才

進一步推動兩地職業技能互認,透過香港教育局和廣東省教育廳進行資歷框架一般對接,再由香港和廣東省相關機構落實職業資格的互認。當中重點推動「持證上綱」行業的技能互認,相信推動互認能鼓勵更多具資深職業技能的外勞來港工作,有助提升香港職業教育的認受性,推動與內地共同探索跨境培訓的學習模式、職業教育貫通的培養模式,深化兩地在職業教育培訓項目的合作。而在落實互認時需考慮雙方人力配置及需求等因素,以求考慮周詳。

 

10、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發展措施

現今遊客旅遊模式的轉變,許多來港遊客都改變了以購物為主的旅遊模式,有不少旅客來港參與文化藝術和展覽活動。隨著疫情結束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提速,加快發展「一程多站」式旅遊成為灣區各方的共同盼望。因此,希望能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遊聯合會的運作,尤其可以共同探討如何推動政策對接、營運管理規則對接以及共同開發更多灣區「一程多站」式旅遊產品等。此外,其他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發展的建議還包括:將遊艇自由行推廣到更多的城市、推動更多的內地郵輪來港、增加更多的內地來港航線等。

 

11、優化內地旅客離港免稅購物額

內地旅客離港返回內地時,在香港購買的個人自用物品,僅在5000元“自用、合理數量”範圍內免稅,難以滿足過夜旅客需求,也一定程度上削弱香港商品價格競爭力。建議提升內地旅客離港免稅購物額度,將在港免稅購物額度從5000元放寬至30000元,以吸引內地旅客來港消費。其次,调整免税目录表。赴港旅客携带物品受1996年推出的《中国旅客带进物品限量表》约束,旅客的购物习惯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因此期望限量表能与时俱进进行调整,建议参照海南免税目录以及当前消费习惯修订免税商品目录限量表。最后,適當放寬大灣區內地居民赴港及外國居民來大灣區旅遊的簽證安排。建議將“自由行”城市數目由51個擴大至更多省市;及放寬外國居民來大灣區旅遊的簽證安排。

 

12、爭取更多中央政策加快河套發展

為促進生命健康產業在河套發展,需要有政策配套滿足從事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的機構和租戶,例如讓內地生物樣本和相關數據跨境流動到香港園區作科研用途,以及容許設於香港園區的臨床試驗所可以跨境使用和處理所需的內地臨床樣本。因此,希望中央相關部門支持批准內地的科研及臨床試驗採集的生物樣本及相關數據可進入河套香港園區,在做好風險管控的情況下,供合資格的香港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在香港園區內使用。這同時可以促使未來設立於香港園區的數據庫及樣本庫、實驗室等能成為可同時處理來自內地、香港,以至其他地區進行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的生物樣本和數據的地方。

 

13、兩地牌機動車輛可自由選擇口岸出入境

香港與深圳邊界現時有7個陸路連接口岸,分別是羅湖、文錦渡、落馬洲(皇崗)、深圳灣、落馬洲支線(福田)、沙頭角及香園圍(蓮塘)口岸。然而,兩地的車輛不能自由選擇口岸出入境,現在香港有6萬多輛車擁有兩地車牌在指定口岸出入,未能達至人員通關便利、物資高效便捷流動的目的,不利於香港與深圳的經濟發展共融。建議取消持有粵港兩地車牌的車輛要指定口岸出入的規定,容許該等車輛按照路程方便,選擇口岸出入。參考貨櫃車「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通關政策,在減輕口岸交通壓力的同時,便利更多兩地市民開車通關。

 

14、深港合作共建梧桐山-紅花嶺-八仙嶺生態走廊

深港合作共建生態走廊,有利於拓展深港交流合作領域,為深港兩地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一個新平台,對促進香港人心回歸具有積極意義。建議建立梧桐山-紅花嶺-八仙嶺生態走廊共建合作機制。充分發揮黨總覽全域、協調各方的作用,成立由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牽頭、各部門和兩地政府參與的工作專班,從頂層設計著手,深入研究邊防開放、人流通關等涉及中央層面事項,完善政策支持,細化責任分工,有效推動項目落地。加快打造首個國家深港生態融合示範項目。深港兩地共建生態走廊,將有效促成兩地邊防開放、生態旅遊及青少年研學交流等多項深港融合工作,以生態融合成為深港規則銜接、共治共管的全國範例。

 

15、內地與香港有關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合作

國家生態環境部已經制定發佈了造林碳匯、並網光熱發電、並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等 4 項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建議探討以香港作為平台,將相關方法學推廣國際,例如吸引「一帶一路」合作夥伴政府及企業使用相關方法學作自願減排項目設計、實施、審定和減排量核算、核查的主要依據。長遠探索內地自願減排交易市場與香港國際碳市場 Core Climate 交易平台互聯互通,例如項目互掛及買賣交易互通。

 

16、進一步發展可持續金融

內地近年來一直積極推動碳排放交易系統的發展,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與此同時,內地亦積極重新啓動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登記和交易的市場基礎設施工作,積極推動 CCER 交易的恢復。建議推動 CCER及相關減排項目和國際認證標準接軌,並鼓勵 CCER通過「香港標準」簽發自願減排量,用於抵消強制性碳排放配額清繳,從而將CCER 延伸到國際碳市場。這不僅可助力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低碳轉型,同時有助於打破當前自願減排標準被國際標準壟斷的局面、牢固國家的碳定價權、深化國家對國際碳價格的影響力。

 

三、發揮香港所長,推動人心回歸

 

17、進一步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在港落實

為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提升社會各界的國家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特區政府不遺餘力建立以愛國愛港為核心、與「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建議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軍營在重大節日的開放次數;將參觀軍營或展覽館等活動納入到香港中小學、以至幼稚園課程;邀請駐港部隊為香港中小學生進行軍隊歷史、展覽館的解說員培訓;爭取中央相關部門支持幫助香港特區政府盡快建成兩所博物館介紹國家發展成就和抗戰歷史;為新入職及初級公務員提供實習計劃,允許他們在國家公務員體系任實習生;及期望四川再次贈送大熊貓給香港。

 

18、借助推動體育、文化協助香港說好中國故事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不單是國家對香港文化藝術工作的肯定,更是鼓勵香港在新時代發展下,為國家作出貢獻。建議爭取中央支持,讓更多的體育、文化盛事在港舉行,或讓香港參與協辦。邀請內地文藝團體來港共同參與演出,同時廣納人才,招募香港文化演藝從業員進入內地文藝團體,讓港人有吸收和傳承中華文化精髓的機會。推薦在專業界別有突出成就的香港人到國際組織,如國際奧委會、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等任職,讓香港的專業人才在國際層面一展所長,說好中國故事。

 

19、進一步完善香港和內地文物展覽

現時香港的文博單位,包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列為境外機構,在內地文物運港展出時受到不少的限制,包括展出時間限定為一年,只能續期一年,一級文物估全部展出文物的比例不能超過百分之二十;一些被列為“禁止出境文物”的珍貴文物不能運港展出。建議內地相關部委在立法和行政措施上可給予更多支持,研究添加條款,給予香港文博單位與境內機構同等待遇,例如,允許文物運港展出三年,一級文物佔全部展出文物的比例超過20%等。在《文物保護法》中加入特殊條款,允許“禁止出境文物”到香港進行展出,讓香港充分發揮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作用,為建設中國為文化強國作更大貢獻。

 

四、優化營商環境

 

20、優化《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

2023年是CEPA簽署二十周年,CEPA的發展和落實,為兩地貿易和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效益。建議在主要服務貿易領域(包括法律、會計、建築及相關工程、醫療、檢測和認證、印刷和出版、電信、電視、電影、金融、旅遊等等)等方面,進一步在設立企業方面取消或放寬股權比例、資本要求、業務範圍的限制,逐步可以容許港資在企業的全額持股,讓香港服務提供者及專業人士可更容易在內地設立企業和發展業務。我們亦建議除了極少數內地認為必要保留的領域外,全面對香港服務提供者實行「國民待遇」,以實現最高水平的開放。

 

21、鼓勵國家和民間企業在香港設立自保公司以管理企業在境外的各種風險

自保公司作為企業優化保險風險管理的窗口,可以充分運用集中採購的優勢,以達到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風險成本最小化的效果。國家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內地企業以及國企到香港設立自保公司,一方面能發揮香港在管理國際風險上的優勢及壯大香港作為風險管理中心的規模。另一方面由於自保公司主要承保各企業自身在海外資產風險,包括一帶一路大型建設和工程的風險,這既避免與國內保險業的競爭,更可以通過自保公司的再保險方式將在境外的保費、承保技術轉移到香港及內地。

 

22、發揮人才集聚優勢,打造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服務業高地

我國ESG需求仍在起步階段,國內碳市場、ESG標準、體系結構等與國際互通互認尚待時日,ESG服務業態處在逐步深化和多元化初期,國際化水準有待提高。建議建立國際化交流平台,積極參與國際準則制定。可依託現有ESG研究院、綠交所等平台,率先研究並規劃ESG制度體系,同時積極參與ESG國際交流,主動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制定,促進形成兼具國際性與中國特色的ESG制度體系。建議金融監管部門與國家幾大交易所聯動,參照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披露準則,結合中國實踐,發佈ESG資訊披露和評級指南,推動ESG報告使用協力廠商鑒證,公佈ESG評級結果。

 

23、優化營商環境 助企業引進來走出去

為提高我國營商環境對外的吸引力,結合以科技創新,建議出台跨境外商服務貿易相關指導平台,對跨境外商服務貿易等進行系統性指導,明確海外服務貿易商在華的營商指引,提供一站式營商服務平台。建立完善企業出海官方全流程指引,從出海籌備、落地、運營等各階段涉及的政務服務及其他服務事項提供指引;充分利用“走出去”綜合服務平台,完善並優化官方出海資訊分享;提供並細化簽證辦理、境外用工需求、對外援助資訊等,助力企業出海。

 

24、優化外國人來華生活、旅遊措施

當前我國旅遊環境在吸引外國遊客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建議針對外國旅客推出英文頁面的政務、旅遊APP,一站式為外國來華人士提供一系列的政務及旅遊服務,讓身處海外而即將來華的人士,來華前就可以護照在網上辦理政務,如入境、暫住、銀行服務等,同時建議平台亦提供旅遊相關預約服務,包括購買景點門票、預訂酒店、餐飲服務等。亦可探討建立方便外國遊客的支付渠道,如參考香港的“八達通”,兼具儲值以及消費功能,為遊客提供方便,提升我國的形象。

 

25、加強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及企業家權益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建議完善行政程序法等法律,例如制定全國統一的行政程序法,為行政權定規矩、劃界限,規範公權力的行使。過去2020年和2021年,一些地方如浙江省和山東省已就民營經濟發展推行了地方性立法;現時廣東省廣州也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制定廣州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建議更多地方政府仿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五、推動兩地民生發展

 

26、完善港人在大灣區安老服務

積極擴大香港「長者醫療劵」在內地的適用範圍,除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屬下指定的健康服務中心,以及華為荔枝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外,應積極擴展至大灣區認可醫院及診所/健康服務中心;適用範圍也應擴大至住院服務及日間手術程序等,使居於內地的港人長者毋須返港,也可以獲得基本醫療服務。此外,建議進一步完善個人的醫療病歷涵蓋的「雙向互通」範圍,包括研究互通放射影像,化驗結果資料等,以方便大灣區安老「就地在醫」。以及將“允許香港居民在內地購買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繼續擴大,兩地可以探討建立實報實銷機制,以減輕長者的醫療負擔。

 

27、容許入住廣東省養老機構的香港長者在定居首六個月內參加城鄉居民醫保

限於目前內地的醫保政策,在內地養老的香港長者因首六個月內未能獲發港澳居民証而未能參加城鄉居民醫保,期間須自行承擔全部醫療開支,部分香港長者因此對入住位於廣東的安老院卻步。建議容許入住香港特區政府指定廣東院舍的香港長者在內地定居首六個月內也可參加城鄉居民醫保,令在內地養老的香港長者得到更多醫療保障,進一步推動粵港兩地養老服務融合,促進大灣區養老服務產業優質發展。

 

28、優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增添以下內容:國家積極推動內地與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建立全國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在發生全國性或區域性的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時,相關政府部門應積極協商,聯防聯控,共同抗疫。具體而言,立法強制為所有高風險的寵物注射狂犬病疫:高風險動物指的是貓、狗以及流浪或野生的食肉哺乳類動物,如狼、狐狸等;立法強制若民眾被有機會患上狂犬病的動物咬傷或抓傷後,需儘快到醫院或衛生醫療機構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

 

29、增加更多符合標準驗車公司

據運輸及物流局數據,兩地牌車輛總數(包括貨車)約63000多輛。兩地逐漸回覆正常通關,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兩地牌車主需要驗車服務,若只有一家驗車公司未必能滿足日漸增多的驗車服務,參考“港車北上”的做法,現時港車北上的驗車機構為中檢和中旅兩家,很好緩解了驗車輪候時間長的問題。因此建議增加更多的符合標準的驗車公司為跨境車輛服務,必要時可外判本港其認可的驗車公司,更好為市民服務。

 

30、兩地通關便利措施

目前只有皇崗及港珠澳大橋作24小時通關,因此我們建議,落實“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策略,實現深圳東部(深圳灣)、中部(落馬洲)及西部(香園圍)均有24小時通關口岸的總體布局。另外,延長現有口岸的通關時間,包括深圳灣口岸開放旅檢24小時通關,羅湖及落馬洲支線管制站,建議先把兩個口岸的服務時間看齊至晚上12時,再研究於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將兩個口岸的開放時間延長至凌晨2時;在重建、升級改造或新口岸落實「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旅客只需排一次隊、檢查一次證件便可經過出入境雙方的檢查區域完成兩地的出入境手續;以及建議中央有關部門能研究“電子回鄉證”,增加兩地通關的便利性,進一步推動國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31、增加關愛通道或預約服務便利長者等行動不便人士過關

在內地各出入境口岸,尤其是每年過億出入境人次的深圳各個口岸,增加提供優檢服務的通道,並將之命名為「關愛通道」,讓符合年齡或特定要求的老年人、小童以及行動不便人士可在「關愛通道」排隊、檢查以及過關,在最大程度便利以上人士過關。在過關車道,亦可適當增加「關愛車道」或優檢車道,讓老年人、小童以及行動不便人士在不下車的情況下檢查過關;如有特別需要,相關人士亦可以透過預約,再在指定時間以優檢方式過關,免卻排隊、下車檢查的不便。

 

 

媒體查詢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李慧琼

電話: 9457 9853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陳勇

電話:9668 6095(WhatsApp/Wechat/電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