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
I. 背景介紹
全球暖化導致特大暴雨越發頻密,自上年9月上旬發生世紀暴雨,今年5月再因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引發多區水浸。雨季將至,民建聯特此舉行「防控水浸黑點大行動2024」,從而預先找出水浸黑點,向政府提出預防性和改善的措施。
II. 水浸黑點的識別
現時政府亦有水浸黑點系統,根據雨水排放系統的排洪能力、以往的水浸記錄、接獲的水浸投訴及相關地點的防洪標準而編製。政府的水浸黑點數目有4個,但名單上的黑點,主要用以監察為減輕該等黑點發生水浸而採取的維修及紓緩措施的成效,並不宜用來說明本港任何一處的實際或潛在水浸風險。
民建聯「防控水浸黑點大行動2024」是由區議員及地區幹事職員,實地搜集一些有實際或潛在水浸風險的水浸黑點,讓當局作參考,未雨綢繆避免雨季時發生水浸。
III. 巡查結果
一般觀察:
1. 雨水超過排水系統負荷: 當降雨率超過天然或人造排水系統的負荷時,積聚地面的雨水便不能及時排去,因而引致水浸。市區水浸通常都為時短暫,但新界地區由於有較廣闊的集水區和地勢平坦,雨水積聚和退卻都較為緩慢,往往出現嚴重水浸情況。
2. 沙泥樹枝堵塞渠道,引致雨水積聚地面: 現時渠道設施未能應付洪水暴雨,有部分地點亦有些泥沙、樹葉、樹枝或雜物隨雨水逕流沖進排水渠管而導致阻塞,令水浸加劇,影響路面正常運作。當局需要緊急清理淤塞的渠道及河道。
3. 河道及海水倒灌: 低窪地點容易受風暴潮影響而發生河道及海水倒灌引致水浸。
4. 雨水湧入商戶或屋苑: 大量雨水湧入商戶或屋苑,場內出現水浸,儘管沒有人員失踪或受傷,仍然出現市民滯留,或大廈升降機損壞,造成不便。
巡查結果:
是次行動中,共發現91個水浸黑點,當中主要涉及雨水積聚地面。民建聯會將相關黑點的資料通報有關部門作跟進,促請相關部門盡快處理。
「防控水浸黑點大行動2024」的巡查結果:
黑點數目 (個) | |
香港 | 8 |
中西區 | 3 |
東區 | 4 |
南區 | 1 |
灣仔 | 0 |
九龍 | 45 |
九龍城 | 13 |
觀塘 | 9 |
深水埗 | 6 |
黃大仙 | 12 |
油尖旺 | 5 |
新界 | 38 |
北區 | 3 |
沙田 | 2 |
荃灣 | 1 |
屯門 | 1 |
西貢 | 9 |
元朗 | 4 |
葵青 | 3 |
大埔 | 5 |
離島 | 10 |
黑點總數 | 91 |
管理責任:
在91個水浸黑點當中,我們發現有78個屬於政府管理,有13個屬於私人管理(當中有不少屬於領展和港鐵)。
I. 建議
暴雨主要發生在夏季,大雨和水浸可能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和生活上的不便,因此,當局要做好一切預防措施,減少影響。為此,民建聯提出以下建議:
1. 諮詢區議會更新水浸黑點名單:雖然渠務署指現時全港只餘四個水浸黑點,但是民建聯在巡查中發現,有潛在水浸風險的地區數目遠比渠務署的水浸黑點名單多。建議當局諮詢區議會,檢視和更新各區水浸黑點名單,及早部署及規劃防洪工程,避免雨季時再次出現嚴重水浸;並為水浸高危地點及早計劃應急及緊急疏散方案。
2. 加設短期防洪設施:當局正全速推展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工程最快2028年竣工,市民將面對水浸風險多幾年。希望當局按時間表進行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並在短期內作暫時性措施,例如,加建水閘、護土牆、路面集水溝、於河堤旁安裝檔水板等。
3. 加裝沙井水位檢測預警設備:渠務署已在多個雨水沙井安裝智能檢測儀器,實時監察雨水渠水位變動,若水位上漲至預警水平,儀器會發出警示通知渠務署安排清渠。當局可檢視智能檢測儀器的應用經驗,在更多渠口堵塞的黑點加裝檢測設備,並持續檢視和優化緊急應變隊伍的運作,提升巡查及清理排水系統的效率。
4. 設立水浸預警通報系統:當局應結合天文台的預報系統,更準確和快速地評估水浸風險,並設立通報系統,例如可以參考內地的通報機制,設立一個App作緊急通報,提早通報有潛在風險的地區,以盡快通知有關地區居民早作準備,預防他們發生危險和減少經濟損失。
5. 檢視屬私人場所管理人的責任並提供相關指引:私人場所管理人對其所管理的場所,如停車場,需有妥善管理排水系統的責任。當局宜檢視及研究私人場所管理人的防洪責任,例如日出康城停車場的個案,政府作為地主,相關部門在借出土地時可以將指引,加在租借條款中,明確指出責任人,需要作何種措施,並提供技術協助提升私人場所的排水能力,以保障市民的安全及其財產。
6. 研究提升香港整體排洪標準:政府因應上年的特大暴雨所反饋的雨量數據,已更新了《雨水排放系統手冊》,市區排水幹渠系統以「200年一遇」的設計重現期為標準。當局可以研究提升香港整體(例如市區排水支渠系統和主要鄉郊集水區防洪渠) 的排洪標準,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
FACEBOOK直播:
新聞聯絡:
立法會議員李世榮 9797739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