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蚊型」單位修補房屋供應斷層?

2014.08.07

樓價高企,政府一再出招,通過稅務政策來壓抑需求,達致暫時穩定樓市的作用,以換取時間來增加供應。不過,對房屋的需求始終未被滿足。自「辣招」推出後買家都以用家為主,但一般用家購買力有限。發展商迅速回應市場需求,陸續推出中小型單位應市,近期甚至出現實用面積少於二百呎的「蚊型」單位。


彌補「夾心階層」置業夢


筆者一直強調香港要建立「住屋置業階梯」,當中有兩大重點:第一,確保不同經濟能力的市民入住不同類型的房屋,不會有人因為經濟能力處於某個水平而住屋困難。現時,「階梯」排除了兩種人:第一,入息超過了申請公屋的上限,卻無力置業,被逼「捱貴租」,變成「夾心階層」,這類人回歸前已經存在;第二種人是近年出現,符合申請公屋的資格,但礙於輪候冊太長而不知何時上樓。


發展商陸續推出中小型單位,某程度上可以彌補第一個斷層。一般「打工仔」難以負擔五、六百萬的樓價。若是三百萬左右,則當中有部分人可以負擔,位於「夾心階層」最頂層的人士有望達成「置業夢」。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忠告市民要留意未來息口和樓市走勢,並提醒這批買家,萬一樓市逆轉,他們的抵禦能力通常較弱。司長所言有理,但筆者相信,以他們薪金並不特別高而能夠儲蓄幾十萬支付首期,可見理財方面相當自律,應該對他們有信心。


反而,筆者關注位於中下層的「夾心階層」。他們通常有少量儲蓄,但由於月入兩萬左右,而最少有一半用於交租和生活,他們只能負擔最廉價的單位,例如二百呎的「蚊型」單位。然而,這類單位不適宜家庭居住,而日後「換大屋」又未必容易,畢竟由「非套房」換「套房」有一定難度,可能會降低了這批人組織家庭的意欲。


建輕微重疊階梯


然而,位於「夾心階層」最低層的市民要置業仍然極度困難。其實,最理想的「住屋置業階梯」並非一級接着一級,而是兩級之間有輕微重疊。


例如現時一手樓和公屋居屋二手市場有部分重疊,處於這個購買力的用家可以選擇買較細的一手樓或較大的二手樓。不過,處於公屋之上、置業之下的一群,則繼續面對「階梯斷層」的問題。租金上升使他們更難儲蓄,也反映了處於這個斷層的市民應該有所增加,否則租金不會節節上升。


也許,申請公屋的入息上限要提升至與購買最平價單位的能力重疊。如此,這批市民便可以選擇申請公屋、租住私樓或購買最小型的單位。


若此,政府面對增加公屋供應便有更大壓力了。還望各界群策群力,一同建立完善的「住屋置業階梯」。


 

刊於星島日報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