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對低空經濟法例修訂提出 15 項建議 葛珮帆:修例須具前瞻性、靈活性及可操作性

已更新:1天前

2025年5月20日


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LAEA)於5月20日舉行「低空經濟法例修訂建議」記者招待會,圍繞低空經濟相關法例修訂提出一系列共15項建議,重點聚焦無人機操控員牌照要求、空中交通監管、系統與數據信息安全與私隱保護、事故調查標準等核心議題,為香港低空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前瞻性對策。


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清晰的規則與全面的保障。此次建議旨在支持政府為低空經濟建立明確規則與安全底線,讓無人機技術在物流、智慧城市等場景中真正發揮效用。她強調,香港需借鑒內地及國際經驗,結合本地實際需要,通過法規完善與技術創新,將低空經濟打造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葛珮帆指政府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發展,近日將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民航處小型無人機令448C和448G。修訂將首先聚焦在三個關鍵領域,包括將小型無人機的有效載重限制從目前的25公斤放寬至150公斤;允許超視距飛行(BVLOS);及賦權民航處處長在符合民航安全的前提下容許載人的「先進空中運輸系統」(Advanced Air Mobility,簡稱AAM)在特定條件下進行試飛。


葛珮帆了解到政府一直以兩種平行方式來管理無人機安全操作,有關聯盟提出部份內容供政府考慮法案修訂,而為保持靈活性,部份內容可在安全規定文件及相關指引方式上作參考。聯盟全力支持政府的修例工作,認同修例須具有前瞻性、靈活性及可操作性,並能與時並進,聯盟將繼續與政府協商業界各項建議的可行性。她預計修正案將在十月前通過,為行業提供穩定的發展環境,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協同發展。


聯盟指出隨著低空經濟在物流、智慧城市、應急救援、環境檢測等領域的深化應用,聯盟強調需建立與技術發展相適應的法規體系。針對工業用無人機操作的智能化特點,聯盟建議設立區別於傳統模式的「專業級無人機操控員牌照」,要求駕駛員掌握程式設計、系統邏輯管理及信息安全風險應對能力,確保其能駕馭具人工智能(AI) 決策功能的半自主機械設備。未來的無人機操作員不僅是飛行控制者,更是智能系統的管理者,聯盟指出,新牌照將推動行業從單一操控向「編程 + 安全 + 平台協調」的多重能力轉型。


隨著無人機應用擴展,聯盟提出加強數據傳輸與設備管理,包括要求運營商採用端對端加密傳輸飛行指令與影像數據,確保人工智能(AI) 決策系統通過對抗性攻擊驗證,並要求工業用無人機植入政府發行的電子憑證作為法定的唯一電子認證,結合實體二維碼,實現設備身份遠近雙重驗證。此外,聯盟建議建立「無人機影像拍攝與數據保存標準」,嚴格規管雲端存儲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杜絕個人信息濫用風險,確保公眾權益與數據主權。


在事故調查與責任認定方面,聯盟呼籲規範鑑證報告標準,要求黑盒數據須經區塊鏈簽名驗證,並整合飛行軌跡、氣象環境等多源數據交叉比對。針對專家證人資質,聯盟明確須涵蓋電腦鑑證、機器人工程、網絡安全鑑識等跨領域知識,確保事故調查的科學性與公信力。聯盟強調,科學的調查機制是維護行業信譽的基礎,須確保事故原因分析的準確性與公正性。


此外,聯盟提出多項配套建議,包括促請政府與保險業界共同研究保險處理辦法;引入「風險等級」分類管理,根據飛行模式與載荷風險將操作分為四級並實施差異化監管;推動香港郵政簽發跨境電子憑證,結合 vLEI (Verifiable Legal Entity Identifier)強化企業身份驗證,促進大灣區低空交通協同;以及建立政府統籌的無人機空管系統(UTM),確保空域實時監控與司法取證效率。


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將持續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助力國家成為全球低空經濟規則制定與產業發展的領導者,讓低空經濟成為驅動香港智慧城市升級的新質生產力典範。



直播重溫

Facebook:


YouTube:





傳媒查詢:

「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葛珮帆 9031 7995

Comments


訂閱《建聞》電子版和其他電子資訊

您已成功訂閱

  • Facebook
  • Youtube
WhatsApp Image 2022-07-21 at 10.55_edited.jpg
wechat.jpeg

 3582 1111

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5樓

© 2024 by the DA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