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回應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第二階段檢討報告

2023年4月18日


社會福利署於三月三十日發表第二階段檢討報告,就兒童住宿照顧以及寄養服務提供39項改善建議,從服務質素提升、加強監察,服務規劃以及供應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優化建議,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今日就相關建議作出討論。整體而言,民建聯大致上認同改善原則及方向。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兼福利事務發言人李世榮認為,30多項建議中,有部份是套用了去年公布的首階段檢討建議,包括完善機構的管治和內部審查機制等,他期望透過加強監察和深層改革,推使營運兒童住宿機構服務改善,使受託兒童獲得適切的照顧。


另外,針對檢討報告內容,李世榮有以下看法:


1. 關注新增人手涉及的資源問題


檢討委員會建議引入多項強化人手配置,引入專業支援,包括增設前線照顧工作員、保健員,加強員工培訓等,相關改善涉及投入大量專業人員,然而,有鑒於目前業界呈現人手短缺,相信招聘必然存有難度,因此,建議當局在推行措施時,須同時投入足夠人力物力,以及合適資源作出配合。


就以一些須照顧小學及中學院舍為例,受託兒童處於在學階段,他們較為需要功課輔導,這方面院舍可與其他非政府機構及社區團體合作,為在學院舍兒童提供功課輔導服務。


2. 增加各類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名額


雖然目前有3600多個各類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名額,但一些服務類別,例如兒童之家每月平均有363人輪候,平均要輪候四個多月,一些有弱智問題的兒童之家,每月都有100人輪候,平均要輪候超過15個月,在等候期間,政府會如何保障這班兒童安全及需要呢?實在令人擔憂,他們會否因為無法得到合適照顧而遭受二次傷害,因此,政府在改革服務的同時,也應規劃未來服務供應,盡快增加服務名額。


3. 應密切跟進住宿兒童的成長及作出家庭個案跟進


根據背景資料顯示,受託兒童中有多達四至六成屬於有特殊需要的服務使用者,也有53%的兒童在離開服務單位後須要獨立生活,此外,也有不少兒童長期接受住宿服務。根據數據反映,這批受助兒童原生家庭背景複雜,兒童在成長過程難免受到傷害,精神及情緒可能已大受影響,性格可能都有偏差,從而影響其學習、社交、發展。


因此,當局在提供住宿服務的同時,必須密切跟進兒童的成長及提供情緒支持,特別是有長期住宿需要的兒童,當局應以個案模式或透過中央轉介系統等,為兒童及相關家庭作出支援,例如當兒童離開住宿服務單位後,應定期家訪,適時協助此類「問題家庭」,防範再次出現家庭慘劇。


另外,由於成長期中的兒童各有不同發展需要,傳統模式的集體照顧服務未必能貼合個別需要,建議當局在資源許可下,將服務單位細化,以迎合不同成長階段及特殊需要的兒童背景,例如收窄年齡差距或以不同年齡組別訂定服務名額等。


4. 多作正面宣傳寄養服務


寄養服務在香港並不普及,原因除了香港住宿環境有限,一般居所未能容納非家庭成員外,也由於政府一直缺乏有效鼓勵措施和宣傳。李世榮認為,現時海外不少國家都有加強發展寄養家庭,香港雖然平均居住面積偏小,但仍有不少熱心人士都希望為未來下一代作出貢獻,也願意將寄養兒童「視為己出」,當局應多作正面宣傳,讓社會增加對寄養服務的認識,希望有更多受傷害兒童有機會體驗家庭生活。


因此,建議政府除了提高服務奬勵金之外,也應為他們提供更多合適支援,特別是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例如增加針對學習或社交障礙的專業服務與治療的名額。寄養家庭需要投放額外時間和心力照顧,其實寄養家長都是照顧者,部分要全天候照顧寄養兒童,亦須讓寄養家長了解暫託服務的安排,讓他們能有時抽空處理個人事務時。他們也同時需要有專業培訓,這方面,社署須適時提供有效支援。


新聞查詢 :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世榮 (9797 739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