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紓困保民生 投資為未來」民建聯向財政司司長提交2022-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期望》

2022.01.27


踏入元旦,新冠肺炎Omicron變種病毒在港開始出現社區傳播,這次第五波疫情何時可以受控仍是未知之數。2021年零售銷售數字雖然在2020年較低基數以及電子消費券的支持下連續十個月上升,但面對新一輪疫情再度發生,政府再次收緊防疫措施,消費市道再次面臨嚴峻的萎縮壓力。民建聯認為,面對疫情持續打擊各行各業,而全球疫情預計仍將會持續一段時間,在善用儲備、「應使則使」原則下,我們以「紓困保民生,投資為未來」為題,向特區政府提出2022-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期望。民建聯的建議分為五大範疇,包括抗疫紓困、建設香港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強化優勢 促進本地產業多元化,以及改善民生,合共300多項建議。


民建聯提出的重點建議如下:


1. 抗疫紓困


1.1再推出不少於5,000元消費券

2021年政府在抗疫期間,為刺激消費市道,向市民派發消費券5,000元,成效良好,同時更明顯有助提升及推動本港電子消費的發展。面對兩地仍未能短期內大幅度或全面通關,加上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在踏入元旦後再次爆發,各行各業如飲食、零售等消費市道,以及須按《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再被指令關閉的行業經營再度受到打擊,建議政府再推出不少於5,000元消費券。


1.2一次性紓困措施建議

為協助市民抗疫及紓解民困,建議政府推出一次性的紓困措施建議,包括:


個人/家庭方面

  • 寬減2021/22年度百分之一百的的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上限20,000元;

  • 寬免2022/23年度住宅全年差餉,以每戶每季2,500元為上限;

  • 向住宅用戶提供2,000 元的電費補貼;

  • 為公屋住戶代繳一個月租金;

  • 發放額外一個月各類政府援助津貼;以及

  • 向長者醫療券戶口額外提供1,000元金額。


企業方面

  • 為小巴業界及校巴供應商提供津貼(30,000元);

  • 向清潔工人派發4個月的抗疫津貼(每月1000元);

  • 寬減2021/22年度百分之一百的利得稅,上限20,000元;

  • 豁免商業登記費及牌照費用;

  • 延長政府物業及短期租約租金寬減或寬免至今年9月;

  • 建議非住宅物業單位的差餉寬減上限,為來年度全年每季5,000元;

  • 調整第五輪防疫抗疫基金中「為取消食物環境衞生署年宵市場及林村新春市場發放特惠金」,為特惠金設立一個較高的「保底」金額 (建議為10,000港元);並向受取消花市影響的本地花農發放一次性$25,000補助;以及

  • 參考基金1.0 中對賓館資助計劃的做法,向賓館業發放5萬及8萬元。


1.3稅務建議

  • 設立上限55,560元的「聘請外傭開支扣稅額」;

  • 設立上限100,000元的「居所租金扣稅額」;

  • 提高子女免稅額至132,000元;以及

  • 設立上限15,000元的償還學生貸款扣稅安排。


1.4 加強抗疫

  • 設立「失業援助金」支援失業人士,向失業一個月或以上的香港居民發放每月最少6,000元臨時援助金,為期半年;

  • 盡快增加更多低價外傭檢疫酒店;

  • 增加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和檢測中心數目,增加檢疫中心人手;以及

  • 為學校持續增撥「抗疫特別津貼」。


2. 建設香港 大力推進基礎設施


2.1鐵路及幹線發展

為進一步擴展香港運輸網絡,貫通港、九及新界主要交通樞紐,以方便市民前往新舊發展區域,我們建議:

  • 展開第四次整體運輸研究,訂下運輸規劃和整體發展策略綱領;

  • 制定短、中及長期方案解決長期困擾新界居民的塞車問題(例如興建沙田繞道);

  • 興建南港島線西段鐵路;

  • 興建小西灣港鐵站;

  • 在啟德新發展區興建輕軌列車運輸連接系統;

  • 盡快落實獅子山隧道第三管線,並在大老山隧道增加第三管線;

  • 增加沿觀塘北至港鐵觀塘線之接駁支線,新闢經藍田北至油塘支線,及將寶琳站伸延至科技大學;

  • 盡快落實寶林去鑽石山鐵路

  • 盡快落實白石角站的設計和建造時間表;

  • 從速落實興建十一號幹線;

  • 興建粉嶺北、古洞北和坪輋新發展區的鐵路;

  • 加快興建屯門南延線,研究「屯荃葵沙」鐵路;以及

  • 研究延長屯馬線至西沙及西貢。


2.2推動維港兩岸海濱長廊發展

  • 貫通香港島北岸的東、西海濱長廊,以及九龍東至九龍西海濱長廊;

  • 優化現有海濱設施及加強人手管理海濱;以及

  • 全面提升荃灣海旁整體建設,改善海水臭味現況。


3. 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


3.1 便利港人在大灣區生活

  • 容許父母居住在大灣區的子女享有父母免稅額;

  • 推進病歷轉介至大灣區城市;

  • 扶助私營機構在大灣區開辦安老院舍;

  • 特區政府應於大灣區九個城市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有意到內地工作的港人提供支援;

  • 放寬「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申請資格;以及

  • 與內地部門磋商研究便利港人在內地置業措施。


3.2大幅擴大福利可攜措施適用於大灣區

  • 建立異地醫療費用報銷機制,令港人可在內地指定認證的優質醫院同樣享有本港的醫療福利;

  • 擴大醫療券應用範圍至大灣區;

  • 將‘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擴展至內地其他省份,並設立「澳門計劃」;

  • 將長者院舍券試驗計劃適用範圍擴至大灣區;

  • 取消公共福利金計劃的離境限制;

  • 為傷殘津貼推出福利跨境可攜性安排;以及

  • 在大灣區增設照顧服務,協助有特殊需要人士,例如增設庇護工場等。


3.3 配合十四五規劃發展經濟

  • 提高港企在香港以外地區進行研發活動的扣稅優惠,提供例如 150%的額外稅務扣減,而非現時只能享有100%扣稅額;

  • 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改為內地及政制事務局,以加強推動內地事務;

  • 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加快落實「單一窗口」電子平台,繼而與內地形成一個地區性電子物流系統;

  • 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與珠海共同發展成為以國際機場為主導的「機場城市」;

  • 推動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例如下放大灣區文創產業項目審批權限、建設大灣區國際文創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推廣嶺南文化;及

  • 發展大灣區中醫藥產業,例如在國標、港標和廣標的基礎上聯合制訂大灣區中藥材統一標準體系、允許香港中醫師在內地執業。


4. 強化優勢 促進本地產業多元化


4.1 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 建立同時支援人民幣與數字人民幣的跨境快速支付系統;

  • 盡快推出人民幣買賣港股的投資渠道;

  • 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以及

  • 加強培育ESG等方面的金融人才。


4.2 促進創科發展

  • 成立獨立的科學和發展辦公室,制定產業發展藍圖;

  • 把「未來基金」中部份的「香港增長組合」資金投資於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具潛力企業;

  • 積極研究在河套區建立可對接兩地相關監管部門、項目資金的一站式平台,提供科技轉化的專業服務支援;及

  • 設立10-20億元的創科投資基金,協助本地創科企業走出去,以及投資境外創科企業,以吸引企業落戶香港。


4.3 持續推動工業4.0再工業化發展

  • 儘快制定未來本港製造業佔GDP的百分比目標;

  • 將與生產相關的工種,包括設計、研發、檢測等等,重新歸類為製造業,從而有效統計及反映未來先進製造業對木港經濟的貢獻;

  • 增加配備專門為特定行業而設的設施的高新工業專區用地;

  • 為於本地採用智能生產線系統的製造業公司提供稅務減免優惠;

  • 加大投放培育工業4.0的人才資源。


4.4 建立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 建立香港與內地商標註冊的互相認可機制;

  • 積極與海外國家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協議;

  • 培訓知識產權業中介人;以及

  • 與大灣區各政府合作建立知識產權服務中心。


4.5 全力推動北部都會區建設

按照《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盡快開展北部都會區的建設工作,包括:

  • 盡快設立執行《發展策略》的高層次專責執行機制及組織;

  • 開展北部都會區的策略性鐵路工程,包括連接洪水橋/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北環線及其伸延、東鐵線伸延至深圳羅湖,以及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動捷運系統等項目的籌劃工作,以落實「運輸基建先行」發展策略;

  • 加快都會區較成熟的發展項目,包括河套地區港深創科園、新田科技城等,爭取早日批出相關創科及產業用地,以供企業進駐及開創就業職位;

  • 完善現行收地及換地安排,包括劃一現有的收地補償率至「甲區」及補償其他受影響的行業,以及容許業權人申請透過換地參與北部都會區內,政府劃定的創科及工商業用地發展;

  • 善用科技和精簡發展程序,包括強化項目促進辦事處職能;強化部門協調減少重複審批程序;以及檢討及修改現行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估及徵收土地的相關條例及行政程序等,以加快北部都會區內的土地發展。


4.6智慧城市

  • 加快提升研發開支佔本地GDP比重至1.5%目標;

  • 大幅投資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例如設立配對基金或中長期低息貸款,支持有關企業加快建設5G基站網絡等數字經濟所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並為企業建設5G基站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政策便利,協助企業掃除興建新型基礎設施所面對的障礙;

  • 進一步開放更多政府場地予電訊商舖設5G網絡的基站,以及加強協調角色,協調私人場地管理者與電訊商,爭取更多私人場地亦舖設5G網絡。同時,政府應加強結合大數據、數據算力、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核心基礎設施,建構物聯網的發展;

  • 積極研究為開放數據推出措施;以及

  • 加大力度推動電子支付。


4.7 扶助中小企

  • 增設僑務辦公室助華僑事業發展;

  • 在內地大灣區九市設立經貿辦事處或支援組,加強與內地各級政府的溝通協調;

  • 將貿易發展局的服務重點,轉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RCEP重點國家及地區,以支持中小企業發掘其中商機;以及

  • 優先採購本地中小企創科產品服務。


4.8扶助會計界專業發展

  • 與香港會計師公會及財務匯報局共同強化專業發展的工作,撥款給予香港會計師公會及財務匯報局定期舉辦專業發展課程;

  • 豁免財務匯報局徵費;

  • 向內地爭取讓香港會計師在灣區九市執業;以及

  • 將香港會計師納入內地高端人才待遇。


4.9 扶助漁農業

  • 撥款就漁農業於新時代持續發展事宜進行研究;

  • 增撥資源打擊非法捕魚;

  • 檢討發展規劃對受影響行業賠償機制及復業計劃;

  • 設立「漁農業公私營合作天災保障機制」;

  • 推動具公信力漁農組織升格為與政府合作組織;

  • 設立十億元的「漁農業持續發展貸款基金」;

  • 全面檢討避風塘設施;

  • 營造公平營商環境,保護本地漁農業免受外來「補貼」產品衝擊;及

  • 繼續減免各項漁農業牌費。


5. 改善民生


兒童權益

  • 制定保障兒童心理及精神健康的法例,讓對兒童造成心理或精神虐待者須承擔刑責;

  • 增加資源改善幼兒託管服務,包括增加託管名額,提供彈性託管時間服務,提高託管人員質素;

  • 設立兒童醫療劵,每年向每名十二歲或以下,或者就讀小學的合資格兒童提供醫療津貼;及

  • 在收錄較多特殊學童的幼稚園開設「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常額職位,推動專業團隊提供到校支援服務。


長者福利

  • 申領生果金年齡下調至65歲;

  • 設立「安老院舍發展基金」,提升私營安老院舍設施和服務水平;

  • 設立「照顧者津貼制度」,照顧者須按協議提供照顧服務,每月可獲發「照顧者津貼」;

  • 加強對60歲至64歲長者的福利支援,包括將申領長者醫療券,以及衞生署轄下長者健康中心申請成為會員的年齡下限降至60歲;

  • 推出「長者文娛康體劵」;及

  • 為60歲或以上長者開展心房顫動篩查。


醫療方面

  • 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開展全民乳癌篩查先導計劃及免費骨質密度篩查;

  • 向病人提供私營醫療服務資訊及加強購買私營醫療服務;

  • 擴大眼科公私營合作計劃;

  • 增撥資源改善輪候問題;

  • 訂立「罕見疾病」官方定義;

  • 參與內地集體採購藥物及高值醫用耗材的機制,透過大額採購,以大幅減少相關開支;

  • 大力發展公營中醫服務,增加公營中醫診所每日服務名額,和為公營中醫師制訂合適的薪級表等;

  • 為長者及殘障人士增設「家居照顧券」,讓有需要人士在區內社會福利機構或醫療機構購買相關家居服務;

  • 研究興建第三間本地醫學院;

  • 增撥資源增加醫生人手;

  • 增設更多牙科門診服務;

  • 增設更多社區健康中心;及

  • 加強推展「預設醫療指示」。

 

20220128_財案期望建議詳細版本
.pdf
Download PDF • 4.10MB

 

新聞查詢︰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陳克勤 (2524 9191)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劉國勳 (9782 7408)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黃英豪 (5978 8985)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梁 熙 (9665 066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