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民建聯公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建議書

2020.01.03


民建聯早前撰寫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建議書,並在1月3日與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會面提交建議書。我方成員包括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及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譚耀宗和葛珮帆表示,香港在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中可以發揮更重要的角色,期望三地政府加強合作,共同努力。

民建聯建議書認為,目前大灣區內的創新科技發展存在四大不足﹕

  1. 法規限制較大

  2. 應用場景不足

  3. 資訊零碎模糊

  4. 對創科教育未夠重視

建議書在四大範疇提出共23項建議,包括﹕


一)聯合打造創新科技走廊

  1. 打造科技創新走廊﹕2017年底廣東省已公布《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並邀請香港和澳門加入,聯合打造「一廊四城多核心」的創新格局。香港方面應與另外三方特別加強協調,成立高層次統籌組織,盡快推出及落實措施,以推動創新科技走廊的發展。

  2. 加快發展河套區﹕兩地政府加快項目進度,並盡快確立各項優惠政策,包括推動更少限制的資金結算制度等。同時,盡快為高端的科技人才推行創新靈活的出入境制度以及稅收制度,以吸引及便利人員往來。

  3. 成立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科技部明確表示,將積極推動香港建設成為面向國際的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定位將更加國際化。粵港澳三地應就此在行政法規及稅務安排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項目盡快落實,為大灣區提供最佳的科創資源和平台,及盡快推出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原創成果,以推動國家及灣區內的創新科技產業發展。

  4. 建立統一資訊平台﹕三地政府加強協調,設立一站式的大灣區創新科技資訊平台,以整合各地及各類工商部門的相關資訊,包括公司註冊資訊、稅務資訊、工商法律法規等,盡可能做到公開、透明,並加強向外界宣傳有關平台。平台中應包含相關具體的操作流程指引,以協助創科企業或者個人在大灣區投資創業。

  5. 增加重點實驗室數目﹕目前香港只有16間大學實驗室獲國家認可為重點實驗室,以及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粵港澳三地應攜手合作,在大灣區內建立更多的相關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分中心,以全面提升大灣區的科研能力。

  6. 聯合發展智慧灣區﹕三地各有不同的科技優勢,例如全國六大超算中心,廣東就佔有兩個。而香港則有高端和國際化的科研網絡等。三地應協調官、產、學、研的合作,透過發展大數據、加強科技基建,及訂立資歷認證機制等政策,將整個大灣區發展成智慧城市群。

  7. 協助打造大灣區標準﹕創科發展的重點之一,是要打造行業的國際標準。國家《十三五技術標準科技創新規劃》就指出,要「將自主創新技術和產品以及企業標準研製為國際標準,提升中國主導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比重」。故三地政府應協調業界,在重要及有優勢的科技範疇包括樂齡科技及智能家具等建立國際標準或制式,使之與國際系統能互相兼容,甚至取得主導的位置。目前大灣區內有部份企業已具備打造國際標準的潛力,三地政府應加強協調,重點培養及扶持相關行業,包括提供更多應用場景,及針對性地拆牆鬆綁。

  8. 推動STEAM教育﹕香港政府應增撥資源及加強培訓師資,在中小學階段進一步推動STEAM教育。同時亦加強家長及學生認識STEAM相關專業的明亮前景,並進一步增加STEAM相關專業的學士學位學額,以吸引優秀學生。同時,與廣東省及澳門加強協調及交流,盡量統一STEAM教學標準,以取長補短,培訓更多優秀的創科人才。

  9. 打造大灣區品牌﹕目前大灣區內有不少產品及企業都頗具競爭力,但由於品牌未有良好宣傳,以致在國際市場上處於較低端。期望三地政府可以參考外地的經驗,聯手打造高端的大灣區創科品牌,全方位宣傳大灣區內具有潛質的品牌及創新應用項目,協助他們向海內外進行推廣。


二)完善配套設施


  1. 推動5G網絡基建﹕香港政府應盡快處理5G基站建設問題,並為可能出現的5G網絡「禁區」(包括大埔、沙田、馬鞍山及赤柱等住宅區)提出技術解決方案,讓本港在5G通訊基建建設及服務普及化方面,能與大灣區其他地區同步。

  2. 建設國際數據中心 ﹕香港當局應成立專責小組去協調跨境資料傳輸的管理工作,並就相關工作與內地及其他司法管轄區建立更緊密的溝通機制;參考內地及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數據出境安全和資料安全評估準則、程序及標準,制定出同時符合國家標準及國際準則的統一政策框架,以爭取國家、歐盟及其他地區認可香港作為國際數據中心的地位。

  3. 加快建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為促進科技及產業創新,政府應盡快建立一個公開易用的資訊平台,即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以便利商界及科研等界別存取及充份運用數據。特區政府於2017年底發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提出希望在2023年或之前建成有關平台。我們認為方向是正確的,但速度必須加快,應盡量在2020年之前完成,才可面對日益劇烈的競爭,以及滿足創新科技發展的龐大和迫切需求。

  4. 加快發展電子身份﹕為配合智慧城市的發展,盡快完善各項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包括進一步提升公眾場所WiFi系統的速度及安全性;除了個人電子身份(eID)以外,應研究推出電子工商登記(eBR)。

  5. 推動電子簽名證書互認﹕三地政府加強協調,共同推進電子簽名證書互認工作,以及推動其在各方面的應用。


三)加強財政支援


  1. 內地向香港開放更多研究項目﹕期望國家進一步優化有關計劃,包括提高資助金額,開放更多研究專項,並對港澳開放更多類似的計劃,以及建立科研經費跨境使用的長效機制等等。同時,亦期望廣東省、廣州市及深圳市等創科重鎮也盡快推出或細化有關規定,與香港加強科研資源對接,在重點領域推動發展。

  2. 建立全面創科融資配對系統﹕建立一站式及全面的創新科技融資配對系統,統合現時大灣區內主要的投資資源及項目資源,讓創業者和投資者可以透過系統進行高效、安全、有針對性及一站式的創業配對,以改善有錢無項目,或有項目但無錢的情況。

  3. 降低「創新斗室」租金﹕現時香港科學園的「創新斗室」計劃,為園內的人才提供500個經濟型的住宿單位。目前的成本價格為8億元,政府的投入為5.6億資金以及提供2.4億元的貸款給科學園公司,而推出的「創新斗室」的租金價格仍然在8,000至10,000元之間,這並不利於吸引創科人才到香港,期望政府能給科學園投入更多資金,從而降低「創新斗室」的價格,以減輕企業引進人才的財務支出,吸引更多創科人才進駐。

  4. 定期舉辦國際黑客松﹕黑客松(Hackathon)亦被稱為「創科馬拉松」,讓參與團隊在極短時間內進行專項創科項目。此活動近年在國際流行,深受歡迎。香港特區政府在2018年的《施政報告》中亦提出撥款5億元,在未來五年每年舉辦「城市創科大挑戰」,即類似黑客松的活動。建議三地政府應撥出充足的資源,並加強協調,定期舉辦有關活動,以促進業界良性競爭及滙聚國際人才。


四)優化行政法規


  1. 增設更多監管沙盒﹕建議香港設立新的監管沙盒並開放予各個創科行業,以推動本港金融科技、電子商貿、智慧城市以及其他領域創科的發展。

  2. 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建議政府加大輸入人才的配額,對小規模的科研公司「3:1+2」的要求可作彈性處理,進一步「拆牆鬆綁」,提供便利,使到計劃在吸引內地和海外科研人才上達到預期效果。

  3. 提供足夠應用場景﹕期望香港政府改變目前的保守做法,在各部門的預算中預留專款,主動採購切合部門需要的本地創科產品和服務,以及修改相關法例,及與廣東省及澳門政府加強協調,藉以建立足夠的應用場景,鼓勵及便利本地創科公司在大灣區內尤其是香港試驗及優化產品及技術。

  4. 入口免關稅﹕建議內地海關對於來自香港的大灣區創新科技所需的原材料、設備和中間產品等,均不視為進口,而免除入口關稅。措施可降低研發及製造等成本,為大灣區的創科產業提供更佳條件。

  5. 內地開放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廣東省目前有多項重大科技基建以及大型科學儀器。例如全國有六大超級計算中心,廣東就佔有兩個,分別是廣州和深圳。另外,2018年被譽為國之重器的散列中子源在東莞建成,這是世界第四、中國第一台散列中子源,將為大灣區科創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目前部份設施例如廣州南沙的超算服務已向港澳開放,期望內地開放更多尖端的科技基建和大型儀器予香港,讓香港的科研人員得以借助國家的力量,取得更佳成績。


楊偉雄局長表示部份建議正在落實,局方會繼續努力推動香港及大灣區發展創新科技。


 

新聞查詢﹕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 ( 9031 7995)



bottom of page