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推動海島特色旅遊 振興海島經濟發展民建聯離島團隊十大建議

2025年7月10日

 

香港作爲國際旅遊熱點,近年旅客數量持續增長,爲經濟注入強勁動力。但這些遊客通常以港島、九龍的市區景點等爲主,雖然交通便利,但卻難吸引遊人重複遊玩,而香港擁有豐富的海岸線和島嶼,很有條件發展度假旅遊、文化旅遊等深度遊和特色遊。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報告及文體旅局發表的香港旅遊發展藍圖2.0均指出,要推動海島旅遊。 

 

事實上,香港坐擁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優美的海岸線,獨特的海島文化底蘊及豐富的歷史遺產,極具潛力發展多元化的特色旅遊經濟。為響應政府「無處不旅遊」的發展方向,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海島香港 • 特色體驗」的全新旅遊概念,民建聯陳學鋒立法會議員及離島支部團隊過去數月來到離島各區收集居民和商戶的意見,也與各鄉事會領袖進行溝通,並根據各區特色,提出十項「推動香港海島經濟」的倡議,希望透過文化賦能、產業引導、政策創新等方面,推動離島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並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旅遊目的地的競爭力。 

 

十大建議內容如下: 

1. 設立「抗戰遺蹟愛國教育走廊」,開發離島紅色旅遊路線

 

大嶼山位於珠江口,地理位置獨特而重要。香港淪陷期間,日軍在此駐紮收集情報並抵禦盟軍的海空攻擊。 當時港九大隊大嶼山中隊,協助鄉民清剿海盜、土匪,抵抗日軍侵擾,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壯烈故事。例如遊擊隊夜襲大澳偽警察局、遊擊隊支援流浮山遇伏擊、日軍梅窩銀礦灣大屠殺、火燒牛牯塱、寶蓮寺出家人冒死保護遊擊隊長等;離島區的長洲亦有文化名人秘密大營救,將何香凝、柳亞子、廖楚醒等數十位國家文化精英在日軍嚴密封鎖下安全送回內地,參加新中國建設。這段歷史是香港抗戰歲月的重要見證,遊擊隊員的犧牲與貢獻,值得後人永遠銘記。日軍的殘暴,也值得讓人警醒。 

 

我們建議在事件的發生地如梅窩、三鄉、大澳、東涌舊碼頭、大嶼山寶蓮寺等地設立紀念牌匾,在長洲設立文化名人秘密大營救紀念廳,以銘記事件經過及犧牲者姓名,在離島區設立「抗戰遺蹟愛國教育走廊」,推動抗戰歷史紅色旅遊路線,連接梅窩、塘福、東涌、寶蓮寺、大澳和長洲等地。也建議相關部門培訓導賞員,鼓勵學校組織參觀活動,以增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讓年輕一代更深入地了解各段歷史。相信此舉也有助提升港人和旅客對香港抗戰歷史的認識,弘揚愛國精神。 

 

2. 推動南丫風車地標,打造綠色旅遊海島 

行山遠足是不少現代都市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南丫島索罟灣至榕樹灣的行山路線一直廣受港人歡迎。我們建議爲此路線增添新意,設立風力電場打卡位和再生能源展覽廳,發展南丫島綠色旅遊主題的特色。

 

風力發電是潔淨能源,目前南丫島有一個風力發電機組,不少遊人經過時會拍照留念。我們建議增建更多發電風車,不但增加本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降低碳排放,也可成爲一個新的旅遊地標。我們也建議在島上設立可再生能源展廳,讓市民和遊客了解更多環保知識,提升環保意識。此舉既可增添旅遊樂趣,亦能推廣可再生能源。環保、教育和旅遊的結合,再加上島上衆多別具特色的異國風味食肆,相信南丫島將成爲極富吸引力的健康生活綠色小島。 

 

3. 打造梅窩「國際沙灘音樂港灣」,促進亞洲流行文化中心地位 

梅窩銀礦灣沙灘風景優美,設施完善,為遊人提供休閒活動選擇。梅窩交通便利,從中環碼頭或東涌港鐵站等地到達僅需30分鐘左右,過往也曾多次舉辦沙灘音樂節,吸引衆多遊人參與。

 

我們建議將梅窩打造成爲國際沙灘音樂港灣,定期邀請海內外藝術家到場表演,舉辦不同主題的音樂盛會,讓觀眾盡情享受各種音樂流派,包括流行、搖滾、嘻哈等,促進各國音樂、藝術與時尚文化的交流。這也有助於促進香港作爲亞洲流行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交流。我們也建議長遠設立固定的表演場地,降低活動成本,增加對業界的吸引力。 

 

 

4. 打造南大嶼高端海濱度假村,經濟社會共同發展 

香港作爲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及國際航空樞紐,商務活動頻繁,經常有高端商務旅客順便留港消遣,惟本港較缺少海灘度假式酒店。

 

南大嶼以其優美的海岸線聞名,水清沙幼,環境清幽,距離香港國際機場僅十多分鐘車程,政府也銳意在南大嶼發展生態康樂走廊,兼顧保育與發展,各項條件十分優越。我們建議在南大嶼打造高端旅遊度假式酒店,吸引高端旅遊客源。在當區興建遊艇泊位及碼頭等配套,促進遊艇經濟,爲香港成爲亞洲旅遊度假中心增添較具吸引力的賣點。此外,為了促進社區共融發展,我們建議優先聘請本地居民作為員工,讓他們能夠參與其中,不僅能為社區創造就業機會,還能增強居民對項目的歸屬感,實現經濟與社會的雙重發展。 

 

5. 發展長洲市集文化,悠閒小島更居特色 

長洲以獨特的海岸景致、年度盛事太平清醮等聞名,一向吸引不少希望遠離煩囂的人前往度假。隨著近年消費環境的轉變,長洲的本土經濟與社區特色面臨挑戰。為了提振地區經濟、增添社區活力,吸引遊客,我們建議每逢周末假日在長洲增設主題市集。以促進本地商業發展,吸引遊客,豐富島嶼的獨特性。

 

選址方面,長洲鄉事會周邊、長洲青年中心球場和舊慧因中學都交通方便,便利遊客與居民參與。建議打造海島文化、食品、手工藝品、古董、本地特色產品等主題,也定期舉辦文化活動,如音樂表演和工作坊等。市集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獨特性和多樣性,讓不同的顧客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商品,以滿足不同需求。另外,市集亦可作為社交聚集地,增加遊客與攤主的互動,了解商品背後的故事。相信這些活動對支持地方經濟、提供文化體驗和環保消費意識都較有幫助,有利於打造一個更有溫度和活力的長洲島,吸引更多人來享受小島的悠閒和感受當中的人情味。 

 

6. 完善坪洲寵物配套,打造寵物友善海島 

寵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少港人將寵物視為家庭成員的一份子,週末或假日喜歡帶它們到各地遊玩。坪洲島擁有輕鬆的郊遊小徑和純樸的風情,深受愛護動物人士的青睞。遊人增加雖然有助經濟,惟當區寵物設施欠缺,由此產生的衛生等問題也令當區居民困擾。

 

我們建議政府將坪洲打造成全港首個寵物友善海島,為寵物及其主人提供更舒適和便利的環境。在不影響當區居民生活的地點設置寵物友善設施,包括寵物公園、寵物廁所和洗手設備等,讓寵物和主人能共享美好時光。也可定期舉辦各類寵物主題活動,並加強對寵物照顧的教育和宣傳,讓愛寵家庭與當區居民和諧共處。 

 

7. 建設東涌「海濱長廊經濟帶」,豐富「機場城市」內涵 

東涌海濱長廊總長400米。該地理位置鄰近香港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及未來的機場城市,擁有優越的地理優勢和美麗的景色,融合了「海、陸、空」的觀光元素,是離島區的一大亮點。政府聯同機場管理局計劃在機場島、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及東涌東新市鎮之間的海灣進行擴大工程,打造「機場城市」,成為世界領先的新地標。這一計劃將包括構建藝術產業生態圈、興建亞洲國際博覽館第二期、開設空運鮮活市集,以及設置遊艇港灣和水上活動中心,從而增加公眾娛樂活動的空間。惟該計劃並未將兩地貫通,居民如果由東涌前往的道路則非常迂迴。

 

我們建議延長東涌東海濱長廊至東涌北和新市鎮的沿海位置,並連接至香港國際機場和機場城市,打造一條新海濱長廊,增添沿海走廊的商業設施、社區設施和長達10公里的單車徑,提供多元的餐飲、運動、娛樂、零售及體驗式消費,以吸引市民和旅客,推動人流和經濟。同時,我們建議多利用空地舉行定期活動、市集和藝術裝置,成為市民「聚腳點」的新選擇,進一步提升東涌海濱的知名度。 

 

8. 活化大澳水鄉棚屋,遊客和居民共同得益 

大澳水鄉有「東方威尼斯」之稱,近年流行自助式旅遊,大澳的棚屋非常有特色,深受旅客喜愛,惟當地住宿及特色食肆選擇有限,限制了遊人的體驗。

 

建議配合深度遊熱潮,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宣傳多條一日遊路線,如東涌至大澳、分流至大澳的行山旅遊。同時,以試行方式,推動棚屋活化,設立特色打卡點,並且研究個別結構穩固、位置合適的棚屋改建成茶座、咖啡屋等小型食肆。另外,建議劃定「民宿試點區域」,放寬消防及屋宇標準,設立「一條龍」申請窗口,例如,優先允許地下樓層的村屋經營民宿,鼓勵遊人過夜,帶動夜生活,增加消費。向海內外遊客展現「東方威尼斯」的獨特魅力。 

 

9. 發展貝澳親水文化,打造親子生態旅遊樂園 

貝澳便利的營地與平坦的泳灘位一向深受戶外愛好者的歡迎,節假日營地預訂更供不應求。隨着年輕一代與家庭更對生態旅遊和獨特體驗的需求增加,建議在貝澳發展親水文化設施,例如水上遊戲等體驗項目;增加營地數量,建立不同的營地主題與商業配套;增設育嬰配套設施,為攜幼年子女出行的市民和旅客提供更舒適安心的體驗;提升當地的水牛生活及保護設施,以免它們的生活受到遊人的干擾;設立宣傳欄,教育遊人認識並愛護動物與大自然,讓保育與發展同步進行。將貝澳打造成爲一個融入大自然的海灘親子旅遊目的地。

 

10. 開設跳島遊和水上的士路線,海島旅遊更輕鬆香港海島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長洲、坪洲、南丫島、梅窩和大澳等地各具特色,適合不同的休閒活動。惟目前交通模式主要依賴中環碼頭作為單一樞紐,島嶼之間缺乏直接串聯,旅客難以在同一天內探索多個景點。我們建議開設「跳島遊」路線,讓遊客在一天內體驗多個不同島嶼,增加旅遊的靈活性。也建議增設水上的士服務,以便市民和旅客輕鬆往返。鼓勵船公司聯合島上餐廳景點等,推出旅遊套票等,吸引人流,促進海島經濟。香港海島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長洲、坪洲、南丫島、梅窩和大澳等地各具特色,適合不同的休閒活動。惟目前交通模式主要依賴中環碼頭作為單一樞紐,島嶼之間缺乏直接串聯,旅客難以在同一天內探索多個景點。我們建議開設「跳島遊」路線,讓遊客在一天內體驗多個不同島嶼,增加旅遊的靈活性。也建議增設水上的士服務,以便市民和旅客輕鬆往返。鼓勵船公司聯合島上餐廳景點等,推出旅遊套票等,吸引人流,促進海島經濟。 

 

ree


新聞聯絡 

民建聯立法會港島西議員陳學鋒(6099-3800)

Comentários


訂閱《建聞》電子版和其他電子資訊

您已成功訂閱

  • Facebook
  • Youtube
WhatsApp Image 2022-07-21 at 10.55_edited.jpg
wechat.jpeg

 3582 1111

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5樓

© 2024 by the DA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