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3日

(1) 簡介:
對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來說,能早日識別、盡快安排早期介入服務有助他們日後融入主流教育。近年社會對上述議題越趨關注,政府亦有加強相關服務,甚至提出希望達至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政策目標。不過特殊需要幼兒在獲取服務時需要「過關斬將」,由輪候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的評估服務以至安排康復服務都需要長時間「苦等」,不幸者甚至因此而錯過「黃金期」治療。
為探討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 學前兒童的情況與困境,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早前進行網上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小朋友普遍能在6歲前獲識別,部份甚至在3歲前。不過家長對會否錯過「黃金期」仍憂心忡忡,畢竟及早識別有助盡早了解孩子的學習差異、困難和需要。而研究也指出,越早識別與介入,治療效果就越顯著。
對於「識別」與「介入」服務,調查顯示不論評估中心還是學前康復服務的輪候時間都偏長,例如兩者普遍的輪候時間為6-12個月,部份服務輪候時間更以「年」計。在此情況下要做到政府提出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目標可說遙遙無期。至於照顧者面對的困難與需要的支援,最多受訪者認為照顧上的困難最「棘手」,而最「急切」的支援是兒童教育訓練。
問及照顧小朋友的焦慮與壓力,受訪者大多感到壓力超標,相信過去數年的疫情亦會令問題惡化。至於遇到困難時尋求支援的對象,最普遍是家人,家庭絕對是照顧者最大的依靠。對於政府政策的評價,受訪者普遍認同取消訓練津貼的入息審查,並認為政府與學校的支援不足,政府有需要對此作適當檢討。
民建聯認為現時最急切是縮短各類服務的輪候時間,落實「及早識別,及早介入」的目標,避免小孩錯過黃金治療期。建議局方為「評估中心」訂立輪候承諾(如三個月內獲首次評估),並增加評估中心的人手編制與中心數目,縮短輪候評估的時間。同時,要求制訂落實「零輪候」時間表與路線圖,增撥更多資源「追落後」。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強化特殊教育需要相關服務,針對兒童的特殊教育需要,為他們提供適切的訓練,並取消訓練津貼的入息審查;加強對照顧者的支援,在全港十八區設立一站式照顧者支援中心,讓照顧者可隨時到支援中心「喘息」與暫託。對於如何加強幼稚園服務,局方可仿傚中小學的做法,在幼稚園增設「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一職,以專責統籌校內支援有特殊需要學生事宜。
(2) 調查方法:
調查目的︰探討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現況與困境
訪問日期:2023年1月10日至1月27日
調查方式:網上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家長或屋企人
有效受訪人數:350人
(3) 主要調查結果與分析
1. 孩子普遍6歲前獲識別,家長對錯過「黃金期」憂心忡忡
有研究指6歲前是SEN兒童的「黃金介入期」,部份情況(如語言遲緩)的黃金期更提早至3歲前。研究也指出,越早識別與介入,治療效果就愈卓越。而過去亦有報告指,部份疾病(如自閉症)可透過「早期密集行為治療」減少相關徵狀,從而提升孩子的交流、社交、生活與學術等能力。本港社會已對「及早識別」與「及早介入」的支援方針形成廣泛共識。無疑,及早識別有SEN的學生,有助盡早了解他們的學習差異、困難和需要,從而因應孩子的情況提供適切的支援與照顧。
調查顯示,絕大部份(99.1%)有SEN的小朋友都能在6歲之前獲「識別」。當中73.4%在3歲前,25.7%在3至6歲之間,而6歲或以上才獲識別的只有0.9%。(見表一)單從數據上顯示現時政府在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識別工作大體上做到6歲前「識別」,但要做到3歲前「識別」仍有很大進步空間。不過,除卻冷冰冰的數字外,家長的感受就截然不同,97.1%的家長擔心小朋友會錯過黃金期治療(見表二),反映家長對「黃金期」的重視,畢竟家長的心態往往是「越早識別越好」﹗
表一︰
被評估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年齡
唔夠1歲
10%
73.4%
1歲但唔夠2歲
15.7%
2歲但唔夠3歲
47.7%
3歲但唔夠4歲
18.6%
25.7%
4歲但唔夠5歲
5.1%
5歲但唔夠6歲
2%
6歲或以上
0.9%
表二︰
錯過黃金期治療
非常擔心
73.7%
97.1%
擔心
23.4%
唔擔心
2.9%
2.9%
非常唔擔心
0%
2. 評估中心輪候時間太長
現時衞生署轄下共有七所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簡稱評估中心),為12歲以下懷疑或已確診有發展障礙或行為問題的兒童服務,繼而據個別兒童需要制訂跟進計劃。調查顯示,最普遍的輪候時間為6-12個月(35.1%),其次為12-18個月(27.1%),而逾18個月的更有13.1%。少於半年獲取服務的只有16%,情況不理想。(見表三)
另一方面,兒童若申請社署資助的學前康復服務,就需要先到評估中心作評估與轉介。假若評估中心輪候時間太長,會延誤小朋友獲「識別」與「介入」的時機。而據政府資料顯示,2020年僅約65%新症可在6個月內完成評估,遠低於署方制訂90%個案按時完成評估的目標,與調查的發現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