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勳及新界北團隊提短中長期建議,活化沙頭角墟旅遊樞紐,推動北都藍綠旅遊藍圖
- 民建聯
- 8月1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2025年8月15日

《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提出於最東部發展「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惟一直未有具體細節。一直倡議及推動以發展帶動北都經濟的民建聯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及高維基、潘孝汶、胡景鵬等新界北團隊於今日(8月15日)亦是全國生態日召開記者會,就如何活化以推動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提出一系列建議,期望各政府部門及持份者儘快做好整體規劃研究,出台相關政策支持旅遊業發展,結合沙頭角打鼓嶺一帶的自然景觀與文化資源,打造特色生態旅遊路線,吸引本地及國際旅客。具體建議如下:

1)*重新檢視禁區範圍 逐步開放剩餘禁區*
邊境禁區的陸地覆蓋範圍,由2008年的約2800公頃,分階段縮減至約400公頃,2016年後一直維持現狀。建議重新檢視剩餘400公頃禁區,研究逐步開放,除過境管制站等必要範圍外,其餘應全面開放。至於過渡期內,可持續優化邊境禁區證的網上申請服務,儘快提供即時預約,簡化流程,便利遊客進出。同時,可參考目前便利市民及遊客前往蓮麻坑村及紅花嶺郊野公園的方法,豁免乘坐專營小巴及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人士進入沙頭角墟申請禁區通行證的要求。
2)*善用海岸資源 發展跨境水上遊樂*
沙頭角海位處本港東面,沿東面海岸至西貢,有不少海島及豐富海岸資源。建議先解禁沙頭角海,並集合跨部門之力清除淤泥等問題,打造水上遊樂地帶。同時沙頭角對岸就是深圳大、小梅沙等水上活動集中地,內地有梅沙、南澳等口岸碼頭,可研究在沙頭角海沿岸設簡便口岸,發展遊艇自由行及跨境跳島遊等。
3)*加快落實中英街旅遊計劃*
沙頭角第一、二分階段開放旅遊運作順暢,透過人面識別科技以無感通道方式進出中英街的先導計劃亦順利落地。政府應儘快落實香港旅行團經中英街檢查站以「團進團出」方式進入中英街旅遊,以進一步深化沙頭角旅遊的歷史文化元素。

4)*活化沙頭角設施 打造美好旅遊體驗*
在即將重建的沙頭角口岸,增設通道連接沙頭角口岸及沙頭角墟。
重建沙頭角街市及停車場成多層市政大樓,在申請到批准重建前的過渡期內優化現有設施,包括加裝冷氣、仿效中環街市活化作重新規劃空間、加設旅客中心等,提升服務質素,為居民及遊客提供更舒適的環境。
新樓街歷史悠久,建議在全面活化的同時,保留其獨特的歷史風貌,重新注入現代旅遊元素,如特色市集、文化展覽、露天茶座等,充分發揮其旅遊潛力,打造成為沙頭角的標誌性景點。
5)*提供資源配合政策 支持發展旅遊*
擴闊沙頭角公路,並引入綠色智慧集體運輸系統,改善區內交通配套。
建議將沙頭角一帶,例如吉澳、鴨洲、荔枝窩等納入「離島遊計劃」,提供免船費優惠,鼓勵合資格的團體前往舉辦活動。同時將本地居民漁船發牌認證作水上的士,進一步推動區內旅遊業發展。
放寬土地及旅遊配套等審批限制,建立完善的旅遊配套,包括民宿、農莊、食肆等,提升沙頭角的旅客體驗。
劉國勳議員日前聯同北區區議員溫和輝、姚銘、高維基、曾興隆及胡景鵬,聯同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北區民政事務專員卓穎然、以及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旅遊事務署、文體旅局、環境及生態局、食環署、運輸及物流局、運輸署的代表到沙頭角視察,並就推動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作交流。沙頭角擁有豐富的自然及文化資源,劉國勳議員期望北都辦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發揮統籌角色,其他部門積極配合,儘快推動沙頭角活化計劃,帶動新界北的經濟發展。

傳媒查詢: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電話:9782 740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