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疫情嚴峻之下對就業前景看法

2022年3月31日


(一)簡介: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本港經濟,令原本正逐漸回落的失業率急升至4.5%,情況令人憂慮。為了解第五波疫情對打工仔的影響,民建聯展開電話調查,亦是自2020年以來針對就業前景的第四次同類型調查[1]



是次調查發現第五波新冠疫情來襲令26.4%的打工仔被公司停薪留職、放無薪假或減薪,即每4人便1人被逼停工;此外,高達90%的失業人士表示沒有信心可以在短期內找到工作,是歷次調查之冠;更有高達81.6%的僱員收入銳減兩成至八成不等,反映打工仔實際收入大幅減少。調查亦發現有67%的受訪者在疫情期間工作量增加,反映企業經歷多次疫情人手可減則減,加上需頂替隔離檢疫同事的工作量所導致。值得注意的是,有75.3%的受訪者表示在第五波疫情出現之後減少了消費,市民消費信心低迷將不利本港經濟及就業市場的復甦。



民建聯認為,失業率回升,就業前景不樂觀,政府近月公布推出的「保就業」計劃及「臨時失業支援」計劃有助改善就業情況。然而,兩項支援計劃均忽略了一群開工不足的打工仔,因此我們期望當局設立「臨時開工不足支援」計劃,向每月總工時介乎於0至72小時的開工不足人士提供一次性的財政支援,積極發揮補漏拾遺功能,一視同仁惠及所有受疫情影響生計的打工仔;另外,針對在職人士,則建議政府設立延期的指標,例如當失業率依然未能重返3.9%,保就業計劃便須自動啟動延期。



(二)調查方法:

調查對象:18歲或以上在職市民

訪問日期:2022年3月3日至3月16日

抽取調查樣本方式:電腦隨機抽樣電話號碼

有效被訪人數:668人(按勞動人口加權)




(三)調查結果分析


1. 四分一受訪者被迫停工、減薪


調查結果顯示第五波新冠疫情來襲令26.4%的打工仔,即每4人便1人被逼停工(停工的定義包括停薪留職、放無薪假或減薪)。(見附件一問題3)


第五波疫情逼令打工仔停工的情況

調查並追問了過去兩年有否遇到上述停工情況,結果有多達39.8%打工仔經歷過減薪、無薪假、裁員、公司倒閉,甚至要轉行,這反映香港自2020年初出現新冠疫情後,持續拖累社會經濟發展。(見附件一問題12)


自2019疫情爆後減薪、無薪假、裁員及轉行的情況

是次調查結果有9.2%的受訪者因疫情嚴峻被僱主要求改為自僱人士,相對去年的調查結果,被逼改為自僱人士的做法稍為減少2.7%,情況略有改善,然而由僱員改為自僱,反映依然有不少公司面對財務壓力,須重組營運模式,將僱員改為自僱方式來減低成本營運成本。 (見附件一問題4)


僱員被改為自僱的情況



2. 受訪者收入大減


在開工不足情況下,僱員收入自不然減少,從調查可見,有34.3%受訪者收入減少兩成至四成,減少四成至六成有24.1%,大幅減少六成至八成也有10.4%,情況令人憂慮,如與過去兩次調查結果,以收入不多於兩成佔最多數來看,是次第五波疫情對打工仔打擊至深。 (見附件一問題5) 


每月收入因而大約減少多少?



3. 打工仔面對「加辛不加薪」


調查發現,有67%受訪者表示工作量有所上升。相信主因是本港經歷了5波疫情,不少企業面對經營困難,唯有縮減人手;加上近期疫情爆發,不少市民確診或需要隔離,致缺勤情況嚴重,令不少打工仔工作壓力增加,存在坊間俗稱「加辛不加薪」的情況。 (見附件一問題7)


疫情嚴峻對工作量的影響


4. 受訪者對就業前景悲觀


是次調查發現有54.9%的受訪市民認為公司將會推行減薪、裁員,甚至結業,反映市民對於能否「保住飯碗」不甚樂觀,也顯示沒有信心本港經濟能於短期內復甦。(見附件一問題6)


疫情下市民對公司會否減薪、裁員,甚至結業的預測


5. 失業受訪者面對「揾工難」


與過去3次調查結果比較,處於失業一年或以上的受訪者是歷次調查最多,達41.1%;而失業三個月的則上升至26.5%。數字反映部份在去年已告失業的人士,依然未能成功重返職場;與此同時,第五波疫情爆發令失業約三個月受訪者增加。(見附件一問題8)


處於失業時間



縱使失業人士大多積極揾工,但面對嚴峻疫情,他們大部分(86.5%)都表示沒有信心可於短期(3個月內)找到工作,此情況與對上兩次調查相若,反映失業人士對勞動市場能否短期復甦仍抱有懷疑。(見附件一問題9)


有否信心於找到工作?



6. 市民不甚掌握政府支援措施


針對政府為失業人士提供的各種支援措施,與上一次調查結果進行比較,表示打算申請的受訪者比例增加6.4%至14.8%,反映失業人士的經濟壓力大幅增加。對於政府推出各項支援計劃,有近半成(48.7%)受訪者表示沒有頭緒,可見政策宣傳策略缺乏廣泛性。(見附件一問題10)



會否申請由政府提供的支援失業人士計劃

另外,有多達62.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最近推行第6輪防疫抗疫基金對受影響人士幫助不大,這結果可能與調查進行時,政府還未公布「臨時失業援助」計劃,市民未能充分掌握支援措施有關。(見附件一問題13)


有關第6輪防疫抗疫基金能否幫助受影響人士解決困難


7. 疫情不穩累及市民消費信心不足或會拖慢經濟復甦


調查發現有81.4%的受訪者擔心第五波疫情會影響未來工作和收入,當中有45.3%表示非常擔心。事實上,只要第五波疫情持續,打工仔就要面對被隔離、被檢疫而減少收入的風險;同時,打工仔亦害怕疫情令企業的營運受阻。結果側面反映了市民對本港疫情能否緩和存在憂慮。(見附件一問題11)


打工仔憂慮疫情影響工作和收入


有75.3%的受訪者表示,在第五波疫情出現後便減少了消費,情況不容樂觀。香港的就業市場能否復甦有賴,能否創造經濟活動帶動經濟增長,因此市民的消費意欲至關重要。 (見附件一問題14)


第五波疫情有否減少消費意欲



(四)建議


第五波新冠疫情令香港失業情況再度惡化,市民普遍對本港經濟及就業前景不樂觀,調查數據反映香港出現結構性失業的勢頭。加上疫情未有顯著受控,削弱市民消費信心不足,拖慢經濟復甦步伐。因應本港目前環境,我們促請政府優化現有保障就業及支援失業措施,並推出更多的支援措施:


(1)完善「臨時失業支援」計劃


目前計劃只接受網上申請,部分申請者因「數碼鴻溝」存在申請障礙,因此建議政府考慮接受郵寄申請。同時,當局表示5個服務中心每天只能處理約1,000宗申請,且有市民反映預約熱線難以接通,因此政府應增擴服務站至全港18區,例如可開放現行各區社會保障辦事處、民政諮詢中心及房屋署屋邨辦事處,方便各區失業人士申請。


(2)加強支援開工不足人士


2.1增設「臨時開工不足支援」計劃

從多次調查結果可見,疫情肆虐下不少打工仔被迫停工,放無薪假,收入大減。事實上,不少開工不足的人士既無法滿足「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的申請門檻,亦不符合申請在職家庭津貼的條件,現行的支援措施無法提供援助。就此,政府可制定「臨時開工不足支援」計劃,向每月總工時介乎於0至72小時的開工不足人士提供一次性的財政支援,一視同仁向受疫情影響的打工仔伸出援手,藉計劃發揮補漏拾遺的功能。


2.2 延長職津限時降低工時要求

政府去年限時一年放寬職津計劃的非單親住戶基本工時要求至2022年5月,有鑑確診數字未見下降趨勢,本地就業前景不明朗,政府可延長安排一年,讓市民能夠渡過寒冬。


(3)支援長期失業人士


雖然政府已回應社會訴求,推出一萬元「臨時失業支援」計劃,但計劃只覆蓋去年十月至十二月期間失業人士,援助金額僅為一次性,缺乏了持續性支援。而從我們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四成受訪者失業超過一年,如以半年計,即有近六成打工仔一直處於失業狀態,他們可謂被遺漏於是次「臨時失業支援」計劃。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為這些長期失業人士提供援助,重新考慮我們較早時提出的持續性失業援助金方案,即是失業人士每月獲發放6,000,並將援助期延長六個月,以加強力度支援長期失業人士。


(4)儘快推出「保就業」計劃


4.1建議設立「保就業」計劃延期指標

例如當失業率未能重返3.9%,保就業計劃便啟動延期。眼下疫情仍有反覆的可能,市民又缺乏消費信心,不利本地經濟復甦,因此政府應密切關注計劃的成效並設立指標,提振市民及企業對本港經濟前景的信心,令企業有足夠喘息的空間。


4.2將建造業納入「保就業」計劃資助範圍

根據政府統計署最新統計數字,建造業的失業率上升了1.5%至6.2%,遠高整體失業率,屬於被疫情打擊的「重災區」。由於行業特性,建造工人往往「手停口停」,第五波疫情嚴峻令不少地盤被逼停工,故促請政府將建造業納入2022年保就業資助範圍。


4.3採用實名制及建立投訴機制。

根據過往保就業的經驗,有個案指出僱員未能從僱主獲得保就業的資助金;亦有出現僱主聘請薪金較低員工替代原來高薪員工以賺取差額,故建議推行「實名制」,要求僱主將補助金發放到指定僱員。同時,增設投訴機制,讓無法獲得補助金的僱員有申訴渠道向政府部門反映。


(5)創造更多短期職位


「以工代賑」是對失業人士最有力的抒困措施,自新冠疫情出現起,防疫抗疫基金過去已推出兩輪「創造職位計劃」,共創造約6萬個短期職位。惟過去創職位速度過慢被人質疑,期望有關當局汲取過往兩次的經驗,儘快落實第6輪防疫抗疫基金提出進一步創30,000個有時限性職位的措施,並針對失業的重災區開設崗位,公開更多抗疫職位招聘市民,讓失業人士能夠獲得自力更生的機會。


(6) 再培訓局加入科技培訓課程


據本次調查結果發現,有41.1%的受訪者因疫情失業超過半年以上,相信原因除了與旅遊、航空等行業遲遲未能復甦有關外,也由於不少企業在疫情期間採用自動化、無人化設備,例如不少餐廳引入自助點餐系統、商場採用自動消毒機械人等。隨著職場增加自動化應用,基層勞工的競爭力勢將削弱,建議再培訓局針對結構性失業問題,增加應用科技培訓課程,「特別愛。增值計劃」也應加入科技培訓內容,相信這有助減少「重災區」行業的熟練人員流失。


此外,航空、旅遊等行業長期冰封,不少擁有豐富經驗的員工被逼轉行,再培訓局應加推有關再培訓課程,為熟練的從業員更新行業動態,當行業解凍後便可迅速返回工作崗位。


新聞聯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人力事務發言人顏汶羽 (6600 2511)



附件一:調查詳細結果



















































































20220331_疫情嚴峻之下對就業前景看法
.pdf
Download PDF • 529K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