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何俊賢:整治「冒充新鮮肉」亂象需多管齊下

2025年6月26日


食環署昨日(六月二十五日)在觀塘區發現有店舖以冷藏肉充當新鮮肉出售,當場銷毀503公斤冷藏牛肉,封存105公斤預先包裝冷藏牛肉作進一步調查,並隨即展開取消牌照程序。今年3月和5月,食環署也分別對此類違法行為進行打擊。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對署方一連串的執法行動表示支持。他認為,冰鮮或冷藏肉充當新鮮肉的現象屢禁不止,有店鋪甚至敢明目張膽在門市解凍冰鮮肉「扮鮮肉」,很大原因是現行執法機制存在取證難與阻嚇力不足的問題。


何俊賢表示,現時食環署對涉事店鋪僅以違反持牌條件對展開取消牌照程序,雖然規定被釘牌業主一年內不得原地重開,但實際阻嚇力有限。一是被釘牌店主可以在其他地方,甚至是鄰舖繼續營業,二是可借其他人名在同一地方申請同樣牌照,「借殼」原地重生。另外,如要根據《商品說明條例》,就虛假或誤導性商品說明對涉事人員進行檢控,則要求海關進行執法,並證明涉事肉類確屬冷藏品,從現行技術上來說較為困難,舉證難度較高。加上解凍後對冰鮮肉與新鮮肉在外觀上難辨差異,食環署或海關日常巡查中亦無法進行即時鑒定,多數都需靠市民舉報,客觀上難以遏止違法行為。


要減少冰鮮或冷藏肉充當新鮮肉的情況,何俊賢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建立海關、食環署聯合執法機制,透過不定期的聯合執法,突破舉證難關;第二,建議政府考慮修訂《食物業規例》,將對違規者的罰則升級為一定年期內禁止在任何地方申領任何食物牌照,切實加強阻嚇力。第三,投入資源持續研究區分新鮮肉與其他肉品的指標與檢測設備,並為前線巡查人員配備快速檢測的便攜設備,以科技賦能,提升日常巡查的成效。第四,建議政府在相關牌照的持牌條件中新增店鋪須公開每日購入鮮肉量的要求,提升貨品流通數據透明度,壓縮店鋪「溝肉賣」的操作空間。


何俊賢認為,「鮮肉文化」是香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假冒新鮮肉的行為不單損害消費者權益,更影響香港美食天堂的美譽。因此,政府不能止步於個案執法,要透過「部門聯防+加強罰則+科技賦能」多管齊下,重塑公平營商環境,並将「鮮肉文化」打造成「美食天堂」的新特色。

Comentários


訂閱《建聞》電子版和其他電子資訊

您已成功訂閱

  • Facebook
  • Youtube
WhatsApp Image 2022-07-21 at 10.55_edited.jpg
wechat.jpeg

 3582 1111

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5樓

© 2024 by the DA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