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成立犯罪年輕化關注組

2020.06.02

反修例社會行動發生以來,青年犯罪個案大幅增加,不少家長向我們反映,對現時犯罪年輕化情況感到十分擔憂,擔心自己的子女會被別有用心人士煽動利用,作出犯法行為,恨錯難返。我們決定成立關注組,與不同持分者一同合作,就犯罪年輕化作出一系列跟進工作。


在全球各國蔓延新型冠狀病毒疫症的危機下,香港的激進暴力分子依舊未肯罷休,在極端煽暴媒體的護航下,即使在身故者家屬公開反對,依然繼續炒作「紀念」一些沒有根據的假事件。暴力分子現時更變本加厲,不段地日常化暴力行為,如製作炸彈、放火堵路等嚴重罪行均 屢見不鮮。不難發現,現時不少網上的煽暴媒體報導手法並非客觀分析事件,而是透過誤導性的圖片及偏頗的字眼,扭曲、美化和曲線宣傳暴力行徑,迫使廣大群眾啞忍接受。縱容暴力的潘多拉盒子若被一眾煽暴媒體刻意打開,後果不堪設想。從警方最新公佈的各種數據上來看,涉及青少年的暴力罪案持爆升趨勢,顯示「破窗效應」正在蔓延。

香港2019年下半年的治安情況令人擔憂,特別是青年人參與涉及示威活動的違法行為。在2019年,因干犯刑事罪行而被捕的10至25歲人數按年齡組別及罪行類別劃分如上。


根據警方數字,在反修例示威中,被捕約8, 000人當中,超過四成是學生。青少年思維單純,處於叛逆期,容易衝動,不計社會後果。被捕人士年齡及拘捕月份劃分的分類數字如上。


根據以上保安局二零一九年六月至二零二零年三月按年齡組別劃分的被捕人數 (10-25歲)數據, 青少年犯罪率自反修例風波期間起節節上升,尤其以2019年11月達至高峰。 2019年11月, 攬炒派於11月11日煽動青少年參與所謂的「黎明行動」,在全港18區突擊堵路和癱瘓交通威迫市民參與「大三罷」。單單在11月11日黑衣魔所謂「三罷」的暴力衝擊期間,警方共拘捕了287人(12歲至82歲),其中有190人是學生,佔總人數三分之二。他們涉嫌干犯的罪行包括非法集結、藏有攻擊性武器、藏有工具可作非法用途,刑事毀壞、襲警、身處非法集結時使用蒙面物品等。


及後,黑暴更利用香港中文大學及理工大學成為暴徒為非作歹的據點。暴徒作亂,使香港市民不得安寧,香港多所大學更於11月宣布本學期結束。

從以上三個圖表顯示,青少年犯罪率在各個年齡階層, 包括10至15歲,16至20歲及21至25歲組別的趨勢相當接近,反映青少年犯罪極大程度上受攬炒派發起的社會事件影響。部分香港青少年把參與政治暴亂看作是一種「英雄」行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現今香港不少新一代,被攬炒派政客偷換概念誤導,走上分離主義道路,社會各界對此十分痛心。


青少年整體犯罪數字隨著警方加強執法於12月有所下降。於2020年2月份,基於疫情關係,數字再進一步下降。可惜,在三月份數字 又回覆上升趨勢。過去接近一年在社會事件中被捕的青少年都是受害人,被人煽動後,對警隊及政府產生仇恨,又受人鼓動而濫用私刑,甚至殺人。有人為了私利,鼓吹年輕人犯法,並將責任推卸予政府及警察,自己卻享受政治紅利。

根據以上統計,修例運動被落案控告的1400人當中, 有1000人是35歲以下, 佔了總數的百份之七十。 當中, 尤其以22至25歲人士佔大多數, 其次是19至21歲及16至18歲人士。 反映在反修例風波中,很多年輕人參與其中,青少年參與違法活動比例很高。 16至21歲青年不少仍是在學期間,所謂「違法達義」等論調讓青少年法治觀念薄弱, 各界需要扭轉青少年的錯誤觀念,讓他們明白違法害人害己,自身更是要付出慘重代價。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香港的未來將由今日的青年人去塑造;年青一代的品德、學業、技能和對社會的歸屬感,在在影響社會的發展。青年人理應成為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對社會有承擔,同時具備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可惜,反修例社會行動發生以來,青年犯罪個案大幅增加。


有見及此,一直關注青年議題的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顏汶羽議員、青年李梓敬、陳穎欣、施永泰、家長招文亮、關浩洋、蕭煒忠、羅雅然、教師洪連杉、穆家駿、律師劉毅及葉俊遠決定成立關注組,與不同持分者一同合作,就解決犯罪年輕化作出一系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