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勳議員認同政府中止兩幅產業用地而非延續招標促請政府盡快檢視其他多層產業大樓及物流用地 動態規劃北都用地發展
- 民建聯
- 7月2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2025年7月21日
發展局今日(7月21日)公布,將中止原定本周五(25日)截止的兩幅位於元朗及洪水橋的用地招標,決定將元朗的用地交予香港科技園公司發展和營運;以及分別交由政府牽頭成立的公司發展產業園區;而洪水橋/厦村用地剛會納入發展局的土地政策研究,目標由政府成立的公司以產業園區形式管理和營運該一帶產業土地。
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對政府採納「動態規劃」更新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發展方向表示歡迎和支持,特別是果斷「中止」招標工作而非繼續延長,主動將土地另作安排,以更切合實際需要。劉國勳議員認為,有關招標項目本身存一定挑戰,如多層式的建造成本、加上市場環境變化,政府終止招標屬預計之內,對於政府今次果斷調整、按市場需要「中止」招標工作,而非再度延期,劉國勳議員對政府果斷調整表示贊同,認為政府按市場需要果斷變陣,他促請政府因應市場需要,盡快檢視多層式工廈的發展方向,按實際情況採取靈活的方式,按需要改變用途。
劉國勳議員一直提倡「動態規劃、戰略留白」的方式發展北都,按上述兩幅產業用地早前的招標情況,反映相關規劃與實際發展步伐有落差,短期內市場對相關多層式現代產業大樓應較冷淡,故政府有必要以「動態規劃」方式,全面檢視北都內的多層式現代產業大樓及物流產業用地,特別是其中政府洪水橋/厦村的規劃計劃大綱圖是2018年的決定,按實際情況檢視北都用地,以更切合市場需要,並讓產業更快落地。
另外,政府早前選取三個地點作「片區開發」的試點,其中就粉嶺北新發展區上,政府訂立既定的開發指標,包括發展商需興建多層式發展大廈,劉國勳議員認為,政府應放寬有關規定,讓發展商有更大彈性、更貼近市場需要的規劃發展片區,並容許混合用途,靈活設計和布局。
對於當局正落實《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探討由政府成立和牽頭公司,選取洪水橋部分物流用地建設和營運產業園區,劉國勳議員表示支持,相信由政府親自負責棕地安置工作會較合適,而由政府牽頭的公司可以不同形式運作,如以股份形式與市場合作共同發展,相信以此模式公私營合作發展產業園,將更具靈活度和彈性,他期望將由政府成立的公司可以參與北都不同土地的發展,令推展不同產業都可更具彈性地。
劉國勳議員指出,運輸及物流局正就現代物流圈、涉及36公頃的試點進行規劃研究,預料今年內公布結果,他認為有關研究應與發展局將牽頭成立的公司涉及共約23公頃的產業用地互相配合,而非部門「各有各做」,以更好協調土地的使用,並做到協同效應。
劉國勳議員認為,因應洪水橋的發展較為成熟,建議政府可藉動態規劃,將洪水橋部分用地整合並撥予建設北都大學城,包括洪水橋站南面及北面的各約24公頃土地,可透過現有的產業用地,可加快發展大學城,既可提升整體產業鏈競爭力,並令北都大學城可更具規模,及回應專上教育的急速發展。
傳媒查詢: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
城市規劃師 特許測量師
(電話:9782 740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