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成立「告別劏房行動」 制定告別劏房路線圖

2021.10.03


香港房屋問題一直困擾港人,樓價租金脫離市民負擔,而公營房屋興建落後,加上其他原因,導致有達11萬個基層家庭須入住劏房、籠屋等不適切居所。劏房居民近年越住越貴、越住越細,環境衞生及消防安全欠佳,這都是大家感到揪心的房屋問題。隨著立法會10月13日恢復二讀《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草案》,我們期待條例草案獲得通過;而藉著這個契機,加上香港已步向良政善治新時代,我們倡議房屋政策要作出變革,包括必須正視22萬人居於劏房問題。


為此,我們今日成立「告別劏房行動」,提出十大倡議,推動特區政府制定「告別劏房」路線圖,把「告別劏房」列入長遠房屋策略中。我們並期望政府與各界集結力量,包括來自商界,由提供公營房屋、過渡性房屋或其他類別資助型房屋,到推出補貼支援措施等,群策群力,在短中期內達致明顯的改變,讓大家可一同見證劏房減少,以至香港市民「告別劏房」蝸居日子的來臨。


「告別劏房行動」(簡稱行動)目前約有逾30名成員,成員包括立法會議員、專業人士、地區代表、地區組織、劏房居民及過渡性房屋居民等。行動召集人兼立法會議員鄭泳舜今日聯同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民建聯房屋事務發言人柯創盛,約20名成員今日召開記者會,宣布「行動」的成立,亦簡介「行動」十大政策倡議及我們後續的工作。


當前面對的劏房問題

劏房戶越住越貴

自2014年,政府開始收集較完整的分間樓宇單位即劏房數據,在這6年間,劏房數量增加了14,543個。劏房人口增加了3萬。租金中位數也上升了兩成多(見下圖)。民建聯過去三年都持續進行劏房相關的調查,綜合劏房戶所指出的困難,按次是租金太貴、人均面積狹小、環境衞生惡劣、電費太貴、沒有獨立電錶水錶、經常搬遷、沒有租約。期望得到的支援租措施,按次是增建公屋及縮短輪候時間、租金津貼、增加過渡性房屋、改善居住環境與衞生、推出租務管制。


環境衞生與安全隱患

根據《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報告》所指,有劏房的屋宇單位達至近3萬間,81.9%處於50年樓齡的樓宇內,46.5%劏房處於沒有業主組織或物管樓宇內。過去偶有發生舊樓火警,都與劏房有關。例如2020年11月油麻地大火導致8名尼泊爾裔居民喪失,揭發一些劏房大廈連基本防火設備都沒有。新冠肺炎肆虐期間,亦揭示劏房林立的大廈,渠管亂駁或損壞,業主亦沒有維修,容易成為疫情散播原因。還有舊樓居民反映,有業主把樓宇內僭建物改作劏房,造成建築安全隱患。劏房居民生活質素,每況愈下。劏房租管法例生效後,屋宇署等部門須繼續巡查,就違規建築執法。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報告

110,008個劏房數量,包括籠屋床位、板間房、天台屋或太空艙與閣樓空間


2016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分間樓宇單位數目

​油尖旺

21,485

深水埗

15,449

九龍城

9,030

東區

8,389

荃灣

6,574

資料來源:2021年8月18日立法會書面質詢


我們的十大倡議

劏房租管的實施,只是第一步,把過去一些惡劣現象糾正過來,如濫收水電費、不訂立書面租約、加租期浮動、業主不願對單位做保養與維修等。要讓租戶有條件遷離劏房,或在搬離之前改善住屋環境,我們認為政府在處理劏房問題上應作出變革。以下是「告別劏房行動」提出的十大倡議:


倡議一:制定告別劏房路線圖

根據2016年統計處數字顯示,住戶居於劏房的原因,最多是因為租金可負擔(51.9%)或出現經濟困難(17.4%),其餘是方便上班或上學(37.5%),其次是與親人居住過於擠迫(6.9%),也有因家庭問題而選擇居住在劏房(6.4%)。

  • 定期以追蹤調查及其他方式,分析住戶社會特徵,居住劏房原因,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房屋及社會福利政策,以解決他們居住問題

  • 密切了解劏房租務市場情況,劏房租管實施後,監察劏房數量及租金上升情況,由社會各界共同制定告別劏房路線圖。告別劏房,這需要集結各方力量,才能促成


告別劏房路線圖

註:按民建聯2021年9月26日發表的「安居‧切實可行」變革房屋土地政策倡議內容,以政府每年加快供應至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為估算基礎。


倡議二:政府須在10年內大幅增建公營房屋

在11萬劏房籠屋住戶中,有48.4%有申請公屋。按民建聯最新發表的「安居‧切實可行」變革房屋土地政策倡議,要求政府改用「政策目標」為本的房屋供應推算模式,每年興建3萬個新公屋。預計用6年可恢復申請住戶「三年上樓」目標。其他具體增加公營房屋方案包括:

  • 引用政府收回土地條例、縮短規劃申請時間及提高已規劃項目地積比

  • 發展新界北,興建香港新中心,容納100萬人,提供40萬個單位及逾65萬個就業機會

  • 利用綠化帶地區

  • 與發展商磋商,促進公私營合作,釋放土地潛力


倡議三:制定全面社會房屋政策

香港推行社會房屋,包括供應過渡性房屋及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等仍屬起步階段,由於得到發展商的配合,現時預計1.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有一半單位的土地,來自他們。預計明年年初至年底,將會是收成期,屆時數項大型過渡屋邨落成,例如元朗江夏圍將有接近2000個單位,元朗東頭同心村也有1800個單位。當局必須適時規劃未來,更新目標,制定全面社會房屋政策,讓更多基層居民受惠,脫離劏房行列。近日,有不少聲音都要求增加過渡性房屋或社會房屋供應。

過渡性房屋時序表


持續增加過渡屋供應建議:

  • 把過渡性房屋納入長遠房屋策略框架內,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至3-5萬個單位

  • 邀請發展商再參與計劃,興建過渡屋,或以非牟利形式協助發展不同類別的社會房屋

  • 在重建舊區或規劃新市鎮前,在部分公營房屋項目中撥出一座大廈,用作臨時或過渡性房屋,與寶田邨的中轉屋概念相近,屬臨時住所

  • 政府重新檢視逾一千多幅未批租或短期租約用地,包括空置小學,當局應主動列出更多合適作過渡屋,而不適合作公營房屋的土地清單

  • 優化酒店與賓館計劃,研究租用整幢酒店的可行性,以作為過渡性房屋

  • 檢討工業大廈未能成功轉作過渡屋的原因,適量放寛工業用地中工業大廈轉作過渡性房屋的改劃用途標準,以便釋放更多閒置工廈的用地

  • 確立完整社會房屋供應規範與管理 為增強政策的延續性,優化現有過渡屋項目推展指引,改為實務指引,確立規範評估撥款準則、編配政策、過渡屋建築標準。隨著公屋供應大增,縮短輪候期,日後的過渡屋,可考慮讓有特殊困難的家庭、青年類別入住

  • 把運房局轄下的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升格,改為社會房屋辦事處,確保有足夠人手統籌這項持續工作


倡議四:要求立法會盡快通過《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草案》

  • 當局有必要透過不同渠道作出宣傳,舉行簡介會,並設立電話熱線或網上查詢服務,讓業主與租客明白自己在新法例下權益與義務

  • 盡快物色及交代由哪些非政府組織,負責營運地區支援中心,在地區宣傳、協助轉介租務安排及調解糾紛

  • 當局必須增加透明度,並增設一站式平台,讓業主與租客知悉如何尋求協助,並提供租屋及相關房屋資訊,確保弱勢社群有足夠資訊作住屋選擇

  • 盡快提供標準租約範本,讓業主與租客參考


倡議五:政府須定期進行追蹤調查

  • 差估署將成立一個50人的新小組,負責執行新條文的內容,包括處理查詢、就租賃事宜提供諮詢及調解服務,並要收集、整理、分析與定期發布劏房租金資訊,或採取適當法律行動。建議政府盡快交代相關人手的部署及對外工作安排,包括租務糾紛調解程序。宜成立跨部門的劏房租管事宜辦事處,設立專員與工作隊伍

  • 定期就劏房租務市場進行追蹤調查

  • 制定租金數據資料庫及相關網頁,定期向公眾發放租金數據及劏房租管條例Q&A

  • 建議新一屆立法會成立跟進劏房事宜小組委員會


倡議六:制定起始租金

  • 要求政府盡快研究及制定起始租金,以完善對劏房租務市場的規管

  • 當局在法例獲通過後,應作出公開承諾,兩年內制定起始租金


倡議七:研究制定劏房單位基本要求

  • 制定指引或以約章方式,進一步釐訂劏房單位基本條件,如人均面積、建築安全、衞生渠務標準等。最低人均面積須與公屋看齊

  • 業主須為劏房戶提供獨立的煙霧探測器、小型手提式滅火筒。待當局成功修例後,確立讓政府「入場」機制,即代為進行相關提升消防安全系統工程,然後向業主收回費用

  • 當指引或約章已推行了一段時間,考慮以立法規管劏房樓宇安全、消防安全與衞生方面標準,甚至效法賓館條例及床位寓所條例,研究進一步對劏房制定發牌制度


倡議八:持續支援劏房住戶

根據2016年統計處數字顯示,住戶居於劏房的原因,最多是因為租金可負擔(51.9%)或出現經濟困難(17.4%)。為讓弱勢社群早日脫離劏房行列,我們建議:

  • 要求租金津貼恒常化

  • 優化改善家居援助津貼計劃

  • 重推N無津貼,讓未能申請現金津貼基層住戶受惠


倡議九:支援舊式大廈的管理

2021年劏房租管研究工作小組報告顯示,八成劏房戶居住在50年或以上樓齡的大廈。我們倡議當局須全力支援這類舊式大廈的管理,措施如下:

  • 檢視現有資助計劃,改善樓宇衞生、建築物安全及排水系統質素

  • 未有安裝防火系統前,業主必須要為住戶安裝防煙霧探測器及提供滅火器等設備

  • 推出計劃,資助樓宇住戶安裝地下大閘

  • 支援舊式大廈清潔公用地方、天井等,計劃恆常化

  • 優化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讓物管公司代三無大廈進行管理

  • 設立舊樓專員,以一站式服務改善舊樓居住與管理問題


倡議十:加快市區重建步伐增建公屋

  • 重啟需求主導,以小區規劃模式發展

  • 推動開展油旺計劃。油旺計劃涉及3300幢住宅,涉213000人口,估計不少住宅已改裝為劏房。除首置外,建議興建居屋及出租公屋單位,讓基層居民可以有機會留在社區

  • 重建更多公務員合作社

  • 房委會應重啟研究22條具重建潛力的公共屋邨工作

 
 

新聞查詢:

告別劏房行動召集人、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6373 1979)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9266 1035)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