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支援學童情緒健康圓桌會議

2025年4月29日


為應對近年學童精神健康問題及自殺風險上升的挑戰,民建聯政策倡議委員會轄下婦女事務委員會今早舉行「支援學童精神健康圓桌會議」,邀請了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馮麗姝博士、社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管浩鳴牧師、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校長,以及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先生,一同就如何為學童營造更健康的成長環境;為校園、為家庭,為社會等建立系統化支援網絡等進行深入討論。

民建聯副主席、民建聯政策倡議委員會轄下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兼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在開場發言中表示,2013年至2023年間,學生自殺死亡個案從約10宗攀升至32宗,增幅超過兩倍,去年中小學亦有28宗懷疑自殺身亡個案;觀乎近年有關香港學童精神健康的數字,情況並不樂觀,甚至令人擔心。


葉兆輝教授透過研究數據指出,過半數有情緒問題的學童來自單親或離異家庭,他建議應在校園加大對這類學童的支援,建立社區協作機制,避免問題被邊緣化。他從研究又發現,八成出現心理危機的學童並無精神科就診紀錄,凸顯早期篩查與預防的重要性,因此,他主張從「全校參與」角度出發,將心理健康融入校園文化,並透過教師培訓提升敏感度,及早識別需要支援的學生。


馮麗姝教授提出了生命教育,她觀察到香港教育較為忽視生死教育,不少學生對於死亡並沒有正確的認識。此外,她建議應增設中小學常額輔導員職位,與現有社工進行配合,為高風險學童提供即時介入,她並建議增設校園生活統籌主任及「自殺防預」、「欺凌防預」兩個專責小組等。


管浩鳴牧師則指出,學童心理危機的形成涉及多種複雜因素,包括資訊環境影響、家庭溝通不足及社會價值觀偏差。他呼籲社會各界重視正向思想的推廣,並加強家庭教育支援,協助家長正視子女的情緒問題。


朱國強議員也強調「正向教育」的重要性,認為現行教育制度過度側重學業成績,導致學童自我價值感低落,因此,他建議教育局成立專責部門,推動學校將幸福感納入核心指標,他並提議改革職專教育體系,為學生提供多元出路,減輕升學壓力。


方奕展認為,社會應推動「求助文化」,當家庭發生問題時不應視為「家醜」而不敢求助,他並期望社會應視學校為家庭的重要支援場所。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郭玲麗在回應環節時表示,學校老師工作量越來越多,壓力也隨之而來,她期望當局可透過不同政策,例如校本支援服務等提供適當協調,以便作出有效支援。她期望當局應加强整體的精神健康網路,加强家庭正向教育、進一步完善「三層應急機制」、加大對SEN學童的支援等。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強調,當學童出現情緒問題時必須及時介入。


葛珮帆在總結時表示,從是次會議可見學童的情緒問題很多時都與家庭問題有莫大關係,她並有感而發,慨嘆當年童年遭逢過家庭破裂,身心疲憊不堪,還曾經有輕生衝動,因此,她十分理解有情緒問題學童的感受和遭受同學欺凌的壓力。另外,會議上不少嘉賓提出新冠疫情後,令學童缺乏了群體成長機會,大大地影響了他們的社交、應對和抗疫等能力,她呼籲社會多點關注。最後,她認為學童出現情緒問題,並非僅屬於學校或社會單一責任,而是整個社會和所有人責任,因此強調社會「再窮也不能窮教育」,政府應著重提供充份資源,為我們的下一代提供適切的教育和生命支援輔導服務。



新聞查詢: 

民建聯政策倡議委員會轄下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兼立法會議員葛珮帆 (9031 7995)

Comments


訂閱《建聞》電子版和其他電子資訊

您已成功訂閱

  • Facebook
  • Youtube
WhatsApp Image 2022-07-21 at 10.55_edited.jpg
wechat.jpeg

 3582 1111

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5樓

© 2024 by the DA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