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大營救83週年座談會」隆重舉行 弘揚抗戰精神 傳承愛國情懷
- 民建聯
- 2天前
- 讀畢需時 5 分鐘
2025年9月26日
為隆重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週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暨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以及抗戰期間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勝利大營救」83週年,由民建聯建設發展委員會、陳勇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劉智鵬立法會議員辦事處、李世榮立法會議員辦事處、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及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大嶼山中隊尋蹤小組聯合主辦的「勝利大營救83週年座談會」今日在立法會成功舉行。座談會匯聚了社會各界約70人,包括歷史研究者、抗戰先輩後代、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兼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立法會議員、民建聯主席陳克勤立法會議員,以及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何俊賢及陳永光等,共同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緬懷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陳勇立法會議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民建聯副主席及建設發展委員會主席)首先在座談會作開場發言。其後在報告與分享環節中,多位嘉賓帶來了精彩的發言。
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榮譽會長尹東平先生以「執行黨中央指示的重大勝利」為題,深入闡述了其父尹林平參與組織的「勝利大營救」事蹟。1941年日軍進攻香港期間,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由周恩來、廖承志等領導,東江縱隊具體執行,通過周密策劃和多條秘密路線,歷時11個月成功營救何香凝、茅盾等800多位文化精英和民主人士,全程無一人傷亡。這一重大行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領導作用與抗戰精神,被譽為「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深圳東縱聯誼會粵贛湘邊研究會的李慶華先生分享了「衝破海上封鎖線」的英勇事蹟,講述其父李錦榮1942年參與香港秘密大營救,護送茅盾、鄒韜奮等百餘名文化人士從港島至九龍,機智應對日寇崗哨與流氓威脅,任務圓滿完成,獲東縱嘉獎。呼籲傳承東縱精神,勿忘歷史。
抗戰先輩後代曾子豪先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寶安大隊大隊長曾鴻文之孫)回顧了祖父「打開大霧山通道」的艱辛歷程。曾鴻文在大營救行動中精準研判形勢,集中肅清漢奸土匪,巧妙斡旋爭取通道,並親自護送首批文化人士安全轉移,展現了卓越的領導與膽識。
楊惠娣女士代表其父楊永光先生(新界元朗十八鄉大棠村楊家祠屋主楊竹南先生之侄),介紹了楊竹南建造的「適盧」是游擊隊的重要交通站,日佔期間無償提供予游擊隊作為營救中轉站,曾庇護百餘人,彰顯了民間力量在抗戰中的重要作用。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大嶼山中隊尋蹤小組召集人陳凱倫女士則詳細分享了「長洲轉運站」在抗戰時期所發揮的關鍵作用,強調事件體現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的使命與擔當,為現場觀眾還原了歷史的細節與溫度。
凝聚社會共識,弘揚愛國精神
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肯定特區政府與各界團體在弘揚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歷史方面的工作。她指出,銘記這段歷史對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政府已推進羅家大屋等抗戰遺址的修繕工作,並在施政報告中承諾進一步優化相關設施,推廣「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研學路線,深化實踐教育。她感謝各方對歷史研究與傳播的貢獻,並呼籲持續努力,共同傳承這段珍貴記憶。
立法會議員陳勇指出,中共廣東地方黨組織和東江縱隊在上級周恩來的親自指揮下,組織實施「秘密大營救」,把深陷險境的數百名文化精英及其他各界人士解救出來,成功守護了中華民族文脈與抗戰火種,深刻影響和改變了20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藝術圖譜,是「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從今天的回顧分享中,我們又一次深深感到,在祖國的危難關頭,港澳同胞、海外華僑從未缺席,與全國同胞一起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立法會議員劉智鵬教授表示,感謝民建聯及陳勇議員多次舉辦相關的抗戰紀念活動,讓社會各界能回顧及認識港九大隊艱苦抗戰的歷史,並向各位抗戰先烈表以最深的敬意。劉智鵬教授指出,「勝利大營救」成功的關鍵除了港九大隊的付出外,更重要的是民眾的無私奉獻和支持,例如作為「大營救」重要中轉站的元朗楊家村「適廬」,曾經冒著被日軍發現的風險,秘密收留游擊隊和文化名人,正是廣大群眾同仇敵愾、上下一心的無償付出,才成就了這場「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今年9月,抗戰老戰士羅競輝在北京出席抗戰勝利閱兵,並獲得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展現出國家對於港九大隊貢獻的充分肯定和認可,同時反映香港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未來,我希望與民建聯及社會各界一起,進一步將「勝利大營救」乃至抗戰的光輝歷史發揚光大,變成培養青少年乃至社會愛國情懷的重要教材。
立法會議員李世榮表示,今年抗戰勝利80周年意義非凡,他曾多次帶市民前往西貢斬竹灣參加「抗戰紀念」活動,在9月初他就曾出席西貢企嶺下舉行的,香港中共抗戰遺址紀念牌匾揭幕儀式。而今次的活動透過口述歷史讓大家了解過去,他深感有意義。此外,身為兩孩父親,李世榮憂慮下一代對相關歷史認知不足,未來將聯同各位愛國人士,繼續推廣愛國主義。他亦表示會在立法會推動國家安全教育,攜手傳承愛國精神。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回顧漁農界先輩在大營救中的英勇貢獻,指出愛國愛港精神在漁民中代代相傳、歷久彌新。他以近期颱風期間漁民父子的救援事蹟為例,彰顯這一優良傳統在新時代的延續與發揚。
在自由分享環節,香港工商總會青年網絡主席鄭梓樂先生表示,青年一代應自覺傳承東江縱隊的愛國精神,深入瞭解香港與國家的歷史聯結,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使命,為香港發展和兩地合作貢獻青春力量,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致謝支持單位,傳承歷史記憶
是次座談會有關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的歷史資料,由深圳坪山東江縱隊紀念館和廣東省政協文史館提供。活動尾聲,主辦方舉行了簡短而隆重的致謝儀式,由陳凱倫女士代表深圳坪山東江縱隊紀念館,以及由程前先生代表廣東省政協文史館接受感謝狀,以感謝兩館對是次活動的鼎力支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